专栏名称: 新财富投研圈
新财富投研圈是基于新财富十余年各类品牌评选推出的资本圈活动平台,针对资本圈高端群体,3000家上市公司、新三板、34个研究领域的1600家分析师及一级、二级市场专业投资者机构等沟通互联的系列线上线下的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新网  ·  雪松控股涉诈终局 ... ·  22 小时前  
财经早餐  ·  【财经早餐】2025.01.30星期四 ·  3 天前  
央视财经  ·  过!年!好!(附能用一整年的祝福语) ·  4 天前  
数据宝  ·  持股过节,这两类资金买股清单来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财富投研圈

挖掘”5G国产替代“:光弘科技,国内EMS领先企业

新财富投研圈  · 公众号  · 财经  · 2019-05-24 20:14

正文



公司是专业的电子制造服务(EMS)企业,产品涉及消费电子、网络通讯、汽车电子等领域,在各个技术环节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5G商用步伐日趋临近,网络建设及终端替换需求加速释放,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EMS厂商,与华为、OPPO、大唐等通信公司和闻泰科技、华勤通讯等ODM厂商保持稳定的客户关系,通信业务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通信投研汪

作者:
安信通信团队  夏庐生、彭虎、石晓彬等
原标题:《挖掘”5G国产替代系列之三“:光弘科技,国内EMS领先企业,新产能释放助力5G新发展


 


1. 光弘科技:国内EMS领先企业,下游业务多点开花


公司成立于1995年,于2017年12月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是专业的电子制造服务(EMS)企业,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PCBA和成品组装,并提供制程技术研发、工艺设计、采购管理、生产控制、仓储物流等完整服务,产品涉及消费电子、网络通讯、汽车电子等领域。公司拥有68条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生产线,在各个技术环节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据MMI TOP50 EMS企业排名,公司在全球位列第30位左右。


5G商用步伐日趋临近,网络建设及终端替换需求加速释放。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EMS厂商,与华为、OPPO、大唐、小米等通信厂商和闻泰科技、华勤通讯等ODM厂商保持稳定的客户关系,通信相关业务有望迎来快速发展。同时,5G时代万物互联,车联网和自动驾驶引领下的汽车电子也有望迎来高增长。公司提前积极布局汽车电子业务,有望抢占更高的市场份额。此外,5G时代,终端产品形态众多,公司基于自身的EMS工艺技术优势,有望持续拓展产品品类,实现业务多元化发展。


在战略方向上,公司自上市以来目标清晰,围绕产能、产线、市场和产品进行全方位布局:


✦产能:由于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公司2014~2016年产能利用率均超出100%。公司于2017年IPO募资10.08亿元,其中5.71亿元用于光弘惠州二期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产智能手机1500万台和平板电脑300万台,有效解决产能瓶颈。此外,公司拟于2019年定增募资23.67亿元,其中19.83亿元用于三期智能生产建设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产5G智能手机4200万台、企业级路由器300万台及交换机200万台,抢占5G先发优势。


✦产线:公司顺应智能制造趋势,持续进行自动化设备升级与信息化技术改造。2017年IPO募资1.65亿元用于智能制造改造项目,通过购置自动化设备提升公司的自动化程度与生产效率;2019年定增2.04亿元用于建设云计算及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项目,通过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化生产环节,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利润增长。


✦市场:公司在国内拥有华为、大唐、华勤等众多优质客户,合作关系稳定。近年来,公司在巩固原有客户的基础上,逐步拓展至海外市场。2016年,ATOL成为公司客户,并于2017年H1成为公司前五大客户。此外,公司入股收购印度Vsun公司,进军印度市场。公司计划继续复制印度模式,开拓其他海外市场,提高境外客户占比。


✦产品:公司在消费电子、网络通讯、汽车电子等领域拥有良好的客户基础。近年来,公司战略性布局医疗电子等高附加值细分市场,力求丰富客户资源,扩大高端客户群体,提升营收与盈利水平。



1.1. 起步于PCBA、发展于手机,未来持续走向多元化


公司于1995年由永昶电子和大亚湾发展共同出资成立,初期以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业务为主,主要客户为三洋。SMT是一种将片状元器件安装在PCB表面上通过回流焊或浸焊等方法加以焊接组装的电路装连技术。主要工艺流程包括锡膏印刷、零件贴装、回流焊接、AOI光学检测、维修和分板等,使用到的机械设备包括印刷机、贴片机、回流焊炉和自动光学检测机等。1998年至2002年期间,SMT行业快速发展,公司陆续开拓了索尼、松下、爱华等日企客户,订单量逐渐稳定,2002年盈利超1000万元。2003年,公司切入中兴供应链,为中兴制造基站板等产品,正式进入通信行业。



2004年,公司开始与TCL、联想等企业进行手机业务的合作。2007年,公司成立手机整机组装厂,并顺利进入华为供应链,此后华为逐渐成为公司第一大客户。2009年,公司手机累计出货量达1亿台。


2012年,公司第二生产基地启用。2015年,公司开设嘉兴智造基地,主攻工控类与汽车电子类的产品。2017年,公司在公开发行上市,募资8.28亿元用于惠州二期生产基地建设(5.8万平方米)与智能制造改造项目,项目建设期为两年,达产后可实现年产智能手机1500万台和平板电脑300万台。2019年4月,公司发布非公开发行预案,拟募集23.67亿元分别用于三期智能生产建设项目(19.83亿元,15.38万平方米)、云计算及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项目(2.04亿元)等,项目建设期为三年,预计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5G智能手机4200万台、企业级路由器300万台和交换机200万台。


 

公司此前业务主要立足国内市场,国内收入占比保持在90%左右。在国内客户保持稳定的同时,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2018年末,公司控股收购印度Vsun(主营业务为手机组装),正式进军印度市场。印度市场是目前全球手机增长最快的市场,但由于本土手机制造的产能严重不足,技术相对滞后,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此外,印度政府多次提升手机相关的进口关税,促使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设厂生产,以避开高额关税。公司收购印度Vsun,成功进入印度市场,通过导入SMT及先进的组装技术,快速提高Vsun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抢占庞大的印度手机市场。



1.2. 下游业务多点开花,营业收入稳定增长


公司近五年营业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年平均复合增速为20%。2018年实现营收15.98亿元,同比增长25.43%。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来源于消费电子、网络通讯等传统业务的稳步发展,以及公司在汽车电子和物联网等领域的布局。


✦长期以来,消费电子类是公司第一大业务,手机加工单价的持续提升增强了公司的盈利水平。根据2018年年报,公司消费电子收入占比高达71%,产品主要包括手机和平板电脑。2014~2017年H1,手机销售单价从20.78元/台上升至24.68元/台,并且销售量持续走高;平板电脑单价略有波动,但是销售量处于持续增长通道。


✦网络通讯类是公司第二大业务,产品主要包括ONT、数据接入终端和基站位置终端等。该项业务收入自2017年以来出现萎缩,主要原因是4G建设量前几年出现下滑,基站模块产品销售规模同比减少。我们判断,5G基站建设即将迎来规模建设期,建设量较4G也有望倍增,公司网络通讯类业务收入有望近期重回上升通道。


✦汽车电子和物联网是公司新拓展的两大业务领域。2018年,两大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6和0.88亿元,收入占比分别为7.23%和5.54%。



公司净利润增长稳定,除2017年增速有所回落外,2013年以来均保持在35%以上的业绩增长。2018年公司实现净利润2.74亿元,同比增长57%。公司三项期间费用率均保持在稳定水平,造成净利润波动的因素主要是毛利率波动。2017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27.8%,同比下降1.63pct;2018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回升至31.91%,同比上升4.11pct。毛利率波动主要受公司产品结构和生产模式的影响。总体来看,在公司四大业务中,手机等消费电子毛利率最高,同时客供料毛利率显著高于自购料毛利率



1.3. 股权结构稳定集中,参股股东华勤通讯为重要客户之一


公司股权结构相对集中,实际控制人唐建兴1998年加入公司,自2002年起担任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通过设置宏天创富、进科投资两个层级掌握公司61.3%的表决权,公司实际控制权保持稳定。其他股东中,正弘投资、创富投资、国宏投资、宏祥投资均为公司员工合伙公司,合计持有公司8.32%的股权。华勤通讯子公司海勤通讯作为进科投资的股东之一,间接持有公司5.49%的股权,同时,华勤通讯的子公司东莞华贝是公司第三大客户,因此华勤通讯(东莞华贝)与公司之间存在关联关系。



2. EMS行业数千亿市场规模,本土企业持续壮大

2.1. 服务于品牌商和ODM厂商,EMS市场空间达万亿级别


EMS(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s,电子制造服务)作为代工模式的一种,服务内容涵盖原材料采购、新产品导入(NPI)、PCBA、成品组装、仓储物流等完整的电子产品制造环节。主要包括7个业务工序,分别为原材料采购、SMT、DIP、单板测试、产品组装、产品包装及成品出货,其中核心工序SMT、DIP、单板测试、组装和包装的工艺流程(也就是PCBA和成品组装时关键业务流程)。



从产业链来看,EMS下游主要为品牌商、ODM及OEM类厂商。EMS厂商负责承担产业链中的非核心业务,包括产品制造、后端物流管理、产品物流运输和产品品质管理等。



市场空间高达万亿规模,通信和计算机占据主要产值。根据New Venture Research的统计,2018年全球EMS行业市场规模达4600亿美元,同年全球电子行业总产值达到16220亿美元,粗略计算,EMS占据电子行业总产值的25%。而从下游细分应用来看,电子产品涵盖通信设备、计算机、工业/医疗、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等。根据IC Insights数据,2018年以上子领域产值分别占行业总产值的31.75%、25.77%、14.55%、12.15%和9.37%。



2.2. 海外EMS厂商占据龙头地位,国内品牌商崛起带动行业向中国转移


产业逐渐向中国大陆转移,海外EMS厂商仍占据龙头地位。EMS行业最早兴起于欧美国家,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重心逐渐向中国等亚太国家地区迁移(2014年亚太地区EMS市场规模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1%)。


目前,海外厂商仍占据主要份额,并且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根据MMI的数据,2017年全球前50大EMS厂商总营收超过3000亿美元,占市场规模的75%。其中富士康(鸿海精密)2017年EMS营收超1500亿美元,约占全球EMS产值的三分之一。全球EMS领先企业如鸿海精密、伟创力、捷普等均在中国大陆设立了制造基地和运营机构,将中国作为其全球产业布局的重要一环。


EMS市场集中度较高的原因,主要在于:(1)下游客户主要为大型品牌商,对供应商的遴选、评审周期较长(通常需要一到两年),且对EMS企业是否具备安全的财务状况、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先进的生产和检测设备、完善的仓储物流能力、良好的售后服务以及工人素质等多方面具有严格要求;(2)EMS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厂商需要投入大规模资金购置设备、建设厂房及配套设施等;(3)下游电子产品升级换代速度较快,EMS厂商在工艺技术上需要紧跟趋势,以满足下游厂商的需求,因此有一定的技术壁垒。



近年来,中国大陆EMS产业发展迅速,同时以华为、中兴、OPPO、VIVO等为代表的国内优秀品牌商强势崛起,带动了本土电子制造外包业务的持续增长,陆续出现了众多国际知名EMS企业的分支机构,以及以环旭电子、深科技、光弘科技等为代表的本土EMS企业。根据MMI TOP50 EMS企业排名,公司位列第30位左右。



从收入体量上看,比亚迪(电子)、环旭电子和深科技收入规模较大,年度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卓翼科技和光弘科技相对较小,收入规模在15~50亿元。从毛利率水平来看,比亚迪电子和光弘科技毛利率高达30%以上,远高于同行业10%左右的平均水平。我们判断,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方面,各公司消费电子收入占比存在差异。比亚迪电子几乎所有业务为手机组件及组装业务,光弘科技消费电子业务收入占比也高达71%,远高于可比公司水平,而根据光弘科技公告,消费电子类业务(34%)毛利率高于网络设备(31%)和汽车电子(22%)等电子产品;另一方面,各公司客供料和自购料生产模式存在差异。根据光弘科技招股说明书,公司业务主要是客供料模式,订单业务收入占比稳定在70%以上。相较于EMS厂商自购料,手机品牌厂商借助于其出货量优势集中采购,议价能力增强,因而可以压低关键元器件的采购成本。



3. 乘5G智能手机之风,大客户助力业绩起飞

3.1. 5G商用在即,智能手机行业迎来拐点


根据IHS的统计,2018年全球智能机出货量为14.1亿部,同比下滑1.86%,是自2014年以来首次出现下滑,主要原因在于:(1)4G智能机渗透率超过80%的北美和中国市场需求量大幅下滑,其中2018年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出货同比下滑接近10%;(2)智能机型性能不断提高,价格持续上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消费者换机周期。从品牌的角度,2018年除华为、小米和vivo等品牌保持增长外,其余品牌均出现下滑,包括三星和苹果。三星2018年智能机出货2.89亿部,同比下滑8.31%;苹果2018年出货2.08亿部,同比下滑3.74%,苹果新机型价格上涨直接导致其销量下滑。


展望2019年及以后,我们认为智能手机出货量有望企稳回升,主要原因在于5G规模商用,新终端和新应用的出现将带动一波换机热潮。根据IHS预测, 2019年全球智能机市场将维持小幅度增长,新兴市场如东南亚,非洲市场等将继续保持增长;北美,欧洲及中国市场等成熟市场将继续小幅下滑,以换机需求为主。5G智能机预计2019年整体出货在500万部左右,全部以旗舰机型为主,2020年下半年开始将进入快速增长轨道。目前,全球国内主流手机厂商,如三星、华为、OPPO、VIVO、小米、中兴、一加等先后发布了5G手机。



从单机价值量来看,由于手机结构变化,手机加工单价会有所提升。根据光弘科技招股说明书,光弘科技对东莞华贝销量前五大机型的平均单价分别为18.02元/台、19.62元/台、23.11元/台、23.08元/台,单价差别较大;同时,自2014年~2017年上半年,光弘科技手机产品价格逐年上涨,各年分别为 20.78元/台、22.37元/台、23.05元/台和24.68元/台。5G时代,手机功耗增加,散热难度加大,加工单价也有望同步提高。量价齐升,5G时代智能手机EMS市场空间可观。



3.2. OEM手机品牌商为最终下游,委外ODM策略各有不同


截至2018年底,全球前六大智能手机厂商依次为三星、苹果、华为、小米、OPPO和VIVO。从静态份额来看,2018年六大智能手机厂商的市场份额依次为20.5%、14.7%、14.5%、8.4%、8.1%和7.3%。从动态销量变化看,三星和苹果出货量均出现下滑(三星2.89亿部,同比下滑8.31%;苹果2.08亿部,同比下滑3.74%),而中国手机厂商华为、小米出货量均实现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35%、30%。华为智能机高、中、低端机型均实现增长,小米出货增长主要以中低端机型红米系列为主,集中在印度市场。



手机品牌商有自研和委外ODM两种经营模式。不同品牌商在委外ODM策略上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共性在于手机品牌商偏好于将低价的、性能一般的千元机委外生产;差异在于不同手机品牌商委外战略的实施策略和产品比例有所不同。根据IHS的统计,目前除苹果和vivo全部自研外,其他手机品牌商,均采用自研和ODM相结合的方式:


三星:ODM比例很低。但是由于出货量下滑,2018年开始寻求与ODM厂商合作,从而优化成本及研发资源。预计2019年产品委外ODM的比例会提升。ODM合作商主要为闻泰。


华为:高端机型采用海思麒麟芯片,全部为自研设计;中低端机型采用MTK和高通平台,大部分委外ODM。从目前战略趋势看,华为将控制回收委外ODM项目,转为事业部自研,并且关键部件和通用物料全部客供。ODM合作商主要包括华勤、闻泰、中诺和龙旗。


小米:包括中高端米系列和千元机红米系列,2018年小米委外项目出货占比75%左右。从发展战略来看,预计小米委外项目策略不变。ODM合作商主要包括华勤、闻泰和龙旗。


OPPO:成立子品牌Realme,定位中低端机型,主打海外市场,采用ODM的合作模式。预计随着出货量的提升,ODM数量也会提高。ODM合作商主要包括闻泰和龙旗。


联想:智能机出货以海外市场为主,中低端项目几乎全部委外ODM供应商研发设计并完成生产组装,预计2019继续保持。ODM合作商主要包括华勤、闻泰、中诺和龙旗。



根据IHS的统计,闻泰、华勤和龙旗依次为全球前三大ODM厂商,2018年出货量分别为9020万部、8500万部和5780万部,同比增速分别为8%、7%和75%。其中闻泰的出货增长主要来自于小米和OPPO,华勤的出货增长主要来自华为,龙旗的出货增长主要来自小米。



3.3. 立足现有大客户资源,产能扩张助力业务进入上升通道


手机品牌商和ODM厂商均为公司下游客户。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2017年H1,公司前五大客户依次为华为、ATOL、东莞华贝、闻泰通讯和OPPO,收入占比依次为27.9%、16.21%、15.31%、8.88%和8.07%。其中,公司手机组装EMS主要客户为华为、东莞华贝和OPPO;网络设备EMS主要客户为华为;汽车电子主要客户为ATOL。


根据IHS的统计,2018年华为和OPPO智能手机出货量分别为2.06亿部和1.15亿部,位列全球手机品牌商第三和第五;闻泰科技和华勤智能手机出货量分别为9020万部和8500万部,位列全球ODM厂商第一和第二。因此,公司已经成功进入全球手机厂商及ODM厂商供应链体系。我们预计随着公司产能的进一步扩张,公司大客户定位战略有望催化业绩的持续提升。



3.4. 持续推进智能制造升级,工艺技术提升有保证


随着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升级换代,EMS厂商必须不断提高工艺技术,紧跟趋势,才能满足电子产品对配套供应链的需求。对智能手机而言,轻薄化、多功能化以及高性能化是长期发展趋势,要求EMS厂商在更小尺寸、多层叠加的PCB上完成SMT贴装工艺。为满足要求,EMS企业不仅需要引进新设备、新工艺,保证整体制造能力和生产工艺的先进性,还需培养专业人才进行新工艺的开发、实施和管理,各环节缺一不可。


2017年,公司在公开发行上市,募资8.28亿元用于惠州二期生产基地建设(5.8万平方米)与智能制造改造项目,项目建设期为两年,达产后可实现年产智能手机1500万台和平板电脑300万台。2019年4月,公司发布非公开发行预案,拟募集23.67亿元分别用于三期智能生产建设项目(19.83亿元,15.38万平方米)、云计算及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项目(2.04亿元)等,项目建设期为三年,预计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5G智能手机4200万台、企业级路由器300万台和交换机200万台。


从公司上市后间隔不久的两次扩产动作看,智能生产是重点业务布局方向。同时,公司持续保证稳定的研发投入,2018年研发投入金额为6600万元,同比增长47%,研发投入占收入的比重达3.52%,在同行业中维持较高水平。




4. 借5G车联网之势,前瞻布局汽车电子业务

 4.1. 5G车联网落地可期,汽车电子化前景广阔


根据ITU,5G峰值速率高达10Gbps,是4G的10到100倍;空口时延最低降至1ms;每单位面积带宽达原来的1000;每单位面积内连接的设备可达4G的100倍;数据可用性达到99.999%;覆盖率达到100%;减少90%的网络能源使用;低功耗物联网设备的电池寿命达10年。与4G相比,5G主要的优势在于:超高的速率,海量的物联网连接,以及在关键通信领域的优秀性能,例如,“低延迟”为使用云服务提供实时交互性;低功耗将允许连接对象在不需要人工协助的情况下运行数月或数年。


5G包括eMBB、mMTC和uRLLC三大应用场景。与4G相比,mMTC与uRLLC为两大新增场景,主要侧重于物联网的应用。当前应用于物联网上的通信技术主要以Wi-Fi、Zigbee、蓝牙等为主,在网络速率、连接数量、覆盖范围、传输容量、时延及稳定性等方面都有所不足;而诸如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等工业应用对相关通信指标要求极高,现有通信技术无法满足应用需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物联网更大范围的普及。5G除了能够大幅提升网络速率外,还拥有海量容量、低时延高可靠的特性,能有效解决当前困扰物联网发展的通信技术瓶颈。我们认为,5G商用,物联网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万物互联的时代即将到来。


2019年4月,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车联网有望成为5G最大并且最早落地的应用。从政策催化的角度看,早在2018年11月,工信部将5905~5925MHz频段规划给车联网;2018年12月,工信部发布纲领性文件,要求到2020年渗透率中新增车车联网60%,存量车30%。从技术和产业化的角度看,(1)车路协同已具备规模商用条件(目前处在试点示范阶段),基于4G的LTE-V车联网标准已经完成制定,华为发布了LTE-V+5G的二合一芯片并已经在车载和路侧终端中使用;(2)车载监控仍然在市场开拓期,但发展相对成熟,包括数据读取类OBD(后装)、T-BOX(前装)。OBD发展相对较早,国内市场低端且价格竞争激励;T-BOX由整车厂前装,工信部发文,新能源汽车必须安装。车路协同时代,由于整车厂认证壁垒,T-BOX更具发展潜力;(3)车载应用尚在探索期。车联网最早起源于车载娱乐系统,主要使用3G/4G网络,且未实现移动互联网一样丰富的平台应用;5G+AI有望推动车载网络应用的快速发展。上汽集团发布概念车——荣威Vision-I concept,被称为全球首款5G情感化智能移动座舱概念车。


汽车电子被认为是未来驱动电子行业发展的助推器。我们认为,叠加自动驾驶技术的持续落地,车联网有望带动汽车电子化的快速发展。根据普华永道的数据,2000年至2010年,汽车电子占整车成本的比例从20%增加到30%,2020年可望达到35%,2030年或可达50%以上。预计未来汽车电子装备在低端、中高端车上的价值比重都将有所提升,市场潜力巨大。



4.2. 成立嘉兴生产基地,发力汽车电子产业


公司汽车电子端的产品主要为行车记录仪、T-BOX以及部分车载电子产品。其中T-Box(Telematics BOX,即车载微软系统)属于汽车前装设备,依托无线通信、卫星通信(GPS/北斗)和 CAN 总线集成等技术,向车主提供道路交通信息、导航信息、远距离车辆诊断、车联网远程控制以及互联网服务等,可以和后台系统/手机APP通信,实现手机APP的车辆信息显示与控制。


车载终端包括前装(T-BOX为主)和后装(包括OBD和汽车后视镜等)两种。根据IHS的统计,2018年国内前装终端销售量约为500万台,后装销售量也在450万台以上。


其中,OBD发展相对较早,通过车载OBD接口(汽车标准体系规定)与车内CAN总线相连,用来读取ECU(电子控制单元)数据,从而发现故障并进行车辆检修。主要应用于汽车后服务市场(TSP,汽车远程服务提供商)。国内市场低端且价格竞争激励,国外市场相对成熟,并且涌现出基于车辆大数据的UBI保险新模式。


T-BOX发展相对较晚,功能类似于OBD,不同点是T-BOX由整车厂前装,可以读取更多的数据且稳定性更好。工信部发文,2017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必须安装车载终端、建立与国家监测平台对接的运营监控平台。车路协同商用时代,OBD和T-BOX均可作为C-V2X的车载终端,但是从长期演进来看,由于存在整车厂的认证壁垒,T-BOX或许更具发展潜力。预计全球T-box市场在2020年将达到15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约50%,产业前景十分良好。



公司于2015年设立嘉兴生产基地,发力汽车电子产业,并在2017年取得重大突破,当年汽车电子营收达到1.05亿元,同比增长289%,所生产的汽车电子产品最终销往吉利、北汽等终端品牌商。此外,公司还成功开拓俄罗斯ATOL公司作为公司客户,切入北美和欧洲市场,有望保证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持续推进产能扩张,5G时代大有可为


公司自上市以来,两次募投项目扩充产能,主要原因在于已有产能达到饱和状态。2014~2016年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10.23%、115.22%、109.99%。


2017年,公司在公开发行上市,募资8.28亿元用于惠州二期生产基地建设(5.8万平方米)与智能制造改造项目,项目建设期为两年,达产后可实现年产智能手机1500万台和平板电脑300万台。预计每年实现净利润8793.79万元。目前,光弘二期基地已部分达产,2018年实现收益5703.39万元。


2019年4月,公司发布非公开发行预案,拟募集23.67亿元分别用于三期智能生产建设项目(19.83亿元,15.38万平方米)、云计算及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项目(2.04亿元)等,项目建设期为三年,预计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5G智能手机4200万台、企业级路由器300万台和交换机200万台。预计每年实现销售收入21.65亿元,实现净利润3.07亿元。根据公司公告,三期项目有望于今年7、8月份动工,一年以后逐渐开始投入使用,预计2020年8、9月份开始局部投产。



公司通过IPO与定增,将有效解决产能瓶颈,预计两项建设项目达产后(2022年),智能手机产能有望增加5700万台,平板电脑产能有望增加300万台,企业及路由器产能有望增加300万台,交换机产能有望增加200万台。由于公司与客户关系保持稳定,5G时代预计将收获大量订单。同时考虑到5G频段提高,终端电子产品性能大幅提升,产品加工难度增加价格提高,公司有望充分受益,实现收入大规模增长。


此外,公司大力推进智能生产改造,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在收入体量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发挥规模效应,实现利润大幅增长。



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1.54亿元(+97.4%)、56.23亿元(+78.2%)和130.82亿元(+132.6%);净利润分别为3.88亿元(+42.1%)、5.36亿元(+38.1%)和8.05亿元(+50.1%);对应EPS分别为1.09元、1.21元和1.81元;对应PE分别为23倍、21倍和14倍。考虑到公司领先的行业地位,给予2019年25倍PE,12个月目标价30.25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EMS行业竞争加剧,5G商用进度不及预期,公司海外拓展不及预期


- END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不具备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