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些杂音,说福建省实行阳光采购以后,现在没有药可用了。”
作者 | 大鹏
来源 | "医学界"微信号
福建医改聚焦了全国的目光,而关于福建医改的做法,外界普遍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声音——“药都离开福建了”,甚至“好医生都逃离三明了”,那么,事实究竟如何?
近日,在中欧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办的第20期卫生政策上海圆桌会议上,诸多医疗行业的专家就药品和医保问题进行了讨论。其中,福建省医保办药采处调研员张煊华对于外界普遍关心的“三明医改”问题,发表了演讲,并澄清了一些误读。
药企纷纷“逃离”福建?
去年年底,央视连续三天曝光医疗腐败问题,舆论哗然,群医激愤,紧接着卫计委严查,医院发文、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然而有一点是无疑的:三明医改要向全国推广了。
三明医改,简言之就是政府运用强有力的行政措施,实现了一部分医改目标。哪些目标呢?诸如:降药价,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全员年薪制,以及全病种付费。与此同时,还实施了医疗服务价格和医务人员薪酬体系的改革。虽然调整后的医务人员薪资并不能完全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但在陕西省山阳县卫计局副局长徐毓才看来,“三明医改迈出了第一步,方向是正确的。”
然而,即使国家层面已经明确要推广三明的医改经验,但三明医改推行至今,却一直存在争议。甚至有不少声音认为,三明医改以及随后的福建医改,实行的招标体系,虽然减少了药品回扣的现象,但“很多厂家赚不到钱早早就退出三明市场了”,“这里面又牵涉到医生的收入问题”。不仅如此,不少文章也直指,三明医改导致“很多医生都想走”,甚至,“大批医生逃离三明乃至福建。”
真的“无药可用”了吗?
众所周知,福建医改的一大亮点,就是实行了阳光采购。张煊华在介绍福建医改的药品招标时表示,“相比较目前全国多地都还在执行招标采购而言,以省一级来开展的招标采购,有两个弊端:第一,招标采购事先就要把招标的条件讲清楚,这样就会导致人家串标;第二,招标一旦形成了以后,双方签订了协议,协议下来了没有办法进行更改。而阳光采购,它有个鲜明的特点,就是采购的过程是开放的,不管是在采购过程,还是采购结束,都可以进行增补;此外,它是动态的,里面的报网价格和医保支付的结算价都可以进行微调。”
“这么做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开放的动态的采购方式能够促进药品价格的回归,当然这里的回归指的是药价回归理性,而非越低越好。”张煊华在会上表示,“现在有一些杂音,说福建省实行阳光采购以后,现在没有药了。大家想一下,怎么可能会没有药?”
“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新旧换的时候,普遍存在有一些暂时性的药品存在问题;第二个,我们所采购的药品可能是医生习惯开的没有了,他想开的回扣药没有了,于是他就跟患者说,没药了。”在张煊华看来,此“没药”非彼“没药”。外界传闻的福建医改导致很多地方“无药可用”的情况,实际上是一种误读。
此外,对于廉价药的断供和缺失,也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是一直都有,也并不是因为廉价才消失,而是因为药品质量与价格相关系数低于0.5,医药代表觉得没有利润可图,也不积极推销。此外,很多廉价药医生无回扣可拿,所以在医生处方中开出较少,导致市场销售量很低,药企批量生产后浪费量很大,所以廉价药逐渐消失。
医护出现了大幅流失?
医务人员是我们医改的参与者,也是主力军,如果医务人员的利益没有关照好,或者没有考虑到,医改是没有办法往前推进的。
对于网上流传的三明市医护人员流失严重、医生抱怨薪酬制度不公平等情况,张煊华表示,“2011年三明医改前,22家公立医院工资总额是3.8亿元,人均是4万元左右,而2015年医生工资总额是8.95亿,平均工资近9万元,这个工资可能跟北京、上海没办法比,但是对三明当地来说,已经是有很大变化了。”
在张煊华看来,医护人员的流动很正常,也是一直都存在的问题。“有这种担忧是正常的,但我可以肯定得说,三明医改之后,流入的医生远多于流失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