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房屋建造中,一直沿袭古时传下来的传统,就是在盖房的过程中在房梁上面放上钱币,俗称:“
房梁钱
”。
现在农村盖房也多会在上梁的时候讲究许多规矩,比如
压钱、撒花梁、看吉日、放鞭炮请客
等等。
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村盖房子已经很少有人在房梁上放钱币了。那究竟这是什么讲究?为什么要放钱在梁上呢?
相传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苏轼:学会节俭
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
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
。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以上是勤俭节约的故事,其实房梁钱更多的是
镇宅辟邪
之用,相当于无形世界的一把锁。寺庙,民宅盖房梁上放镇物,选一黄道节日上梁,在梁上挂红布、古钱,上梁钱除一般现用精美货币为易选易得之物外,常用于清钱。古代也选历代名泉,具有雄厚财力的古刹,名宅好专门铸造上梁压胜钱,历史资料也有记载。
我们说,盖房子的时候在房梁上放金钱,是直观的表达所建造的房子,或者说这个家,能
“负载住有金钱”
的美好寓意,对兴旺发家的美好祝福。同时,房梁上放金钱,还有另外一层寓意:避免家中招盗的朴素想法。
也还有一种说法,在人类的货币史上,金银货币占据了非常长的历史时期,就我国而言,也是在宋朝才开始出现纸币:交子。而在使用金银、金属货币的过程中,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弊端:携带不方便,容易被人发现,容易招盗。
这样一来,储存货币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于是有人就选择把家中财物放在房梁上,上不见天,下不着地,以减少被盗的风险。慢慢的这种民间传统也影响了风水建造之上,民间在建造房屋上,在房梁想放一枚铜钱以寓意家中的财产安全,不会招惹外贼。
小插曲:
民国
29年(1940年)古钱商骆泽民于北京西南百里的房山(又称大王山)半山腰有座建于金代的古屋,泥工拆房时从腐朽的梁上发现古钱二枚,“皇统元宝”(金、珍钱)和 “天显通宝”(辽、珍钱),骆泽民高价购得,国人为防该钱流失海外,联合集资议赚未果,最终被财力雄厚的日本人大川铁雄以7500大洋购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