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自小米生态链谷仓学院负责人洪华在闯先生母婴童UP加速营课程上的分享,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有所删改。
在创业初期,首先各位创业者要盘点自己有什么优势,能够调动什么样的独特资源。但只仅仅认清自己并不能通向未来,更需要判断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根据自己的团队能力及掌握的资源,加之对未来三到五年的判断,综合性的看待问题。
而我们心目中的未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消费升级、IOT、渠道革命。
首先,消费升级主要针对的是下一代消费的升级,包括三个方面:
1、量的升级,具体指消费物品数量的升级。比如麦当劳买食品附赠的餐巾纸少由过去的一两张到现在的厚厚一打。
2、质的升级,具体指商品质量的升级。同样用餐巾纸举例,现在所用餐巾纸已经由原木浆纸巾升级到德国日本进口纸浆用以满足客户群的特殊需求。
3、消费者的意识升级。随着经济水平上涨,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消费意识产生很大差别。人们更愿意为自己喜欢的东西支付高额费用。
其次IOT时代的来临已经接踵移动互联网时代,物联网时代将成为未来主流。但IOT是未来五到十年的大方向,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它的原始阶段,有些产品的出现可能只是市场产生的伪需求,需要未来几年消费的互联互通和大数据的不断积累才能慢慢实现。
最后是渠道革命:产品很重要,渠道更重要。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要做到充分的发掘,渠道和导流都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尤其是线下渠道,要提高效率,降低费率,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期间有人提出小米在商业逻辑上不符合聚焦原则。小米的理念是先实践后思考,根据用户聚焦的原则,将重点用户聚焦在17至40岁左右用户。 而我个人认为小米的本质其实是孵化器,截止去年年底一共有77家公司创立。去年已经有30家公司发布产品,其中有16家年收入过亿,3家过10亿。今年会有3至4家收入过30亿。这些全都是新公司,由此可见小米孵化器效率之高。
回到创业问题上,应届创业者不得不正视许多现实问题,比如产品的定义、供应链生产问题和营业模式问题。首先产品的定义很难把握。很多时候创业者的一腔热情容易对产品定义产生盲目判断,创业者认为用户有需求并不等于海量用户有需求。很多时候我们认为产品推广困难的原因是流量不足,但很可能是因为创业者对产品定位的不精准造成的。
因此创业者应该多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对产品的定义慎之又慎。供应链生产的问题折射到服务业就是自我可复制问题,高素质劳动力的如何复制问题。营业模式具体就是指公司规模扩大后该怎么进行下一步。
接下来举一个自己亲手操盘的例子说明问题:
小贝科技,小米旗下生态链产业,是一家以牙刷为主打产品的口腔健康护理品牌,于二零一六年四月底从零开始创业。
创业初期首先对宏观市场进行分析,由于电子产品市场大起大落而耗材产品市场走向却一直平稳,尤其是牙刷产业。其次牙刷属于刚需产品,全中国一年生产牙刷高达30亿只,并且牙刷属于消耗品,平均每三到四个月便会更换一次。加之小米坐拥两亿客户群,不缺乏销售渠道而最终决定进军手动牙刷市场。
在确定创业方向并组建好自己的创业小队后,小贝科技开始对手动牙刷行业进行深度研究。通过理性的分析数据得出,八成的中国人存在牙齿口腔问题,这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口腔预防有直接的联系。随后亲身体验其他手动牙刷产品的优缺点,深度调研牙齿护理的历史背景,综合亚洲人独特饮食习惯,小贝科技提出了与其他企业完全不同的理念。
相比较其他公司把牙刷作为快消品,小贝科技选择将手动牙刷视为医疗器械级别从而做精做细。在与医疗顾问交流及自己的不断探索中,了解到真正需要清洁的不是牙齿表面而是牙龈沟处的细菌,由此小米牙刷有了自己品牌的理念。在寻找合格供应商的过程中几番辗转,机缘巧合的与某河北台资牙刷厂长建立合作关系,正式将小米牙刷推向市场。
通过讲述小贝科技的创业历程,洪华先生对创业者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在创业初期一定要对整个市场规模进行评估,偏好选择100-200亿市场。从中分析竞争品牌的构成,选择没有大牌企业及垄断性产业的蚂蚁市场会使创业更加容易。
其次创业者需要把自己的直觉和数据分析结合起来,不能单单凭借着创业的一腔热血而忽视了身边的细节,商机往往存在那些不起眼的地方。
另外,做好一个产品,匠心精神必不可少。以小贝科技的牙刷的刷丝举例,牙刷刷丝选取的是日本进口杜邦磨尖丝,刷丝的排布完美结合了亚洲人特有的饮食习惯,牙刷手柄设计也再三改善以求把产品做得更加人性化,从而使小米牙刷获得空前成功。
在小贝科技取得成功后,洪华先生又相继扶持了须眉科技和汉图科技两家公司都有不俗表现。通过对这三家公司的思考,其营销团队对股创模式提出反向孵化器理念,强调反向思维重要性。具体指在创业过程中应该先确定创业方向,后组建团队;先有产品供应链,后做产品设计方案;先有销售渠道,后有产品生产。
最后给各位创业者献上一碗心灵鸡汤:“帝王将相无种,没有人是有天生的创业者,但每个人的心里边都有创业的火种,股创要做的是种火者,将这把火点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