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以来,由于消费替代品更新换代加速等原因,不仅凉开水、黄包车等消费行业已经了无踪影,钢笔维修、图书租赁、音像碟片出售、公用电话服务……有的濒临消失,只有个别店摊在苟延残喘,是真正的独家经营;有的已经消失,仅存个别店招。
钢笔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从传入我国就逐渐取代文房四宝中的毛笔成为重要的书写工具,很受读书人欢迎。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男士们上衣胸前口袋插一支钢笔,也是很时尚甚至是有文化的象征。然而,随着中性笔的出现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钢笔在不经意间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随着钢笔使用率低下,钢笔维修摊点也几乎消失殆尽。高新区丹桂小区居民张忠诚,是硬笔书法爱好者。前不久,他使用了近20年的钢笔坏了,但是走了好些地方都没有找到维修摊点。“我那支英雄牌金笔是1999年花了300多元钱买的。”张忠诚说,现在少有人使用钢笔,钢笔经营市场都很惨淡,维修钢笔就更难糊口,这个行当消失在也在情理之中。
记者走访四区两县城,仅在自流井区灯杆坝发现有两个摊子在兼职维修钢笔,但张忠诚的英雄牌金笔,俩女摊主都没法维修,因为她们可供替换的零部件很少,没有那种品牌、款式、规格金笔的配件。俩摊主还说,她们都以开锁、换锁芯、配钥匙、换电子手表电池为主业,修钢笔主要是处理掉过去的零部件存货,几乎不会再购进新的零部件了。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时的少儿花一两分钱租一本小人书,坐在摊主、店主提供的硬板凳上认真翻阅的场景,无论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还是乡场街道都能轻易见到。那是小人书流行的年代,出租小人书的摊主、店主将小人书的封面撕下来,粘贴在一张张大纸上再悬挂出来,也有的直接粘贴在墙上……租客们便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海报”中,挑选自己喜欢的小人书,然后给钱叫店主开箱取书。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出版业趋于活跃等原因,小人书逐步走向没落。与此同时,香港武侠小说、台湾言情小说等快餐文化日渐盛行,这样的“新文化”因浅显易懂,阅读起来很轻松而倍受人们欢迎。通过租赁读到自己喜爱的图书,是一个重要的阅读途径。因此,以成人为主要读者的租书业随之繁荣起来,一时间图书租赁店、摊遍布大街小巷。开租书店整整20年的袁宏伟亲历了当时的租书热。“记得那时,男的多是痴迷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女的则对琼瑶的言情小说爱不释手。”他说,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能租出200多本书,一本新书不到一个月就能收回成本。
上世纪90年代末,可以免费阅读的开放式售书的书店、社区图书室、农家书屋相继出现,尤其是后来电子图书兴起,图书租赁业每况愈下,尽管一些经营者有针对性地推出了专业书籍、财经读物、时尚杂志等,还是没能挽救这个行业的颓势。记者走遍整个城区,仅发现自流井区同兴路还有家图书租赁店。不过这“笑到最后”的租书店,主要业务却是冷饮出售、资料复印、手机维修及话费充值。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VCD、DVD影碟机大举进入寻常人家,家庭“卡拉OK”一度火爆,歌碟、影碟市场生意随之火红得如日中天。
从2003年起,不仅网吧遍布,电脑还开始进入家庭,人们喜欢的歌曲、电影、电视剧,能够从网上搜索到,不仅可以直接听、看,还可以下载,音像店摊经营业开始进入冰冻期。曾经经营近20年光碟生意的市民柳大华回忆说:“2001年前后是生意最好的时候,我请了两名营业员,有时还忙不过来。2005年,从网络上下载并使用MP3听歌的人逐渐增多,尤其是两年后具有MP3功能的手机大量上市,导致歌碟严重滞销。与此同时,随着宽带网速不断提高,人们从电脑上搜看电影、电视剧,越来越能随心所欲,影碟滞销现象变得更加严重。到2010年,整个音像制品市场已十分萧条。
记者长期观察注意到,自贡火车站、人人乐超市侧门口经营的音像制品摊,于2014年倒闭,是最后倒闭的一批(富台山隧道自发形成的兜售盗版影碟的市场除外,它遭遇打击不久就“春风吹又生”)。2016年4月,一直坚持经营正版光碟的龙都影音连锁店中的最后一家自由路店关门。
如今,智能化程度极高的手机可以听歌、看视频,曾经在大街小巷风靡一时的音像店摊,更加难觅踪迹。记者仅在贡井区筱溪街农贸市场,发现一家地摊似的小店在经营光碟。但记者在哪里待了近20分钟,注意到该小店无人问津。
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要拨打、接听电话,得赶到邮电局(所)。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BP机出现,小店小摊纷纷安装公用电话,消费者拨打市内电话每分钟0.3元,接听一次电话0.3元。与此同时,市区街头陆续设置了数百个IC卡电话亭。一时间,“IC卡、IP卡、201电话卡”的叫卖声充斥大街小巷。
因为有利可图,各乡镇也都有人争先恐后地开办公用电话超市。贡井区龙潭镇的公用电话超市,当地村民范华芳至今记忆犹新。“店面有20多平方米,安装了8部电话机,每部电话机安装在一个包间内,通话互不干扰。”范华芳回忆说,那些年,她丈夫在江苏打工,每个赶集日,她都按照与丈夫约定的时间,在电话超市等候并接听丈夫打来的电话。
然而,到2005年,随着手机迅疾普及,无论个体公用电话摊、街头的电话亭,还是乡镇的公用电话超市,繁忙热闹的景象同时走到了尽头,生意日趋萧条,几年后门口罗雀。
近日,记者走遍大街小巷,曾经星罗棋布于大街小巷的公用电话摊、电话亭,已经了无踪影,仅在川南农贸批发市场看见一块招牌,但店主早已不提供公用电话服务了。
来源:自贡网
记者:蒋周德
编辑:范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