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伪砖家说经济和投资
最敢说真话的中国经济原创干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爱平度  ·  3000亿元!央行出手! ·  9 小时前  
爱平度  ·  3000亿元!央行出手! ·  9 小时前  
有限次重复博弈  ·  总和生育率为2.1能达到人口平衡,印度是2, ... ·  15 小时前  
有限次重复博弈  ·  这个也搞笑 -20250224140021 ·  昨天  
券商中国  ·  港股,重磅调整!陈茂波发声!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伪砖家说经济和投资

房价,这次可能真的悬了?

伪砖家说经济和投资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4-28 21:00

正文

关注最敢说 真话 的经济 原创 干货



伪砖家简介

某基金合伙人,混过名校,厮杀于股市和宏观对冲市场数年。 如今专家甚多,高谈阔论,自觉不如遂取“伪砖”名号,经济本该理性,奈何阴谋论四起,骂娘声不绝,甚觉无聊说点实话以道“中国经济真相”。伪砖家胡乱之言,以贻志同道合者。

近期股市大跌,但楼市依旧热点。

几方面频频表态,

都预示着楼市将迎来新的调控。

很明显高层对调控效果仍不满意,

房价这回真的悬了吗?



楼市调控还有狠招

4月2 5日,政治局会议传达信号。

房地产调控还有狠招,中央指出要加快形成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什么是长效,简单来说,房价短期看金融,长期看供需。 所谓的长效机制,必然建立在供需上。很可能房地产税的立法工作会加快,租房市场的建设也会加快,土地供给在某些地方也会增加。

最后的长效机制,或者说最后的终极大招,就是建设一个租售并举的房地产市场。 用长租房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通住房需求,减少社会戾气。 用房产税限制恶性炒房、洗钱的现象,切实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这个基本原则。

另外,推动市场整合,把房地产开发市场由春秋变成战国,这个市场可能最后就剩下几十家大企业,要好管理的多。这也增强市场的风险抵御能力,以应对外部风险。

从去年底的加快建立研究,到加快建立完善,到现在的加快形成。 可见上面的心态已经越来越急切,这就相当于对楼市调控进一步施压,说明对于之前的调控是不满意的。

这一措辞变化,反映出国家对于建立长效机制,正在加速推进过程中。 并且很可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文件,估计这个文件今年会发布。

当然,发布文件和形成长效机制还是有差异的,因为形成长效机制需要一个渐进过程。 将要出台的房地产长效机制文件是一个筐,很多东西都要装进去,然后加速推进长效机制的形成。



房价遭遇釜底抽薪

下半年比买房更难的,也许是申请不到贷款。

为了挤掉资产泡沫,各地仍在不断收紧房地产调控措施。 其中,限贷无疑更具杀伤力。 不仅是北上深房贷被收紧,甚至连很多二三线城市都出现了行情收紧的现象。

今年3月末至4月上旬,银监会密集下发了七项监管文件,剑指银行去杠杆 ,自查同业业务及清理表外资产。到4月中旬资金面骤紧,于是央行超预期地进行了4955亿元的MLF操作,以弥补金融机构需要补充的流动性。

在金融防风险的大背景下, 银行今后的流动性无疑会变得很紧张,否则银行是不会主动对最为优质的房贷业务进行限制的。 银行去杠杆、金融防风险的措施逐步加强的结果肯定会传递到房贷领域。

控制了房贷,就变相的控制了房价。 国家为什么要收紧信贷?是因为金融风险离我们越来越近,甚至连最高层都坐不住了。

4月25日,最高领导层就专门针对“金融安全”进行了一次集体学习。注意,这可不是普通会议,而是大领导们围坐在一起,就某个重大问题,请专家来讲解,并共同探讨学习!

而在26日党媒的通稿中,更是把“金融问题”提升到了“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来对待。在这会议中, 有一次词出现的次数特别多,总共出现了22次,你们猜是哪个词?没错,就是金融风险!

为了应对来自于美国的风险,央行甚至在一周前开始缩表,主动收缩货币投放量。 银监会近期要求信托公司控制向房地产行业提供融资的行为 ,监管要求重点针对房地产行业以及其他产能过剩行业。

目的很明确,大难临头,要赶紧跟房地产进行切割。先保住银行的钱再说。之前的钱往回收,之后的钱不给了。 房地产将彻底失去 理财资金、信托资金的支持,可想而知今年的资金链得有多紧张。

影子银行和委外业务被管住之后,也就意味着今年房地产将彻底失血。



房价可能真的悬了?

从目前的态势看,政府手里还有更严厉的牌,随时都有可能打出。

房价的逻辑正在发生变化,调控政策的目标也在发生变化,过去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现在则是防止房地产泡沫引发的系统风险。

抑制泡沫和投机炒作,在中国房地产调控的政策目标史上,这也是第一次作为主要目标提出, 高层对当下很多城市出现的恐慌性购买,以及过度的投资的担心已经从最近风声鹤唳的调控风暴中可以感受到。

今年是政治大年,楼市不稳人心浮动显然不被乐见。功利层面的因素是房价持续暴涨引发民意反弹,楼市调控无论能否稳定房价,最起码有政策安抚之效。 更深层的因素是资金蜂拥而入楼市,金融杠杆的风险日益加剧,再任由形势发展,可能危及整个金融系统。

不是政府不想用原来的路子卖土地赚钱,但随着价格越来越高,这个饭碗也就越来越有可能被打碎。 之所以用一系列动作,主要就是为了尽可能的保住房地产这个饭碗 ,主观上绝不是为了让他崩盘,而是希望把这碗饭吃的更长久。

那么就必须要先改变大家炒房的预期才行,如果大家总是拿房子当股票来炒,那么肯定就是崩盘的结果。 再者说,房地产市场如果出现泡沫破裂,其严重性可比一场股灾大多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