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2017年《参考消息》,立减20元
>>
参考消息网12月13日报道
台媒称,大陆每年“过劳死”60万人,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的第一大国,引发网友关注。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12月12日报道,“过劳”现象已形成大陆社会不容忽视的课题。
▲电商从业人员在核对新到货的服饰。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有一个老板叫大卫,下午六点出现,眼神恰似黑背,手里端着一壶热腾腾的咖啡,嘿嘿嘿我们要不要来开个会……求你不要说出那句话,宝贝加班吧,感觉身体被掏空,我累得像只狗”,前段时间,一首名为《感觉身体被掏空》的歌词,唱出许多上班族过度劳累,透支健康的心声。
“过劳死”威胁对象已从体力劳动者转向脑力劳动者,且呈年轻化趋势,广告、媒体、医疗以及金融等行业人员都没办法幸免。最近,苏州一名24岁的工程师,不抽烟不喝酒,无不良嗜好,却因为加班频繁而猝死。
2015年3月,深圳36岁的IT男张斌,被发现猝死在饭店马桶上,凌晨1点,他还发了最后一封工作邮件。为赶进度,他常常加班到早上五六点,又接着上班。去世前一天,他跟妈妈说“太累了”。
▲工人在富士康的苹果产品生产线上工作。此前,苹果公司的供应商台湾和硕被指强迫员工长时间加班。(路透社)
2015年7月,江苏省某演艺集团王姓员工,被同事发现死在宿舍,被判定为猝死。王姓员工去世前最后一次演出工作时间长达十多个小时,法院酌定该演艺集团对王姓员工死亡造成的损失承担20%的赔偿责任。
2016年6月29日,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在北京地铁站台上突发脑溢血去世。同事们都说他这几年工作太拼,长期加班熬夜,表面看似强壮,实际已积劳成疾。
2016年6月30日,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金丹被发现在医院宿舍逝世,年仅45岁。医院同事称金医生离世前两天,仍从清早一直工作到晚上10时多,后因身体不适在宿舍休息。
报道称,
“过劳”问题,看似是个体原因导致的“过劳死”,变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时,反映出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比如,经济社会转型的压力增大、竞争加剧、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
大陆媒体称,
许多员工常为了养家糊口、升迁、职业发展等因素,选择“自愿加班”,一旦发生“过劳死”,法律上也没有对疾病发作与工作之间关联性的明确规定,导致“过劳死”处于无法律保护的灰色地带,加剧了雇主“过劳用工”的肆无忌惮。
境外媒体称台湾成“过劳之岛”:每12天累死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