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的国家公园各有千秋,但共同的一点是,都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这是付出代价后的经验。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地跨3个州,面积8976平方公里,集火山地质遗迹、地热温泉、森林草地、河流湖泊、高山峡谷、野生动物于一体,美不胜收。100多年来,黄石国家公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黄石国家公园的北大门上写着这样一条标语:“For The Benefit And Enjoyment Of The People(为了人们的利益与快乐)。”说明了个人主义至上的美国,一开始就把满足人们的游憩需求当成了主要目的。
黄石国家公园的资源禀赋极高,但在国家公园建立的初期,没有经费,没有法律,管理松懈,游客肆意妄为,野牛、狼等野生动物被捕杀。到20世纪30年代,狼就在黄石国家公园绝迹了。食物链的破坏给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因采矿计划等原因,世界遗产委员会将黄石国家公园列为濒危遗产,黄石国家公园受到黄牌警告,IUCN请求世界遗产委员会干预阻止采矿,并指出公园面临的其他威胁:公园外围潜在的地热开采和其他地下水钻探正威胁着公园举世闻名的地热资源;伐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筑路、采矿、民宅建筑和新的居民聚集点持续侵犯着公园周围敏感的荒野和重要的野生动物生境;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日益增加的人熊冲突威胁着灰熊;跨越公园边界的野牛常常遭到屠杀;非法引入湖泊的鲑鱼威胁了黄石原有的刺喉鲑鱼,而后者正是灰熊、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重要的食物资源;离黄石的东北边界仅几英里的上游地区,有一巨大的垃圾堆,不停地向Soda Butte溪流中渗溶重金属和酸污染物;一年四季不断增加的参观和考察活动产生了拥挤问题,打扰了野生动物。
1995年,黄石国家公园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痛定思痛,管理者开始注重保护。国际组织的警告和环保组织的压力,迫使克林顿政府做出史无前例的决定,即用联邦财产交换金矿公司拥有的财产,来阻止采矿。1996年,克林顿政府以6500万美元收购了计划采矿的私人土地,有效地解除了金矿对黄石国家公园的威胁。管理者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临时野牛管理计划,成立国家/联邦临时急救委员会以及“大黄石国家公园普鲁氏菌病委员会”等。
世界遗产委员会将黄石国家公园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决定,推动了非政府组织寻求国际支持阻止采矿的斗争。它将美国的主要联邦机构也卷入公众场合,使他们不得不对金矿的提案有所表态。它第一次提供了一种途径,使得科学评估结果可用于管理。所取得的成功,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关注世界遗产的生存状态问题。在2003年7月召开的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黄石国家公园从《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上被有条件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