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中国的互联网项目都喜欢找到一个大洋彼岸的「对标」:中国的Facebook、中国的Youtube、中国的Amazon...但也有人这样比喻中外的不同:「国外的互联网像是披萨,中国的互联网像个千层饼」。土壤、环境、文化的不同,决定了Copy 2(to)China的风潮并不能长久持续。
作者 | 方园婧
编辑 | 杨轩
“Copy2China这个说法,已经很长时间没人提起了”。
顺为资本创始合伙人、CEO许达来想了许久,然后回答36氪说。
Copy2China曾是一个中国创投圈中长达十多年的热门词汇,指复制国外成熟的创业模式到中国。
不仅是因为互联网创新的榜样长时间都在美国,还由于国内股票市场强调盈利,导致创业公司们成功“毕业”的终点也是赴美上市,这都使得投资人更乐意在找“中国版的XXX”,中国的创业者也愿意主动地成为”中国版的XXX“。
这股Copy2China的浪潮在2010年达到了一个小高峰。
这一年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美上市的数量创下了历史高峰,2010年中国赴美IPO创新高达到40家,占当年美国IPO总数的26%。
这一年,人人网、优酷土豆、当当网先后上市,在他们的被称作“中国的Facebook”、“中国的Youtube”和“中国的Amazon”。
众所周知,上述中概股在美国的表现都不太佳——财务数据不佳,股价下滑。根据i美股的统计,从2011年开始,有30家中国公司从美国三大主板市场退市,约占中概股总数的12%。
“从资本角度看,随着IPO越发困难,纯套利的项目运作模式已经行不通了,归根到底还是要看业务本身在国内的成长性,不是单纯的copy谁可以解决问题”
华泽资本投资经理杨玲韫对36氪记者表示。
此外,中国创投市场上,以人民币为主的热钱越来越多,中国的创业者不再那么需要找国外成熟的创业模式来解释自己,甚至出现了反对将自己和国外模式对标的声音。
刘强东就在上市时曾强调说,京东不是中国的亚马逊。
“外国投资人特别希望知道‘你是谁’,想找到一个美国公司来对比,但京东就是京东——一家技术驱动的中国供应链服务公司,这个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京东,就像世界上永远不存在第二个亚马逊。”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Copy2China”的做法就此停止了。
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说,自己现在依然能接触到不少Copy2China的项目,但是窗口期非常短,“ Copy2china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快”。
36氪研究了过去几年的30多个案例,发现,这些“复制到中国”的故事,有的从根源上就不成立;有复制一样的模式,但有人成功,但也有人失败;甚至,有的项目时最终能让人来“2 China Copy”(to China copy,从中国学习一些创业模式到海外)。
从这些失败和成功的案例中,是不是有规律性可循?
真需求?伪需求?
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而产生的新一代3家小巨头“TMD”中,无论是美团点评,还是滴滴,乃至如陌陌等一连串成功的产品,都跟手机有地理位置服务(LBS)有关。
但是,中国最早、也最具有代表性的LBS产品,街旁,却跟它所复制的美国的签到平台始祖Foursqure一样,没能抓住真正的需求。
Foursqure成立于2009年,随后第二年,当时的创始人、CEO刘颖就创立了街旁。
这个产品极其简单,用户注册后,通过签到分享自己所在的位置,来实现交友、内容分享等互动功能。
街旁的盈利性和签到这个服务的必要性,在中国市场难以被证实。一些根据用户签到记录做个性化商家推荐、通过累计签到数刺激用户参与引入的商家活动等,都没有帮助街旁把用户留下。
街旁曾多次和商户进行签到服务的合作。
最后,随着各大SNS平台都开始引入LBS功能,以及大众点评、高德地图等与位置关联性更强、且本身带有强需求属性的产品的诞生,街旁网的用户就停留在500万左右,最终在2013年创始团队分崩离析,于2014年停止更新。
这个被照搬到中国的“签到”模式,寿命比Foursquare要短得多。
“有些模式在美国才拿了A轮或是B轮的钱,模式完全没有充分验证,中国已经一堆创业公司在做了”,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告诉36氪记者,“美国流行的HouseParty、马可波罗这些,今年中国已经十几个甚至二十个团队在做一样的事情,VC就要更谨慎。时间太短,这个模式本身是不是成立的还很难判断。”
Foursqure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估值一路缩水,2016年1月Foursquare新一轮融资中筹集到4500万美元,估值仅为2.5亿美元,而上一轮融资时估值为6.5亿美元,缩水超60%。
然而,Foursqure的模式在美国也遭受了质疑。一开始,Foursqure在美国转型,尝试绑定信用卡账户来最终替代实体信用卡,在线下商家处消费刷卡。
但是这个模式的问题是,首先,美国的信用卡支付已经非常成熟和发达,因此,市场缺乏空白区,也绕不开信用卡公司,Foursqure是靠自己补贴、提供较低的刷卡费率,来维持着业务的运营。
与之相反,在中国,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在中国发展得如火如荼。重要原因之一,是大量商户其实没有接入刷卡机,中国的信用卡人群量和用卡习惯本身不及美国成熟。
青山资本高级投资经理孔萌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国外互联网像披萨饼,底层的基础设施是完善的,创业者只要在上面撒佐料就可以了。中国的互联网像千层饼,从底层到上层都是很复杂的,都是需要互联网去逐步改造的”。
这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美国土壤、中国土壤
即使是在美国被证实了的需求,因为中美“土壤”的差异,在中国也不一定能立住脚。
叮咚小区就是一例。这家公司的开局很不错:它最初复制了美国的社区社交平台Nextdoor,并上线不久就得到了1亿美金的融资,估值4亿元。
但仔细来看,Nextdoor 建立在美国较为成熟的社区体系,主要提供的是社区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活动,是一个以小区为单位的社交平台。但中国的大城市,其实缺乏熟人邻里关系,陌生人式的邻居更多。
因此,叮咚小区在复制模式的时候进行了一些变化,在社交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二手车,拼车,宠物等类似58同城的生活服务。
叮咚小区还建有线下的生活服务站。
“最终导致摊子越铺越大,商业模式又无法和其他到家服务区分开来,最终受到资本市场的质疑,”一位社区服务行业的从业者回忆当时叮咚社区的模式。
2014年,社区O2O公司叮咚小区撤出北京,并开始在上海大本营进行裁员。这个曾经在北京和上海地铁站大面积打广告的公司,最终以资金链断裂的结局告终。
和叮咚小区境遇类似的还有社区001,生活圈C等创业公司,有的在一度宣布关停后,又找到了其他企业来支撑资金继续运营下去,但大多都转型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更残酷的竞争环境
今年3月,美国阅后即焚社交软件Snapchat上市后股价飞涨,但这款产品在中国却没有复刻版——业内公认,在中国,微信实在太强大了,学了Snapchat也很难在微信面前讨到饭吃。
“Snapchat模式在中国无法行得通,之前有很多社交应用尝试过这个角度去开发市场,但现在基本处于销声匿迹的状态”,华泽资本投资经理杨玲韫表示。国内类似的产品有blink、now!,以及其他主打年轻人社交的产品比如same等,但都没有重复Snapchat的成功。
“在美国,像亚马逊、Google、Facebook等巨头对创业公司还是比较友好的,给小的互联网公司很多空间。从市值来看,几大巨头占70%左右,还有30%是独立的互联网公司。而在中国,BAT加起来占中国互联网市值90%以上,巨头林立,创业公司想要突出重围变得非常不容易,发展起来了,迅速站队也非常重要和必须。”
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这样说。
很多Copy2China案例的失败,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互联网创业环境比美国要严峻得多。
中国特殊的“土壤”,除了庞大的BAT们,还包括像微信这种实力过于强劲的巨头们。
像素级copy?还是入乡随俗吧
“我们欣赏Tumblr因而对其进行虔诚地模仿,细到每一个像素”,当点点网的创始人许朝军这么解释他创业的原因时,没人觉得有任何不妥。
2012年Facebook上市创造了1152亿美元的市值,成为全球第十大科技类公司,给社交类产品Twitter和轻博客Tumblr都带来了一系列“水涨船高”的连锁反应。其中Twitter还想跟随Facebook也在近期内上市,为了加强它的竞争实力,曾提出想出让20%的Twitter流通股来合并Tumblr。
在资本的追逐下,Tumblr的估值一度涨到10亿美金,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独角兽之一。
点点网作为“像素级”Copy Tumblr的中国公司,成为了创新工场和红杉资本的明星项目,许朝军也是做产品的一把好手,作为人人网曾经最明星的产品负责人,点点上线三个月就积累了100万用户。
尽管现在看来这个数字很容易达到,但在当时的互联网普及程度下,同量级的用户积累,Twitter用了一年多,而Facebook也用了10个月。
但点点网的成绩,伴随着2013年Tumblr以11亿美元卖给雅虎的新闻后,永远地停留在了原点。
随后在同一年,许朝军宣布转战做短音频类社交软件“啪啪”,最后,点点网的更新永远地停留在了2015年。
离开了点点网的许朝军后来又做了音频社交软件“啪啪”,但这款产品也以失败告终。
许朝军自己把这次创业定义成一次时间节点上的失败: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更侧重网页版产品的点点网错失了移动人口红利。
但这不是唯一的原因。
“许朝军在产品上做得很优秀,但点点的内容运营也太过于小清新,不符合当时国内的主流需求”,一位点点网前员工对36氪评价当年的失败说。
在“清新”、篇幅较长的文章分享上,或者说高学历人群基于内容的分享和社交上,国内已经存在豆瓣,此后是知乎,点点网切入的时间不算早,内容上也不够主流,差异化不显著;如果从用户数据上看,此后大获成功的今日头条,以及转型的微博,都是靠覆盖了更广阔的受众,深入到了三四线乃至县一级城市,内容口味也更“大众”。
“我们已经不考虑或者说谈论Copy2china了,我们要做的更多的是,独立思考每个商业模式在国内的可行性和想象空间。”
顺为资本创始合伙人、CEO许达来对36氪说。
转型还在继续
现存的一些还能看到Copy2China影子的公司中,大多是快速复制模式到中国后,并根据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不断转型而最终幸存下来。
2012年美国包括斯坦佛在内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Coursera、Udacity、edX等几大公司和美国相关高校合作提供网络课程,而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概念也开始传进中国。
包括果壳网和网易在内,都针对MOOC开发出了自己的项目,有引入Coursera、Udacity、edX等课程的MOOC学院,也有和中国国内高校合作的网易公开课等。
“引入MOOC概念到中国,果壳和网易是两大主要力量”,一位从事中国MOOC项目的人士告诉36氪记者。
但很快,包括Coursera、Udacity在内的公司都发现,这种免费授课的方式尽管可以在短期内聚集庞大用户数量,但在商业变现上一直没有清晰的模式。
这也是中国MOOC所遇到的类似的问题。
上述人士告诉36氪记者,中国的情况相对来说更功利一些,“尽管免费授课的模式能够吸引不同年龄层的人,但有毅力、能够稳定持续学习人数还是有限,大部分中国的学习者还是比较倾向于更实际的职场培训”。
2014年开始, Udacity首先开始转型,逐步加入了更具备职场竞争力的课程。其中Udacity还会邀请到诸如Google、IBM、Facebook等公司的技术领袖进行授课,直接为企业输送人才。
2016年开始,Coursera也增加了企业培训的内容,此外大大提高了付费课程数量,“现在你想要在Coursera找到一个免费的课程都非常难”。
半年后,果壳网旗下的MOOC学院也开始转型,由原先的课程内容平台增加了以职场培训和付费沙龙为主的运营模式,来寻求新的商业化路径。
中国创业模式出口期到来
基于中国拥有庞大、密度很高的用户,投资人们发现,有些模式是在中国反而更行得通。
“比如O2O、共享单车、智能硬件或者物联网,中国享有大量的用户和供应链实力,能够让低价高质量的智能硬件产品大规模地覆盖到很多用户”,许达来表示。
已经有一些投资机构,现在更在乎是否能把中国诞生的模式复制到全球。
BAI提出了一个概念,“China-based Global Company”,是他们近几年的重要投资主题,比如Bigo,Blued,Mena Mobile,Baca,DotC等等。
“包括Mobike这样的企业,也是一开始就放眼全球的”,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BAI)副总裁汪天凡表示,今年还会至少投资3家以上相关的公司,都是直接与国外对手竞争。
天时地利人和,是创业模式在任何国境内落地成功的关键。汪天凡举例,直播领域内有meercat,但是其实中国更早就诞生了YY。现在还有一家叫做Bigo中国直播平台,正在有把这股直播之风输出到东南亚以及全球。
“直播这种模式正在被学习到海外,但任何的模式在移植的过程中,都要根据地域文化做变化,没有绝对成功的模式。即使是同样的模式,赢利手段也有可能截然不同。”
朱啸虎评价。
许达来还发现了一个更耐人寻味的现象,印度正在以当年Copy2China的模式,将中国的创业项目Copy2India。他刚从印度考察回来,发现印度移动互联网市场整体落后国内5-10年,“印度创业公司向中国学习和借鉴的机会应该比美国多很多,因为中印相对美国来说,更相像一些”。
以下是36氪整理的部分Copy2China公司近况: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keso VS 老道消息:一场互联网老炮儿、小炮儿之间的「嘴炮对谈」
长按识别图片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订阅「开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