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一位外国博主到中国旅行,他在Vlog中与同伴对话,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City不City”,成为这个夏天中国社交媒体上最流行的“梗”。“City不City”这个“舶来梗”,在形形色色的中国人中间口口相传、奇幻漂流,它的内涵早已超出最早所要表达的“都市感”。
热衷穿搭的女孩说“好City”,意思是这套衣着很时髦、很惊艳;户外运动的爱好者说“这也太City了”,意思是这次骑行或登山的旅途很刺激;美食探店博主说“有点City”,意思是一家餐厅的装潢格调或菜品设计独具一格。当“City”成为中国人的形容词,它所承载的是我们在生活中所体验到的超预期的快感。
我们并不十分清楚City作为英文的词源,只知道City是城市,而城市又是我们在过去四十余年浩浩汤汤的社会变迁、技术进步及经济增长中最直观的观察样本。的确,城市的变化总是能超出人们的预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信心,也源自城市不断超预期的创造创新、多元包容、韧性建设和消费活力。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City不City”如何进行多维度的观察和考量?
作为中国首个面向未来城市应用及实践导向的多维度全国性奖项,“未来城市大奖(FUTURE CITY AWARDS )”由36氪发起并设立于2023年,旨在寻找和发现在城市规划、建设、运营、治理等领域的杰出项目和模式,推动社会关注、激发公众参与,为城市提供多元的可行性发展方案。
未来城市大奖2023凝聚了多领域权威机构的共识与合力。评委会主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原副校长吴志强担任,特邀外籍评审由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欧洲人工智能旗帜性人物奥泰因·赫尔佐格(Otthein Herzog)担任。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团队提供了学术支持,36氪负责组织运营工作。
未来城市大奖2023吸引了110余个未来城市的相关项目参与评选,涵盖全国19个省份、30个城市、65家申报单位。12月29日,未来城市大会暨未来城市大奖2023颁奖典礼在福州举办,37个入围项目的申报单位都派出代表参会,包括阿里云、腾讯云、中科大脑等前沿科技公司,金茂、万科、京投发展等代表性城市运营商,广州南沙、成都新津、福州鼓楼等未来城市探索先行区。
30余位评审及学术专家到场,分别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深圳大学、DCL伦敦设计中心、RET睿意德、Aedas建筑事务所等高等院校及权威机构;
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华为、字节跳动、蓝箭航天、蔚来汽车等36氪特邀企业高管代表也出席了大会。
大会现场,揭晓了未来城市大奖2023的14个获奖项目并为每个项目颁发奖杯与证书,同时推介了福州市及鼓楼区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的相关产业资源及扶持政策,探讨了未来城市的建设愿景与落地场景,促进了政、企、产、学、研的高效互动与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