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沪上布政使
上海科技、工信、文化及农业产业政策研究机构,为企业获得专项资金扶持提供咨询服务,并提供项目投资咨询、行业研究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91产品  ·  小红书图文矩阵拆解 ·  2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购物心理战,让顾客“捡便宜”的价格设计策略 ·  2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为什么 BAT 没做出 DeepSeek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沪上布政使

项目申报10大秘籍:7 为何说申报材料决定成败?

沪上布政使  · 公众号  ·  · 2024-12-06 12:18

正文

离开 已是黄昏 上海长兴岛 2022年


我们都知道,申报项目需要提交材料,就如同找工作要带上个简历一样。
得有个最基本的介绍。

更刺激的是,几乎所有项目评审的第一步就是:看你写的材料。
以此了解,你这个公司的基本情况、财务状况和项目建设情况。
再来判断,你是否符合政策扶持方向。
最后决定,是否给你立项,拨钱。

你往往感受是:递交了一个简历,根本就没接到面试通知。

所以说, 申报材料基本上决定了你的成败
至少可以决定你的失败。因为材料不好,不符合政策规定,基本上第二集看不到你。

我们就说说申报材料编写的这些事。




1. 材料的议论文逻辑



申报材料的编写是一个议论文问题,论点就是: 我行,项目是真实的,我要一直干下去。

翻译过来就是:

- 我行: 公司的实力强大,有经验,有资金确保项目成功实施。
- 项目是真实的: 项目是否存在?是评委一直质疑的,很多造假的资料让他们心惊肉跳。
- 我要一直干下去: 项目是否继续?项目批了钱后,是否继续按计划实施。

还不太明白,那我们就具体点说说。



( 1 ) 我行


公司的实力,要的都是干货。
如案例经验。你干过哪些同类项目?要合同、要发票、要影像资料等。
如财务状况。你在年初填写工商年报和税务申报的时候都老老实实的写过了,过去发生的,甭想有意外。
这个说白了,很难DIY,就好像一个老朋友的广告一样:穿什么就是什么? 我觉得是,是什么就是什么。 按照公司的基本情况表,把名称、地址、收入、税收、资产负债率等都填写好。这些不能改变,改了也没用。
因为可以通过税务申报系统查询。


(2)  项目是真实的

如果我们在申报一个技术改造项目。怎么填写虚假信息?很难。

分开表述。

后补助项目,就是你干完了再给钱的那种。一句话,过去发生的,甭想有意外。合同发票要一通,你就老实了。

事前补助项目,如技术改造。这个可以夸大点说,但自己必须在验收的时候搂得住。例如,技术改造总投资3000万元,目前已经投入500万元,未来两年再投入2500万元。

已经投入的500万元,合同发票是死的,未来的2500万元,你可以扩大为3500万元,把项目扩大到4000万元的总投资。政府审核完,还是一样的先给一部分钱,然后验收再说?

验收不通过。
剩余的钱不批复。


3 我要一 直干下去

一直干下去,这是一个承诺。

谁都无法从先期提交的材料中看到。但仍然需要证明,如自己的经济实力,发展规划,公司的决策文件等。

这些都是申报单位自己说的。政府怎么会知道?

他也不知道,所以很担心。

于是,他们在第一笔钱下拨后,往后阶段性监控企业投资情况,让企业填写表格。近些年为了补贴资金的有效使用,政府出台了很多规范文件,要求责任到人,例如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项目,当发改委下拨完资金后,会对开工进度、投资进度等由专人管理。

你会说,政府的人少,不会那么跟的?

是的,政府如果要跟一个项目是很费劲的事情。但他会委托第三方机构负责管理申报项目。

所以,议论文的论点确定后,接下来就是找论据来证明的事情了。

从近二十年项目申报历史来看,都少不了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书、资金使用或投资计划等。只是十年前材料简单,慢慢地就变得扑朔迷离了,随着各地政府持续不断的说要减轻申报企业的负担,近几年材料提交有了两个变化趋势:

一个是奖励类的材料越来越简单,有的提交一个表格就行;

另一个是补贴的证明资料要求的越来越细致,恨不得八辈祖宗都给你查一遍。




2.  只能看到材料


在没有答辩和实地踏勘前,评委只能看到材料。


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材料就是一切。

结合上文所说,我们要从材料上打消评审老师的疑虑,也就是我们公司的实力可以,项目属实,而且会一直干下去。

目前80%的项目申报,都属于后补助。所以评审答辩和踏勘环节有些就省略了,仅仅通过互联网评审就能确定项目的真实性。但金额略微大些的项目,还是要进行实地考察的,实地考察的项目占85%。( 北京市文化产业“房租通”政策 ,就需要实地踏勘查实办公面积

我曾经和一些评审老师沟通,问他们如何判定一个项目好坏。

给出了三个标准:

1 )  财务数据。 从公司的基本财务收支就能判断。但还要根据评审规则和政策要求看,例如针对中小微企业的研发费用补助,就与收入和税收无关,主要看技术先进性和研发费用的支出占比情况。

(2)  项目是否符合申报指南。 每个资金都有申报条件要求或指南,扶持的领域都说的很清楚。倘若项目的技术方向、产业领域等都与指南相左,就不能获批。

(3)  证明性资料是否充分。 你说你有自有资金,但我们看不到银行对账单,也看不到投资证明和贷款证明等,那就不算。

这些判断标准,根本不需要和你面对面促膝长谈。 只需要用10分钟浏览下你的资料,就能决定你行不行




3.  提交审计报告的背后逻辑


有一些项目,政府会要求提交上年度的财务审计报告。

为什么?

一是因为害怕造假。

企业放一个财务报表,数据可以随便填写,太危险。如果让提交审计报告,中介机构是不会给你乱出具报告的,因为造假对他们来说是小概率大风险事情,一旦发现,万劫不复,比害眼厉害多了。

典型的就是 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 ,需要提供审计报告,每个省市申报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都需要做三个年度审计报告和两个专项审计报告。

还因为害怕浪费时间。

即使胡乱填写被发现了,也只能在后期查看工商和税务数据才能知道。如果前期大量排查,也会消耗太大的精力。所以政府一般采用,抽查+公示。

抽查出来有问题,重罚。

公示出来,让所有人监督,被投诉如果属实就会被撤销。

这些都说明,佐证材料对申报来说很重要,每个申报项目都要重视。也就是说即使你可以,但你提交的材料中没有证明你可以,可绝对不行。

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就等于没饺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