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获授权
公众号:小薇谈设计(ID:Evelina527)
转载请联系授权
UCAN回来就开启度假模式,今天终于有时间来继续整理资料,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篇很有触动的文章由Airbnb创意总监Steve Selzer 分享的《design for friction》为摩擦而设计。刚看到题目的时候我相信你和我一样困惑,摩擦是什么?不应该是为了便利而简单的生活而设计吗?摩擦是个什么鬼?
现场照片
好与更好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打车有uber滴滴,家门口就停着几辆共享单车,不用再去排队交水电费,各种银行APP都有代缴功能而且还是免费的,我们的生活真的越来越便利,方便到只要一个手机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甚至连钱包都不用带了。
现场照片
我们生活的大场景中各种APP占据着我们的生活,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减少了摩擦。就像大多数的年轻人去银行取钱,都会倾向于使用自动提款机而不是排队叫号等窗口,因为我们都怕麻烦,这里的摩擦你可以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空间。
现场照片
但是当所有的摩擦都去掉了,我们的生活也变得简单方便,会不会太无聊?在去掉这些接触的可能之后,我们还丢掉了什么?偶遇,学习的机会,进步的空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空间,或者说是一种交流的可能?
现场照片
昨天的新闻上说起一个小学4年级的学生写的作文,手机更像是爸爸的孩子,爸爸整天抱着手机却不会关心一下生活中的亲儿子。手机确实在一点一滴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但也不全是好的影响。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好像变得更孤独了,甚至一天都不用同陌生人交流,这真的好吗?是不是生活少了一点人情味呢?这是不是未来应该有的样子?设计师是不是也应该有使命感,责任感呢?你认为的更好究竟是什么?
现场照片
把摩擦(机会)重新带回到生活中
总是说摩擦很多人肯定不理解,它到底指的是什么?小编来发挥一下自己的理解,摩擦首先是一种可能,建立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可能,学习的可能,进步的机会,或者是制造一次偶遇的机会等等,自我探索的可能,最终把产品设计的目标返回到人物关系上面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人机交互。
现场照片
啰嗦了这么多,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研究生的时候交互设计课题就是为了陌生人而设计,怎么样让陌生人通过这款产品得到联系,更好的交流,让人情味回到用户中去,而不仅仅是在屏幕上点点点。
Steve 提出4个方法
现场照片
1.能力建设Skill build
能力建设属于自我探索的范畴,在众多的外卖产品中,有一家只提供给用户食材,而用户需要自己完成最后烹饪的过程。这就是一种自我能力的提升,或者说是给自己一个下厨的机会,一种新的尝试和可能。
现场照片
2. 自我反省self-reflection
我把他翻译成自我反省,这也是自我认知的过程。很多成长的时刻都是便随着自省而来的,比如大家都有过的经历—失恋,经历过之后人会迅速成长,过后会去回忆,会反思一段关系,自省伴随着成长却也不是成长的唯一方式。
有时候我们被生活困住了,却不知道应该如何走出去。Unstuck会通过简单的问题和情绪卡的选择让用户自己描述为什么困惑,用户通过这样简单的选择过程就完成了自我探索和反省的过程,能帮助用户脱困。
现场照片
这对于设计师来说就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有时候我们不仅仅是设计师,却也有很多的社会责任值得去探索。
3. 为了碰撞与冲突而设计Collision
现场照片
跟滴滴很相似的软件LYA同样提供叫车服务,略有不同的是顺风车主会有简单的介绍,这就给用户提供了一个相互认识的平台,不再是冰冷的一次旅程,能默默的给用户提供一个相互了解的机会,一个小小的体验过程甚至可以上升到企业愿景的高度中去。
现场照片
不由得让我想起来辛老师之前讲的《用户体验宏观价值分析》中也体到了企业愿景的方面,也许我离那个高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了解新的知识总是没错的。(敬请期待下一次关于辛老师的分享)
现场照片
4. 为了对立冲突而设计 confrontation
在探索不同的时候会发生冲突,而冲突的过程也能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就像是有的夫妻之间会通过吵架的方式来了解对方的不同,从而能更好的相处。冲突反而成为表达自我意愿的一个方式。
小薇的收获
现场照片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的APP都是为了要让生活变得快捷,方便,追求的好像都是提高效率,突然有一面不一样的旗帜,让生活慢下来,通过产品建立起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不仅仅是冰冷的人机交互,把人情味这东西再重新带回到产品中,听上去有点天方夜谭但是在看过那么多的例子之后,你会觉得这种理想的状态就在你的身边,不免有些向往这么美好的事。浊世中的一股清泉吧。设计师也许不仅仅要负责美,还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如果真的能通过设计产品来让更多的人取得联系,面对面的交流那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封面设计: Beetroot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