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ZaomeDesign
设计 · 美学 · 思考 · 分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庞门正道  ·  结婚,不治百病。 ·  2 天前  
庞门正道  ·  谁家的修狗,不要就抱走啦! ·  2 天前  
字体设计  ·  明亮的色彩和充满活力的图形元素!Untitl ... ·  2 天前  
字体设计  ·  那个年代的美术字设计 ·  2 天前  
字体设计  ·  情绪类人物海报的表现形式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ZaomeDesign

新作 | 中山中研星园 / 汉森伯盛

ZaomeDesign  · 公众号  · 设计  · 2025-02-20 09:30

正文

▲园区中心鸟瞰 © 直译建筑摄影

中研集团主要从事高端美妆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是广东省药监局首批认定的创新服务重点企业,积淀的科研实力奠定了中研尖端的行业地位。中研星园将作为总部核心工厂,与护肤品工厂、彩妆/香氛工厂、香水和气雾剂工厂一同构成中研的制造矩阵。为此,业主将星园定位为兼具效率和人性化的未来办公厂房形态。

▲园区内部日景 © 直译建筑摄影

▲园区入口夜景 © 直译建筑摄影



01
底层逻辑

在工艺生产属性的指引下,工业建筑始终在追求秩序与效率的空间理性。回归空间组织的根本,即内在的组织和人的行为本身推导的创作原点。根据规划,星园除了是办公与生产空间,还承担了展示、研发、检测、物流仓储、员工生活等功能。制造中心从原料运输到加工,再到测试,以及成品的存储,不同的工艺流程间均遵循严格的规范。除了具备物流与人流分离外,同时需为人工智能设备预留空间的可能性。

▲项目区位 © 汉森伯盛

▲体量生成分析 © 汉森伯盛

▲总图 © 汉森伯盛

▲功能分析图 © 汉森伯盛

传统的工业规划策略无法解决工厂在工艺物流和办公人流上的矛盾,因此亟待创造一种既能保持各技术生产单元独立性,又能促进不同工艺技术人员效率最大化、聚集研讨、社会交往的新型工业空间形态。

▲夜景鸟瞰 ©直译建筑摄影


▲建筑外观 ©直译建筑摄影

在经过多种空间布局的可能性后,我们将不同功能单元相互分离:在垂直方向上根据工艺流程效率最大化的原则往立体化发展;水平向上则通过为人与机器人共事的未来厂区模式预留的环状轨道无缝连接,构建组团式的功能结构。不同功能单元的排布达到必要活动距离最短化这一效率本位目标,作为连接体的廊道就势营造大量大尺度的灰空间,为实际使用中的弹性处理。

▲办公空间立面 ©直译建筑摄影

▲生产车间立面 ©直译建筑摄影

▲立面局部 ©直译建筑摄影

▲连接廊道 ©直译建筑摄影

▲为机器人预留的连续环道 © 直译建筑摄影



02
新园筑关系

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同时,中研星园从低碳策略、功能复合、可持续发展上探索。五个巨型体量在释放大量内部景观的同时,创造了与环境的生态资源相呼应的可能性,这是基于城市尺度下绿色能源和人体舒适性双向发展的可续工厂概念。

▲建造过程 © 中研集团

▲园区内界面 ©直译建筑摄影

掩埋在地下的4500m³水蓄冷工程,除作消防用途,更是错峰用电的必要设施,这与太阳能光伏板、智能楼宇控制系统协同,保持了建筑与生俱来的技术性与生态性。与其说本项目把绿色带进办公场景,不如说把办公与生活置于大自然。

▲建筑界面 ©直译建筑摄影

▲水库边的星园 ©直译建筑摄影



03
逻辑的重整

随着产业细分与技术升级,包含商务办公、实验研发、生产加工、智能仓储在内的多种功能已可在一个复合形体内实现。本项目试图将办公、科研、品控、检测等产业链上的不同环节并置于一座工业建筑的垂直叠层中。根据不同职能需求,完成从模块到片区,从独立到共享的空间重组。穿插其间有不同尺度与私密性的会议空间,构成精细化的交际场所。

▲生产及物流效率最大化的建筑空间 © 汉森伯盛

▲办公楼剖面图 ©汉森伯盛

▲垂直式仓储 © 汉森伯盛

▲办公区室内 ©直译建筑摄影

从工艺流程、功能形态、能耗闭环、可续发展等多方综合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下,中山中研星园在运营中将逐渐构成一个再生长、自循环的拟生命体状态。在汉森伯盛的长期愿景中,这种建筑-生命的同构关系可映射于更宏观、更宽泛、更复杂的建筑/城市对象,与现存的城市肌理叠加,实现城市系统的迭代模式。

▲从园区远眺 ©直译建筑摄影

▲夜景鸟瞰 ©直译建筑摄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