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下来几近没睡,黄渤眼睛里泛着重重的血丝,眼球酸胀得快睁不开了。
他找工作人员借来眼药水滴了几滴,眼睛还没完全消化水珠,就急忙睁眼,“不好意思久等,昨晚熬得太晚,可以开始了。”眼药水在沿着眼角的皱纹缝往下淌。
离自导自演的第一部电影《一出好戏》上映不到1个月时,黄渤接受了“十点人物志”的采访。
那天早上10点多,他还泡在剪辑室盯电影的包装和调色,临近采访时才被工作人员捞出,切割了午饭时间匆忙赶来。
整个采访过程中,黄渤不时陷入思考,然后自觉停顿时间太久,又马上用一句“就是……或者说是……”“对呀……”“其实这是一个……”的关联词来补充、衔接;回忆拍《一出好戏》的过程时,眼神偶尔又会被一旁鱼缸里游动的金鱼吸引过去。
或许因为太累,他说话的声音很小、很低,和荧幕上那个总是大嗓门、总是热闹的“黄渤”大有径庭。
▲ 黄渤
耗时3年拍摄电影《一出好戏》,
黄渤说自己不是为了“导演”这两个字,而是真的想要去寻找一些可以燃烧起内心欲望的东西,去表达一些自认为的“有意义”。
“这个成本对我来说,正好是年龄跨3到4的这段时间,这几年真的蛮宝贵的,所以我是想清楚了来做这件事。”
一出好戏
这件事情做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最难的,是和老天爷之间的“较量”。
在片场,手里的那枚硬币已经被黄渤抛起了3次,最后的结果此刻正躺在他的左手心等待揭开。
两个小时前,正在和剧中扮演小兴的张艺兴、扮演珊珊的舒淇讲戏的黄渤,突然觉得眼前晃过一道光亮。
他立马起身去帐篷外看天气,天已骤然晴开,但黄渤的脸上却露出了难色。前一天晚上,整个海岛又迎来了一场暴雨,剧组所有的拍摄设备都被浸入了水汽。
摄像指导曾剑跑来告诉黄渤,所有摄像机里的水汽开始蒸发,镜头起雾,
“哪场戏都不敢拍,怕烧了机器。”
又得等。
这天,剧组本来原定要拍摄第12场戏,这是一场雨戏。现在,除了要等一场雨,现场还得等设备里的水汽蒸发完才能开工。
演员黄渤在剧中扮演的马进有这样一句台词,导演黄渤每天都要在剧外对着天问无数次。“你到底要玩我到什么时候?”
这个位于日本的海岛整个团队花了大量的时间才找到,所有的景观几乎满足剧本里荒岛的设定。
开拍前黄渤还在想:
“能找到这么美的地方,老天爷对我真好。”
登岛拍摄后,黄渤才知晓,美是要付出代价。
这座被誉为“东方加拉帕戈斯”的屋久岛,一年365天有400场雨,但天气预报从来都摸不清海的阴晴。
▲ 黄渤在片场等天空下雨,现场镜头起雾。
黄渤坐在海边礁石的高处,顶着大太阳晃荡着双腿,看着较低礁石处几百个同样在埋头等待的工作人员,忍不住连续叹气:“诶呦我去,诶呦我去。”
他的内心很挣扎,所有人都在等着导演做开拍的指令。
盘算着摄像机可以运作了,他找曾剑要了枚硬币,有选择综合症的“处女座导演”要用最传统的方式来决定这天的拍摄计划。
“花是拍第13场,现在改戏。字是拍第12场,继续等雨。”
三局两胜,手心里的结果是花,但戏最终还是拍了第13场。黄渤知道,不能再拖下去了,要不然这一天又百搭,等雨的时间早可以完成第13场戏的布景。
开机,黄渤在监视器前喊下:“开始。”剧中饰演小王的王宝强站在一块礁石上,扯着嗓子让其他一起流落荒岛的人不要放弃希望,只要人活着,总会想出办法。
同样的情况在日本的峡谷宫之浦川也遇到。
每天晚上拍摄结束后,黄渤都会录一段视频记录当日拍摄的情况。
第39天的那段视频很特殊。
视频里的黄渤,耷拉着眼皮,面泛油光,“疲倦”两个字写在脸上。他说:“
今天险些造成事故,因为之前选的地方,几乎被完全淹没了
,在坚持的过程中,河水不断地上涨,感觉像要发山洪一样。蛮危险的。“
▲ 《一出好戏》剧照
那是2017年4月7日,已步入拍摄中期,剧组准备在河溪的石头滩涂上拍一场小兴吃鱼的戏。
拍摄用的高台、摇臂一大早均已搭好,但天气的骤然变化让所有人始料未及。雨很快把一块块大石头淹没,摇臂被泡在了水里,高台面临坍塌,监视器放置的位置水已经涨到了膝盖。
黄渤说,其实有时候是老天爷在教你什么叫顺势而为,你去了之后发现晴天就是没有,难道一直停工吗?他想,实在不行,那就雨拍呗。
团队经过协商,决定拍摄继续。全场的工作人员开始抢修路面、打捞落水道具……那天,所有人双脚泡在水中整整拍了7个小时。
黄渤说,自己很少有情绪波澜的时候,但那是一次,真的有点忍不住。
年轻导演
黄渤确实没想到,自己当导演会那么“心累”,但他又实在很贪恋这样的感觉。
初涉导演圈,不同于一般的简单情感戏,
自称“年轻导演”的黄渤野心很大,他想要拍一部30人体量的大群戏。
一家公司,从老总、高管、到白领、保安、保洁……各个职位各个层次的人,因为一次团建遇到海难,所有人被扔到一个杳无人烟的荒岛上。“不是大家想象的荒岛逃生或者是迷失那样的故事,
它是我想了很久很好玩儿的一个故事,是一个预言、一个实验。
”
▲ 《一出好戏》剧照
在岛上,整个人类社会约定俗成的规律、伦理、道德、法律、规矩全部被码平重建。
黄渤想去探究,在遇到极端的情况下,友情和爱情真的会天荒地老、海枯石烂吗?欲望在没有一个东西约束的情况下,会变成多大的魔鬼?真正的权力和矛盾又是如何产生的?
整部电影像一个多面体,一直在翻转、翻转、翻转。
这样的情节对故事逻辑和表现手法的要求极高。想法变成现实,光剧本就改了几十稿,故事方向、人物、讲述方式也一次次被推翻,又重构。
最初,《一出好戏》的故事是一个三段式结构。黄渤把影片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以司机小王、张总、马进的视角呈现。谁获得了优势,成为30个人的中心,就成为影片这个阶段的讲述者。
这个结构最终还是被黄渤和团队推翻,“可能普通观众不好接受。”
黄渤认为,电影本身有它的商品属性、娱乐属性。
但他想尝试着在这些属性之上,加一些文化属性。
▲ 《一出好戏》的四位主演。张艺兴、舒淇、王迅、黄渤。
“我希望做一个好玩儿,有意思的电影。”
“有意思”,对现阶段的黄渤似乎特别重要,在近1个小时的采访中,他曾6次提到这件事。
黄渤想做的,是一部看完可以让人琢磨琢磨的电影。“不用太久,就从电影院下电梯的时间就够了。”
在影片末尾的一次结构大翻转中,马进举着喇叭,站在被海浪整体180度翻转、只剩一半船身的轮船底部,对下面已经决定要在荒岛过一辈子的28个人喊:“要去寻找我们的‘新大陆’,1年没找到,就找1年,10年没找到,就找10年。”
马进站在灯光的前面,他的轮廓被勾勒得清晰。黄渤觉得,那也是他想喊给对面那个“安于现状的黄渤”听的话。
“要去寻找自己的新大陆。”
不愿重复
正反面的选择,黄渤为《一出好戏》一共做过三次。
一次是上述为改戏掷硬币;一次是戏中的马进中了6000万彩票,他在一块石头的正反面刻上“走,不走”,将石头丢在地上寻找答案;
而最重要的一次,是自己到底要不要当导演执戏。
几乎在所有的采访中,黄渤都会被问到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想转型去当导演?”
他的回答始终如一:“因为一直有这么个故事的想法,又找不到人拍,最终决定自己做。”
但在“最终决定”前,黄渤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
对于演员去导戏这件事,他一开始并没有抱一个积极的态度,
他怕跟风,也要“值得”
。
▲ 《一出好戏》剧照
黄渤将40岁以前,称为自己的前一个阶段。
那是2014年,刚拍完电影《寻龙诀》,“XX亿影帝”称号中的数字似乎每天都在更新,而他自己的喜悦感却和高涨的人气唱起了反调。
黄渤逐渐陷入了一个困扰里。
“就是一直在演,很多时候会觉得‘自己没问题’,时间长了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那时的黄渤看着手里一个个剧本中的角色,虽不能说自己都能把他演好,但也都基本能够完成。
他不想老在那么安全的地方待着,对他而言,重复的意义已不大。
“一个戏出来了,好像也不错,观众也觉得OK,其实只是又完成了一个戏而言。”黄渤每天都在问自己,
你在干嘛呢?就是为了挣点酬劳吗?还是跟大家又完成了一个还不错的重复?
▲ 电影《亲爱的》黄渤剧照。
电影《亲爱的》杀青后,黄渤曾写下这样的文字:“一直忙,似乎忙得连生活的时间都没有。生活所有的空隙都被工作填满了。流水线一样的工作,来一个干一个,没有空闲的时间思考、分析、判断。这样的节奏不适合文艺工作者,这是脑力与创造力的透支,缺乏酝酿与发酵。艺术是闲出来的,不是忙出来的,忙出来的只有活儿。”
这样感觉最强烈的时候,黄渤开始见人就说:“我要休息一段时间,不接戏了。”生怕别人再来找他。
电影里的黄渤,仍然在大笑,在讲着段子逗着乐。他本人,仍然热爱演戏,甘于为角色付出。
但他已经找不到30岁拍《疯狂的石头》时内心的那份紧张,想要接大量的戏来磨练自己。
也找不到35岁演《斗牛》时那股热情,一个镜头最多可以拍130多遍,跟导演管虎较劲:“你觉得这叫牛X?那我再给个更好的。”
“您演的戏能够给观众带来快乐,
生活中您容易获得快乐吗
?
”“十点人物志”问他。
“
越来越少。
”黄渤微微摇摇头,双手抱紧膝盖,身子往前倾了倾。
黄渤觉得快乐由两个方面关联组成:一个是欲望,一个是获得。
比起20岁那个一无所有到北京来奋斗的小伙儿,现在的黄渤似乎获得那时他想要的所有东西,但他的欲望却越来越少了。
▼点击下方视频,即可观看「十点与黄渤对谈」
在拍摄《一出好戏》的过程中,黄渤觉得自己似乎重新找到了那种欲望。
电影最后,那艘所有人在荒岛赖以生存的大船被黄渤点燃,他们才重新获得了回到人类社会的希望。
随着拍摄进行,黄渤也逐渐找到了能让他内心那艘搁浅太久的大船,再次熊熊燃起来的火引。
电影中,众人在荒岛被困的前期,大家都以为海啸将人类社会摧毁了,于和伟扮演的张总站在海礁石上,从钱包里拿出大把的人民币撒向空中,海风自然地把一张百元大钞糊在了于和伟的脸上。
黄渤在监视器面前看着这一幕,开心得鼓掌大笑起来。“不管自愿与否,那是一种角色与过去生活道别的决心。”
▲ 电影《一出好戏》剧照。
这样的时刻在整部戏拍摄的137天里时常出现。黄渤觉得,每天晚上能让他微笑睡去的就是这些。从一开始的一个想法,一个故事的端倪,慢慢形成情绪,形成个性与故事。
很多时候,他依然会陷入死胡同根本走不出来,但过了十天半月后又会突然豁然开朗。
对黄渤来说,这是又打开了一扇新的门,他知道那只是暂时的光明,接着走下去可能还是一个死胡同。
“但就是那一个一个推开一扇一扇门的过程中,我的那种愉悦感和满足感会比较多。”
拒绝巅峰
黄渤全片最喜欢的情节之一,是6000万彩票兑换限期仅剩最后1天的那场。
马进已经许多天未进食,整个人虚弱无力躺在荒岛的一块大石上,他知道自己即将与巨额奖金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