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冻胀丘是地下水冻结引起土层膨胀,使地表隆起形成的丘状地貌。阿尔泰山区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分布着大量冻胀丘,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退化明显。鄂毕河发源于阿尔泰山北坡,下表为鄂毕河不同年份年内流量分配占比(%)表,图1为鄂毕河流域图,图2为冻胀丘景观图。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不断深化,依托额尔齐斯河—鄂毕河流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将陆上丝绸之路与冰上丝绸之路进行链接,以此构建“陆冰丝绸之路”陆海运输网络,促进亚欧大陆纵向的互联互通。
(1)简析阿尔泰山区冻胀丘的形成条件。(6分)
(2)说出1930—2018年鄂毕河春季径流量占比的变化,并从气候变化角度分析原因。(6分)
(3)从航运角度,说明额尔齐斯河—鄂毕河构建“陆冰丝绸之路”的可行性。(4分)
本题以阿尔泰山区为背景材料,以阿尔泰山区冻胀丘的形成条件,1930—2018年鄂毕河春季径流量占比的变化及其气候原因,额尔齐斯河—鄂毕河构建“陆冰丝绸之路”的可行性为切入点,考查了交通区位因素、区域地理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1)简析阿尔泰山区冻胀丘的形成条件。(6分)
答案:
地势低平,汇集水分;(2分)气温低,地下水冻结;(2分)多年气候稳定。(2分)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由于温度周期性地变化,冻土层的地下冰(一般由土层中的水分冻结形成)和地下水会不断发生相变和位移,使得土层产生冻胀、融沉、流变等一系列变化,这就是冻融作用。冻融作用是寒冷气候条件下特有的地貌作用,它使得岩石遭受破坏,松散沉积物发生分选和受到干扰,冻土层发生变形,从而塑造出各种类型的冻土地貌。
【继续滑动查看】
冻胀丘是冻土地貌的一种,因地下水受冻结地面和下部多年冻土层的遏阻,在薄弱地带冻结膨胀,使地表变形隆起的小丘。具体来说,就是形成冻胀丘的区域,地势较为低平,使得地表水、地下水汇集。由于气温偏低,地下水冻结引起土层膨胀。再加上多年气候稳定(基本没有消融),最终形成此类丘状地貌。
(2)说出1930—2018年鄂毕河春季径流量占比的变化,并从气候变化角度分析原因。(6分)
答案:
变化:增加(1分)
气候变暖,(1分)春季积雪融水补给增加,(2分)春季冻土融化增多,地下水补给增加。(2分)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1930—2018年鄂毕河春季径流量占比的变化,看图(表)就行,即春季流量(占比)增加。气候变化角度来说,其实就是结合气候变暖因素,然后结合水体补给的季节特点予以回答。
【继续滑动查看】
春季的河流补水,除了常见降雨(雪),更多的是与季节性积雪性融水有关(鄂毕河纬度较高,源头附近多高山,且位于或邻近亚洲高压区域,冬季多降雪,积雪量丰富)。由于气候变暖,春季气温回升快(气温偏高),一方面导致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增加,另一方面使得冻土消融,地下水补给增加(地下水有时也会补给地表水)。
(3)从航运角度,说明额尔齐斯河—鄂毕河构建“陆冰丝绸之路”的可行性。(4分)
答案:
径流量大;(1分)可通航里程长;(1分)沿岸自然资源和工农产品丰富,货运量大;(1分)南北向陆路交通要道少(河流自南向北流,沟通陆上与冰上丝绸之路)。(1分)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冰上丝绸之路是指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其实就约等于俄罗斯北部的北极航道。额尔齐斯河—鄂毕河构建“陆冰丝绸之路”的最大优势在于该河流南北流向,最终注入北极附近的海洋(北冰洋),可以充当南北向的交通要道(受西伯利亚的恶劣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当地以东西向交通为主,且交通线路密度小),又可以沟通陆海(陆海联运),运量大。
【继续滑动查看】
此外,该河流的长度较长(可通航里程长),流量较大,且沿岸自然资源和工农产品丰富(看图例),需求较为旺盛。
额尔齐斯河是北亚鄂毕河最大的支流,全长4248千米(在中国境内546千米),中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该河流发源于阿尔泰山南麓(上游在准噶尔盆地北部),由众多平行支流汇合而成,西流注入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斋桑湖,再向北注入鄂毕河。额尔齐斯河上游降水较丰富,坡陡流急,水量丰富(建有水电站),而下游宽阔平缓,多汊流沙洲(布尔津以下河段,夏季可以通航)。
图片及部分搜索资料均来源网络(侵删)
文字 | 利之王
编校 | 朗里格
审核 | 利之王
地理蹊
地理爱好者的家园
欢迎关注 | 分享
您的支持就是小蹊的动力
转载需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