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本关于英语学习方法的小书:《如何学好英语——专家、教授谈英语学习方法》。
书中收录了86位英语专家、教授的文章,涵盖听、说、读、写、译方方面面。虽然很多文章写于上个世纪80年代,但老一辈英语专家的方法用在40年后的今日也毫不过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大家阅读完书中的方法之后,可以扫清一些关于英语学习的困惑。如果书里的方法和你平时训练的方法一致,你可以走得更坚定,更有动力坚持。如果不一致,可以多加对比,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
今天跟大家分享书中一篇
清华大学教授胡毅的文章,题为《多接触 多模仿 多练习》,文中的内容和我个人的学习方法、教学理念十分契合,特此分享,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启发。
多接触 多模仿 多练习
文/胡毅
学英语和用英语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多接触、多模仿和多练习的过程
。
从开始学说一两句话,到演说、写文章、参加讨论和进行翻译,都是这样一个“三多”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学好英语,甚至进一步为用英语作工具的优秀学者和作家。
一不少人下功夫去学英语语音规则或英语语法条文,但不注意此”三多”,到头来人家说英语他不懂,他说英语人家也难懂,看英语书刊不理解其内容,写出的英语文章别人也难理解。
要模仿必须有榜样来示范。在这方面,现在的条件比半个世纪前要好多了。那时候我们只有教师示范。他如果说错了,我们只能跟着他错,还一直以为没错。现在广播、唱片、录音带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榜样。我们要学英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程度,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做模仿的榜样和检查自己成绩的依据。
听英语示范时,应该努力去模仿,反复地练习,
并且需要在反复听、反复模仿的同时,注意自己说的是不是像原来的模样,从比较中找出差距,用不断的练习来缩短差距。说错了可以逐步改正,说不好可以逐渐说得自然,说得熟练。要取得这个成绩,我们在听广播或听录音时,一定要跟着说,而且要大声说。许多人听英语广播或录音,自己并不出声,或只是轻声细语,那样就错过了模仿和找出差距从而由自己加以改正的好机会,至少有一半的时间是浪费了。
有了大量的阅读经验,才能比较自然地写出分寸恰当、语气对头、念起来顺口的作品
说英语需要模仿,写英语也同样需要模仿。
我们阅读英语的时候,在理解内容的同时还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把内容说清楚的。如果自己有同样的或类似的内容要说,就可以模仿,就可以试试。阅读的经验越丰富,可以拿来作为模仿的榜样就越多。我们可以从比较广泛的实践中,经过思考和选择写出合乎英美人习惯的英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的就是
有了大量的阅读经验,才能比较自然地写出分寸恰当、语气对头、念起来顺口的作品
。
我们在用英语谈话和写作的时候,应该是
回忆听到过的和在书刊上见过的一些说法,从中去取得样板
。我们要
少靠规
则条文去从理性上分析,而主要靠在感性上积累的语言实践,从中模仿
。这样做就
可避免汉化英语,不至于说出或写出一些语法上没有毛病,但不合英语习惯,听起来看起来都
难懂的话听得
多了,读得多了,就会逐步发现很多内容可以有好几种表达方法。有些不同的说法,表达的却是完全同样的内容;也有些只是在语气上、分寸上有区别。多和英语接触并有了语言实践的人就能够从上下文中体会出这些差别,自己要说相同的或类似的内容时,就可以从积累的经验中得到合适的榜样来模仿。
学好英语,阅读是最常用的,最方便的和最有效的途径。
一般情况下,我们和英语接触的机会主要是通过阅读。
为了学好英语,阅读是最常用的,最方便的和最有效的途径。
因为听别人说话定要当面才行,而且还要受讲话人的速度、停顿等的限制。如果你觉得他说得太快而跟不上,有的地方想再听一遍都没有办法。不能请他重说,也不能请他说慢一点。听唱片和录音带就可以重复地听,可是在速度停顿等方面,还是不能由自己掌握。
阅读在这些方面就有很大的优越性。读书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有一本书或刊物在手,在什么地方读,什么时候读,分几次读,是读还是慢读,都可以由我们自己掌握。必要时还可以把某一段或几句话重复看儿遍,来研究作者说的是什么,是如何说的。
有了通过阅读接触英语的机会,就应该充分利用这机会去学英语。
首先要扩大接触面,不要只看本行的书刊,更不要只看某几本书和某几种刊物。
应该把阅读面放宽,不但要看与本行有直接关系的书刊,还应该看与本行关系不甚至没有关系的书。
阅读面放宽了,一则可以开阔视野,二则可以使一本功(常用的词汇和常用的结构)练得更熟,有较多的榜样可供模仿。阅读英语的范围应该逐步扩大,阅读方法也应该针对当时情况和要求有不同。有的材料可以很快地看,大致知道内容就行。有的书刊或其中的一需要仔细反复多看几遍,或查别的材料来对照,或是把它背诵下来,但是不能看任何书刊都逐字逐句地仔细研究(那样就有许多材料没时间去看);反来,也不能看任何书刊都只求知其大意,而不下功夫去研究(那样就无法深
理解和提高)。
在阅读中同样要虚心模
仿,认真练习。看的书刊渐多,就能看到一些的词汇和语句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也能看出同一内容可有不同的表达方法在比较、模仿试用中,就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同是
一本书,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就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因为各人的情况和要求不一样。
就拿《英语世界》这个刊物为例,不同的读者,就自己的水平和兴趣或要求,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读法,例如:
一、专读英语部分,练习看得快一些,同时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二、先看英文原文,并把自己的理解用汉语简要地记下来。然后与汉译部分对照比较,看看是否理解一致。
三、选其中几篇英文试译,经过思考做些改动后再与汉译部分进行对比,当然也可以反过来做,总之,是为了通过对比的方法,找出缺点,发现问题。
四、取一段英语原文,逐句逐字地做语法分析,从中理解原文的内容。但是,过多地从逻辑上分析和从理论上探讨并不可取。
综上所述,任何想找窍门、抄近道、捡现成的打算,或单纯积累许多理性上的知识,都是不利于学好英语的。
作者简介:
胡毅,湖南长沙人,1904年生。1924年清华学校毕业。926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毕业,得学士;1928年美国芝加
哥大学研究院毕业,得硕博士学位。
曾任中山大学、华中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昆明师院、河北师院、河北大学教授1988年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