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H ID:北风狂野
吉林西站即吉海铁路总站,是张作相为摆脱日本侵华时期对东北资源和军事运输的干涉与日本控制的南满铁路相对抗而筹建,当地人又称之为黄旗屯火车站。
这里曾被评为中国最美小站之一,又号称中国最文艺火车站。相传这座小站由民国才女林徽因亲手设计,也有资料称吉林西站并非出自林徽因之手。不论是与不是目前都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吉林西站始建于1928年11月20日,这段时期梁思成、林徽因从欧州沿西伯利亚铁路来到吉林,梁思成受邀设计原吉林大学教学楼——石头楼。时任吉林督军的张作相少年时曾做过泥瓦匠,对梁林两位建筑高才生自然格外器重。在任期间十分视重教育、基建工作,主持吉海铁路总站、吉林大学(主教学楼又称石头楼,由梁思成设计始建于1929年。)两大项目。历史不能靠猜,但从心而论我更愿意相信吉林西站的建筑设计出自林徽因之手,两幢相隔不远却相互守望的夫妻作品在吉林这片黑土地上历经无数花开雪落共同凝视人世间百年变迁。
今年在文旅大潮中小站粉饰一新,时隔多年又对外开放,让我这个小站粉得以一睹其内部构造。其实早在小站大火之前,做为小站粉就曾多次徘徊在铁栏之外,隔栏相望……
这是我和小站初见时的模样,好的天气好的心情。时隔多年,手上的手机都换了三茬。
记得第一次来小站时因为当时初练绘画时画了一幅,画觉感觉心情爆棚就索性来小站实地看一看。当时碰巧遇到一个年轻人在玩无人机环飞小站,那时总想如果在天上看小站会是怎样的情景,真的给我羡慕坏了,从此立志自已也要攒一台无人机。
这座小站在我看来还真的是很漂亮,建筑格局在家乡一众惯看的方块楼里格外亮眼,且是一幢近百年前的建筑。我农村大爷(大伯)家的三哥取媳妇时(90年代)两口子结婚穿的是红花袄,而我那成天挎着土篮子在地里忙活的大娘(大伯之妻)结婚时(40年代)穿的居然是婚纱。小时候总有一种错觉,好似年代越久越土一样,其实土的从来不是时间线而是时代风貌。
塔尖上还有破洞,不过这都是修复前。
意难平,真的意难平。照片上这颗种在小站旁的树至少有两抱(两人环抱)粗,且高大建康……
但时隔几年再看小站时居然被齐根砍断了,与它一起的还有旁边的一些小树。能想到的理由就是它太过高大树冠茂密影响到观赏小站全貌,但就不能留下这颗与小站一同历经沧桑的树吗?难道它与小站就不能相映生辉吗?
唉!!!
两张图相隔三年,如果为了迎接文旅大潮,小站已被粉饰一新。迎接南北各种访客,小站是免费参观也不需要预约和身份证。
这是原来小站对面的商铺,随着小站失去运营功能后也荒没了。
其实早在二个月前小站就已经开放了,但为了错峰我一直迟迟没能动身。真的感谢文旅局开放小站,不然我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在外面围观。
小站主打民国风,金秋时节来旅拍的人也不少。
没敢想这个花地砖居然是建站时原有的,且历经百年磨砺依然有不错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