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蒋校长
非知名军网铁血网创始人,五道口男子技校辍学,军品材料砖家;微胖界军宅戴表,懒癌强迫症晚期;女军迷之友(自认),战忽局临时工。
红军最危险的时候有两次。
第一次是1935年1月,遵义会议刚开完的时候。
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但桂军湘军黔军还有国民党中央军很快围了上来。150个团将近40万人,四面八方把遵义的红军包了个饺子。
毛泽东原本的计划是全军北上,打下土城,渡过长江。
但情报人员工作出现了问题,敌人增援的实际兵力是两个旅,但参谋译成了两个团,在土城打了一场消耗战之后,红军损失惨重。
北上受阻的红军只能调头向西,一路穿插领着国民党军队兜圈子,也就是主席生平最得意的四渡赤水。
第二次,就是1935年5月。
01.
四渡赤水跳出蒋介石的包围圈之后,红军只能一路向西南进入西康。
但进入西康之后面临的问题却更加严峻了。
红军在当地基本没有群众基础,还都是藏族和彝族,沟通也困难,补充给养也困难。
李云龙当年的遭遇就是,想向藏民买粮食,结果人家不卖,他只能纵兵抢粮,结果挨了处分从团长当伙夫了。
而且这一路都是山路,地形崎岖,行军速度很慢,走到康定之后,前面就没有路了。
西边是甘孜(丁真老家理塘就在那儿),北边是阿坝(九寨沟在的地方),全都是高原和少数民族聚集区。
红军必须择机向东,才能从西康进入四川,才能不被耗死在大山里。
向东的阻碍,就是大渡河,渡过大渡河最好的位置,就是安顺场。
5月26日,我们在安顺场击败了驻守的川军,成功拿下了东西两岸的渡口。
但川军只给我们留了三艘木船,其中还有两艘是坏的。
▲安顺场是两岸群山中的天然渡口
也是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一艘船只能坐二三十人,往返一次要一个多小时,指望着这三艘船让三万多红军渡河,得花一个多月的时间。
别说一个多月,就是一天我们都耽误不起。
毛泽东制定的方针是,刘伯承和聂荣臻带着红一师,先从安顺场过河,剩下的主力部队,一路向北,行军到泸定桥过河。
160公里外的泸定桥,就是红军主力转移的生命线。
军委的计划是,红二师红四团作为先头部队,急行军到泸定桥击退守军,同时刘伯承的红一师也派兵在对岸接应。
执行任务的红四团接到的原任务是,27日出发,30日到泸定桥。
按照我军参谋业务手册要求,一昼夜行军达到50公里算强行军,而在80多年前,吃不上饭只能穿着破草鞋的红军战士,三天必须要行军160公里,而且还都是山路。
27日凌晨5点,红四团出发,第一天行军40公里。
红四团此前曾经创造过1天急行军80公里的纪录,所以剩下两天行军120公里,也算可以完成。
但28日凌晨,指挥部破获了敌方情报,川军的支援部队正在赶往泸定桥布防,红四团必须要在29日赶到泸定桥。
120公里要一天完成,这是对生命的极限挑战。
在朝鲜战场上,38军14小时行军73公里,曾被美军视为步兵行军速度的世界纪录,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样的事情早在十几年前红军就做过一次了。
02.
从28日凌晨开始,红四团开始了一场24小时的急行军。
实际上跑完这120公里,没有目标时间,必须越快越好,哪怕晚于敌方增援部队1分钟,无法顺利渡河的红军大部队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没有军靴只有破草鞋,在茂密的丛林随时都会有致命的蛇虫出现;
没有雨衣帐篷这些行军保障物资,除了弹药其他所有增加负重的东西都要扔掉;
没有时间休息做饭,饿了就拿出来干粮啃两口,渴了就从山间的小溪里捞两捧水喝,甚至连身边的战友掉队了、倒下了,都没法去扶他起来,一分钟都耽误不起。
到了晚上,红四团发现河对岸亮起了火把,也出现了一只行军队伍。
这就是正在向泸定桥行军的增援川军。
红四团决定也点起火把继续前行,两支部队隔岸相望相距百余米,并行向前。对岸的敌军还向我们吹号喊话,问我们:
“你们是啥子部队?”
红四团里的四川籍战士也用四川话回应:“啥子部队?还不都是为了那座桥,你说老子是啥子部队。”
红四团装成是安顺场败退的川军,对岸也并未起疑,安顺场在100公里外,红军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赶到这里。
就这样,两支军队隔岸并行了十几公里。
到十二点的时候,雨越下越大,对岸的火把熄灭了,撑不住的他们选择扎营休息。
红四团也熄灭火把,佯装扎营休息,但实际上却继续急行军奔袭前往泸定桥。
29日凌晨6时,红四团抵达泸定桥西头,迅速击溃了桥西头的守军。
但桥东边的守军,红一师的先头部队红二团一直无法顺利拿下。红二团团长邓华,曾经接替彭德怀任志愿军总司令,也是一等一的猛将,但在泸定县城下陷入了苦战。
红二团左边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右边是陡峭的高山,面前则是据险而守的川军第四旅第十一团。
早在27日,他们就率先来到了泸定城下,依托险峻的山势,构筑了三层防卫工事,红二团从下往上攻,推进很缓慢。
邓华指挥部下从拂晓开始进攻,激战了五六个小时,但连第一道防线都没攻破,对岸的红四团在桥头等的望眼欲穿。
到正午的时候,转机突然出现。
河对岸、红四团身后的另一支部队赶到了,他们是红一军团的教导营部队,是整个红一军团的军官和红六团联合组成的部队,一直紧紧跟在红四团后面,只不过是前一晚他们露营,红四团选择冒雨前进,正好到正午时候赶到了泸定桥西侧。
教导营在这一侧居高临下,距离对面的川十一团的阵地不到二百米,完全在火力覆盖之下。再加上教导营本身就是精锐力量,火力配备也很强,机枪和迫击炮打出一个火力网,很快把川十一团的第一道防线打退。
退守到第二道防线的川十一团继续顽强阻击,和红二团又陷入了僵持。一直到下午四点左右,红二团等来了红三团,红三团迂回到侧面的制高点掩护,两个团配合,才彻底突破了川十一团的防线。
在桥头上焦急等待一天的红一团终于发动了攻击,两面夹攻拿下了泸定桥东头的碉堡。
这就是飞夺泸定桥战斗的经过。
如果大家以为的飞夺泸定桥,就是敌军以逸待劳,轻重机枪对准桥头,红军的22个战士在密集的火力压制之下,强渡过连木板都没有、只剩铁链的泸定桥。
那恐怕把历史想象成抗日神剧了。
主席和刘帅他们,不可能去让战士们完成这样的任务,这是对战士生命的不负责任,更是对整个红军前途的不负责任。
飞夺泸定桥的关键,从来都不是在桥头上浴血奋战打赢攻坚战。而是处处抢在敌人前面把握先机,用优势兵力取得战果。
红二师红四团昼夜行军120公里,先拔除了桥西头的薄弱守军。红一师红二团几乎在同一时间赶到开始进攻泸定县城。
战斗陷入僵局后,军团教导营赶到,为攻坚的红二团提供火力支持。
战斗又一次陷入僵局之后,是红三团赶到彻底拿下取得胜利。
一直到我们拿下泸定桥,赶来支援的川军第四旅旅长袁镛还在30公里开外呢。
把飞夺泸定桥这场战斗,标签化为22个战士神兵天降一般的攻坚冲锋,这是对红军指战员,还有全体奔袭部队的不尊重。
03.
一些人用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歪曲了拿下泸定桥的重大意义,还有两点需要勘误。
第一,有人说泸定桥并不是渡河的唯一通道,在大渡河上游还有数座桥梁可以通过。
确实有桥,但是泸定桥是唯一一座有车马物资通过能力的桥,泸定桥桥面由9根吊索构成,宽3米,可以通过马车。
其他的吊索桥都只能是单人通过,红军的重机枪、迫击炮、电台这些东西,都无法通过。
最早蒋介石下的命令是把泸定桥的铁索给拆了,但是西康军阀刘文辉舍不得,拆了泸定桥就等于是把他运送烟土的线给断了,刘文辉下令是只拆木板别拆桥。
实际上川军围剿红军也是出工不出力,刘文辉本来在四川,因为四川军阀内斗失败跑到了西康,他本来也反蒋,所以他压根就没打算和红军死战,做做样子把红军撵走,然后继续关起门来做土皇帝就好。
蒋介石心里也是门清,所以他一边追红军,一边琢磨着收拾西南六省的军阀。
在湖南,他直接把湖南省的军阀何键任命为“剿匪总司令”,还装模作样地给他多派了中央军的9个师,就是为了让他一直追着红军离开湖南,好方便他把湘军分化。
在贵州,省主席王家烈麾下的黔25军多次向中央军请求增援遵义,但中央军就是磨磨蹭蹭不动地方,结果我们直接打掉25军8个团,蒋介石借口剿匪不力把王家烈撤了,直接把25军整编了。
在整个长征过程中,灵活地利用地方军阀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把握时机,才让我们数次转危为安。
第二,有人说就算红军不用拼命赶路,我们也能拿下泸定桥,因为直到14日,中央军的53师才抵达泸定附近,也就是说红军至少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去组织转移突围。
▲红军29日拿下泸定县
31日蒋介石才告诉薛岳全力去追
说这种话的人,只能送给他一句话,吃了灯草灰,放的净是轻巧屁。
这完全是开了天眼的事后诸葛亮。
薛岳的中央军确实是半个月之后才到泸定,但这半个月的时间里我们怎么部署,最可能的做法就是提前分散突围,因为无论是进入西边和北边的康藏高原,还是向东渡河,都不能大部队一起行动,给养跟不上,道路通行能力也跟不上,整个红一军团也就被冲散了。
飞夺泸定桥之于红军长征的意义,绝不允许任何质疑。
04.
建国十大元帅之中,七位都是经泸定桥渡过大渡河的。
刘伯承站在桥头,用脚重重地在铺好木板的桥面上连跺三脚,感慨万千地说,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的精力,废了多少的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朱德、邓小平、聂荣臻都曾经为这场战斗题词纪念,因为是这里的13根铁锁托起了共和国。
2005年5月29日,在泸定桥战役胜利70周年的时候,泸定县的飞夺泸定桥纪念馆正式开幕。
今天是飞夺泸定桥胜利86周年,让我们再一次纪念这场伟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