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健身先健脑
用科学武装身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普中国  ·  过年亲戚不聊结婚聊AI,DeepSeek为啥 ... ·  19 小时前  
科学网  ·  甘肃省5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获批建设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健身先健脑

训练时,听什么最好?

健身先健脑  · 公众号  · 科学  · 2018-07-13 11:08

正文

健身先健脑

用科学武装身体丨最前沿中文自媒体

版权声明


本公众号内容非特殊声明,全部原创,为保证公正独立,谢绝任何形式的商业合作。有偿转载、约稿,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作者:


个人微信:647811

公众号:workout_lab

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首发于 KEEP, 大约 3200 字,预计阅读时间:8-10 分钟。

1

背景

抗阻训练在过去的 30 年间,产生了巨大的流行度,也带来了很多抗阻训练相关的科学研究。如同你能够想象的一样,这些科学研究,大部分内容关于抗阻讯练本身——比如,抗阻训练能够在不同人群(运动员、儿童、病人、老年人)身上产生什么积极作用、如何使用抗阻训练提高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训练成绩、训练中使用的重量、容量,对于肌肥大有怎样的影响……

不管训练目的是什么,大部分人都会或多或少的使用一些「机能促进剂(Ergogenic Aids)」。听名字,你可能会觉得很陌生。「机能促进剂」,指的是一切能够提到运动表现、恢复的手段,可以通过力学、营养学、生理或者心理学等多种机理来达到促进表现的效果(Levy,Cabrera,Thomas & Brennan,2008)。其中,训练时听的音乐,是一种极其常见,却被大部分研究忽略的项目(Biagini,2012)。早期的一些研究已经表明,通过选择不同的音乐,可以影响到做功能力(Work Capacity)、心情、兴奋程度,以及降低训练的主观难度(Karageorghis & Priest,2012)……然而,基于抗阻训练的研究,可以说是少之又少,结果也并不明确,比如 Biagini 等人的研究(2012)表明,被试者在自己选择喜欢的音乐后,可以产生更高的肌肉速度峰值,却对于卧推至力竭能做的次数(1 RM 的 75% 重量)没有显著影响;而 Bartolomei 等人采取了类似的实验设计(2015),却发现,自我选择音乐,对于卧推至力竭(1 RM 60% 重量)能够做的次数起到了统计学显著的提高作用(5.8%)。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音乐对于抗阻训练的影响,2018 年刚发布的一项研究,更详细探讨了这个问题。

2

方法学

实验募集了 16 位运动科学系的大学生,平均年龄为 22±3.4 岁,都有着一定的抗阻训练经验,但不是精英水平。他们的平均后蹲 1 RM 为 114.5±21.5 kg,平均卧推 1 RM 为 90.3±18.6 kg。

他们自己选择了一些爱听的歌曲,以「激励作用(Motivational)」为主(即:主观认为听这些音乐更容易帮助自己训练),一共选择了 40 首歌曲,作为「自选曲库」;实验人员同样提供了「固定曲库」,一共也是 40 首歌,其中 20 首为金属音乐(Metal,M),20 首为电子音乐舞曲(Electronic Dance Music,EDM)。

之后,被试者被随机分为了两组,每组被试者分别在四种不同的状态下进行了抗阻训练:

1. 「对照条件(C)」:完全没有音乐;

2. 「金属音乐(M,159±24 BPM)」:训练时听研究人员提供的金属音乐;

3. 「电子音乐舞曲(EDM,128±1 BPM)」 :训练时听研究人员提供的电子音乐舞曲;

4. 「自选音乐(SS,129±9 BPM)」:训练时听自己选择的音乐;

实验开始时,每个人都会听 90 秒的较为安静的纯音乐(75 BPM,Improv #10 – One last thought, The Daydreamers Club);在每首歌曲之间,都会播放 30 秒的纯音乐作为控制。两组被试者进行了同样的实验,只不过听的歌曲不同(即:第一组听曲库中的 1-10 号音乐,第二组听曲库中的 11-20 号音乐)。这样做的原因是,实验时长比较长,只使用一组被试者 ,容易由于疲劳对于结果造成影响。

每次训练时,被试者被要求使用 10 分钟来热身,接着用 1 RM 30% 的重量深蹲 6 次;在休息 3 分钟后,用 30% 的重量跳跃深蹲 3 次;接下来,被试者需要使用 60, 70, 80% 的重量,分别深蹲至力竭(组间休息 3 分钟)。接着,同样的内容被重复在卧推上。

3

研究结果

爆发力训练: 总体而言,有没有音乐、不同音乐种类,对运动表现的影响没有很明确。在听自选音乐时,平均速度可能会高于其他条件,但是这个区别并不大。而「主观感觉费力程度(RPE)」受到的影响也不是很大,在上半身项目中,电子音乐舞曲和自选音乐,相比于没有音乐,也许会对「主观费力感受」造成负面影响(更高的 RPE)。

在训练时听自选音乐,可能会带来更高的心率,但是这个区别,并不是很大。

深蹲及卧推至力竭: 在 60% 的重量下,听音乐会显著提高深蹲至力竭能够做的次数,具体来看,自选音乐的提高作用最大,金属音乐的提高作用中等,而电子音乐舞曲只有很小的作用;在 70% 的重量下,听音乐能够小部分提高深蹲至力竭能够做的次数,但是作用小了很多;在 80% 的重量下,听不听音乐,并没有区别。

而卧推至力竭,也表现了同样的趋势:在 60% 的重量下,听音乐,尤其是自选音乐,能够起到很小的辅助作用,而在 70% 及 80% 的重量下,这个作用就小到统计学没有差异了。

同样,听音乐会增加深蹲或者卧推时的心率,而自选音乐的影响综合起来最大。


其他指标: 在听自选音乐(1.48±0.78 mmolL-1)及金属音乐(0.94±0.57 mmolL-1)时,血液乳酸水平更高;

在不听音乐的情况下,训练的「愤怒程度」有着小幅度减小;

不管听不听音乐,都不会对于训练前后的负面心境程度(抑郁水平)造成影响;

相比于金属音乐,不听音乐的情况,似乎会产生更高的疲劳程度(-3.3±5.0 AU)。


(所有心境指标变化,被总结在下图中。)


4

解读

本实验关注了不同音乐种类对于抗阻训练的影响,并且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测量与分析(包括生理指标和心理指标两大方面)。从结果来看,在爆发力为主的训练时听音乐,并不会对平均功率输出,或者速度造成正面影响,甚至还可能造成一定负面影响(自我感知更「累」,RPE 更高)。这个结果,和之前的实验(Biagini,2012)并不一致——Biagini 的实验中发现,「自选音乐」对于爆发力训练(跳跃深蹲,30% 1 RM)的速度,以及减少疲劳程度都有积极作用。由于目前,关于这一点的研究仅有两个实验,实验结果可能由于测量方式的不同而造成不一致,在得到更多实验数据之前,并不能下肯定结论。

音乐之所以影响爆发力训练,有可能是因为在进行这些项目的训练时,需要更为集中的注意力(Elliott & Giesbrecht,2010)。在进行多维任务时(比如跳跃深蹲,需要同时注意将动作做得尽量快,并且使用正确的动作,再加上音乐,又是一个额外的分散注意力的点),音乐并不一定是一个好选择。


在力量训练至力竭时,听音乐可能有比较小的正面作用;这个作用,在相对低的强度(60% 1 RM)时比较明显,当强度提高后(70-80% 1 RM),似乎就消失了。而这个作用,在使用「自选音乐」时候最为明显。尽管本实验选择了渐进强度(从 60% 到 70%,再到 80%),实验结果和先前的结果比较一致——比如 Bartolomei 等人的实验(2015)发现,在听「自选音乐」时,被试者的卧推(60% 1 RM)至力竭次数有着小幅度提高(5.8%);而这个效果,在强度提高到 75% 1 RM 的时候,就消失了(Biagini,2012)。从现有数据来看,70-75% 1 RM 的强度似乎是一个分界线——高于这个强度,音乐对于运动表现并没有显著作用。

当然,本实验也有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和大部分类似实验一样,样本数比较小;在进行上半身爆发力项目时,被试者的疲劳程度已经比较高了(结束了 3 组深蹲力竭组),很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


5

小结

1. 在进行爆发力训练时,音乐并不会产生明显正面影响,甚至还可能因为分散注意力,影响表现,或者造成疲劳程度提高;


2. 在进行力量训练至力竭时,听「自选音乐」有着最佳的运动表现提高效果,其次是「金属音乐」;


3. 所有音乐类别都对力量训练有着或多或少的帮助作用,但是,这个作用似乎只对中等强度(60% 1 RM)的训练有效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