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不是身边坐着不少非洲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几乎怀疑此行是中国国内航班,因为从北京飞往亚的斯亚贝巴的埃塞航班上,乘客大半是中国人,整个机舱坐得满满当当,目测客座率超过95%。
当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出埃塞俄比亚首都航空枢纽亚的斯亚贝巴机场,“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交建”和“中土”、华为等中国公司的Logo标牌也相继出现。
难怪中国人趋之若鹜,
英国专业咨询机构Ernst&Young连续五年推出的非洲国家投资吸引力指数(AAI)报告指出,埃塞俄比亚已取代尼日利亚成为非洲最具吸引力投资目的国。
森特士兴集团(603098.SH)埃塞俄比亚办事处总经理任旭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该公司将进入非洲市场的首站设在埃塞,也正是看中了埃塞的政商环境。
多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中国企业负责人均认为,埃塞近年来政局安定,经济稳步发展,气候也亦相对怡人,多项生产成本较低;而且埃塞政府参照中国有规划有步骤地推进工业化,亦让更多中国企业有了信心,愿意跟随其长远发展。
埃塞俄比亚近年来的发展思路与中国曾经走过的路径极为相似,不仅连续有增长与转型(五年)计划,规划建设国家交通路网,投入巨资完善基建设施,还设立了免税区和工业区,广泛招商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埃塞新时期的投资方式,更多考虑以工业园的方式落地。比如今年三月中旬,埃塞俄比亚总理特别顾问阿尔卡贝·奥克贝率队到江苏阳光集团,与之签署了阳光(埃塞俄比亚)毛纺织染项目的框架备忘录协议。根据协议,阳光集团将在埃塞俄比亚的阿达玛市投资建立以毛纺产业为主的产业园区,预计投资总额9.8亿美元,其中一期投资5亿美元,建立从毛条染色、纺纱、织造、后整理以及成品服装的完整生产链,一期投资完成后,将形成5万纱绽、1000万米精纺面料、100万套高档西服的生产能力。
去年三月,埃塞俄比亚政府与三一集团、湖南省商务厅、中地海外集团、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签订了《埃塞俄比亚-湖南装备制造合作园区》合作备忘录,打算以埃塞阿达玛风电产业园为基础,争取在2020年形成以工程机械、能源电力、汽车及零部件、通用设备等四大产业板块为主导的现代化装备制造合作园区。三一集团将在园区内投资建设以风电设备为主、其他设备为辅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