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专业视角的规划资讯传播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本地宝  ·  外地户口在杭州结婚需要居住证吗? ·  2 天前  
江苏教育新闻  ·  已下达!江苏中小学教室,全部安装! ·  3 天前  
江苏教育新闻  ·  已下达!江苏中小学教室,全部安装!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都市圈大时代!34个竞争者谁能胜出?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 公众号  ·  · 2019-03-22 20:24

正文

两会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明确了中心城市的领头羊作用。 而早在两会之前,发改委公布的一份《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则把都市圈的功能规划,做了明确定位。 本文系《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8》的综合解读。


内容来源:米筐投资

这些年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加速明显,各种规划也越来越清晰具体。


从“十三五”规划中列出的19个国家城市群,明确城市群的发展大方向,进而具体到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今年的两会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明确了中心城市的领头羊作用。


而早在两会之前,发改委公布的一份 《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 ,则把都市圈的功能规划,做了明确定位。


至此,中国城镇化的 “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 发展层次,已经非常明确。


01

什么是都市圈?

都市圈的概念早已有之,在国外也称作都市区、都会区、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等。最典型的就是大温哥华地区(Metro Vancouver),包含温哥华市和周边的几个卫星城市,形成一个都市圈。


而发改委在上述《意见》中给出的都市圈定义,则是 “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这句话,也就直接点名了城市群、中心城市和都市圈的关系。


都市圈是以大城市、超大城市为中心,多个都市圈的联动,又形成了城市群。


倒推过来的发展模式,就是大城市/超大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县城的发展,然后再与其他的都市圈形成良好互动,从而带动整个城市群的良性发展。


《大国大城》的作者陆铭,对都市圈和城市群的概念有一个明确的划分:

第一,城市群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定,都市圈是以核心大都市为中心,半径在50公里左右的通勤圈;


第二,城市群是铁路、公路连接为主,都市圈是公路、地铁(包括城郊轨道)连接为主;


第三,城市群是内部每个城市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都市圈是中心与外围分工更明确;


第四,城市群的空间形态是多中心,都市圈内部更集聚更极化。


明白了这四点,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关系我们就能更清楚。


02

中国的都市圈

中国的都市圈概念,也早就在各地的城市规划中有所体现。


例如2005年广东省公布的《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就明确指出了广佛肇都市区、深莞惠都市区、珠中江都市区,三大都市区合力形成了珠三角城市群。


例如2016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了“一核五圈四带”, 其中“五圈”指的就是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 ,五大都市圈紧紧围绕上海,合力形成了长三角城市群。


那么,中国一共存在多少个都市圈呢?


在最新发布的《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8》报告中,除了港澳台, 全国共有34个都市圈,占全国总面积的24%,占总人口的59%,经济总量占全国的77.8% ,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报告又根据发展水平差异,把34个都市圈划分为 成熟型、发展型、培育型三个层级


其中, 成熟型都市圈共7个,分别是长三角5个和珠三角的2个 。这两个地区是中国都市区联系最紧密、经济最发达、产业协调性最好的地区,实力毋庸置疑。各个都市圈之间紧密联系,已经形成“连绵区”,即城市群的形态。


发展型的都市圈共16个,涵盖了中东部大部分的省会城市。


这其中,特殊的是首都都市圈。有人会疑惑,北京这么强,为什么没划到成熟型都市圈呢?


这里要说一下 划分层级的四个标准:都市圈发展水平 (经济实力、人口聚集度、创新能力)、 中心城市贡献度 (经济、人口、交通辐射力)、 都市圈联系程度 (经济、人口、交通联系度)、 都市圈同城化机制 (组织协调、产业协调等)。


北京的经济实力、人口聚集度都属于一线城市群,但在两点上长三角和珠三角有着差距:一是北京的辐射力更多体现在全国层面,对都市圈内的城市带动作用不够;二是,圈内其他城市大多属于河北,实力与北京、天津出现了明显的断层。


此外, 培育型都市圈共11个,以弱二线省会城市为主


很明显,这11个都市圈大多位于西部、东北地区,中心城市的实力与成熟型和发展型都市圈有一定差距,衡量的四个指标平衡性也很差。对他们来说的首要任务,是提升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再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


03

谁能胜出?

我们再来细看其中的三个重要指标的都市圈排名。



在都市圈发展水平上, 长三角、珠三角、首都都市圈位居前三 。青岛、厦门、济南、郑州、武汉紧随其后。


当然这些都市圈,在各个指标上都有侧重。比如青岛、长沙的经济实力强,比如郑州、济南的人口聚集度高,比如合肥、成都的创新能力强,使得其排名比较高。



中心城市贡献度,衡量的是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包括经济辐射力、人口辐射力、交通辐射力。


其中, 长三角各都市圈的辐射力最强,其次是珠三角、合肥 。而在第三梯队中,太原、郑州、成都、西安的辐射力最强。首都都市圈排到了倒数第十位,原因上文已说过。目前正在进行的北京首都功能疏解,就是一种解决办法。



都市圈联系强度,衡量的是经济联系度、人口联系度、交通联系度。很明显, 珠三角、长三角和首都都市圈,在这一项上遥遥领先


第二梯队上,西安、厦门、重庆、成都和哈尔滨排在前面,而西部的几个都市圈则全面落后,需要奋起直追。


04

结 语

对比一圈下来,你会发现珠三角和长三角,其都市圈的成熟度在国内一骑绝尘,虽然与国外的东京都市圈和洛杉矶都会区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但中国仅仅用了40年时间,城镇化水平已接近60%, 未来还有一亿人进城 ,中小城市会继续扩张,都市圈的未来更为可期。


在中西部的都市圈中,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辐射、联系还存在隔阂,而都市圈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润滑剂。


在中国城镇化已确定的 “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