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一棵花白】
我一度是个悲观主义者,身上最显著的气质是丧。现在也仍然不算乐观,但是起码不会像原来一样,还没开始做就断言不可能。
身为西安大南郊某村长大的穷孩子,童年家庭粗暴的教育方式给我带来难以磨灭的负面影响,我几乎一直悲观地认为努力没什么大用,改变不了出身和阶级,毕业了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找到好工作也觉得是运气使然。
退一万步讲,哪怕我有机会家财万贯,也一定会孤独终老。
于是我选择了一套虚无的人生哲学,就是“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无欲则刚”。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管甚谁家兴盛谁家败,竹杖芒鞋亦乐哉。
但是某天晚上,我回忆起我身边的长辈的人生,发现虽然同在一个村子里,大家的生存状况却是千差万别。
我妈虽然脾气暴躁,但是非常勤劳。我爸虽然老实木讷,但是非常勤劳。他们的半生勤劳虽然没有让我们搬出这个村子,过上中产阶级的日子,但是盖起了五层小白楼。他们虽然不懂得教育,但是供出了三个大学生。
而我叔则非常会偷懒,我婶则脾气比我妈还暴躁。他们并没有勤劳的美德,所以时至今日,仍然是一层平房,还是我爸爸十几岁时出去打工赚钱盖的,后来妯娌不和,分家分给了他们。他们生了一儿一女,读书都不行。
而我之前文章里写过,从来不上班只知道赌博的那个街坊,妻子喝药自杀,女儿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我今年夏天见他,穿着松松垮垮的短袖,坐在一个破旧的椅子上,面对着满院子半人高的杂草发呆,不知道在想什么。他们家甚至连个篱笆都没有。
前几天听了专三千的分享课,《三千扯淡》,他分享了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和对阶级的认知。不错,社会是有底层,但是底层也有7~9级的区别。我的父母起码从8级普通农民,上升到7级的富农了。而我叔还停留在8级,那个街坊则固守在9级无业游民的状态。
努力还是有点屁用的。
曾经一直认为努力没什么用,以懒为荣,以魏晋风骨为借口的我,回忆起这些事,也不得不承认自己错了。
人如果真的能无欲无求,那么生死也就无所谓了。如果还不想死,那就说明你还有欲望。有欲望,就该在红尘的战场上再翻几个跟头。
《三千扯淡》分享说,中产阶级是4~6级,而我们家姐弟三个,按照这个标准来划分,已经迈进了中产阶级的门槛儿,6级。我是普通的自由职业者,妹妹是人民教师,弟弟名校就读。
虽然我们仍然仰望着如夏神一般年入百万的精英,但是也已经不再落魄到为衣食住行发愁。
人年轻的时候,可能对于努力啊鸡汤啊总是不屑的,甚至还会以丧为荣。比如我。但是后来才发现,那些鼓励你奋进的温情的文字背后,是赤裸裸的社会现实。
是你再丧也要面对的问题。弱肉强食,落后就要挨打。
不是因为打了鸡血,为了努力而努力,而是你背后就是万丈深渊,一不小心就会沦落到最底层,过着最不体面的生活。即便面对不公,也无处发声,无力发声。
阶级越靠上,越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马云双十一随便发个券,成千上万的网民就开始绞尽脑汁想怎么用它才最划算。而按照阶级划分表,马云才身处于第2~3级。
上上个月,叁儿对我说了一番话,使我受益匪浅。他说:
“你一直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能比身边人好一点,你就自满了傲娇了。但是你只在自己的level里玩,这是我最看不上你的地方。你有能力把自己放到更高的阶级里晋级到前几名,你却不去尝试。”
不得不说叁儿对我的评价非常准确。我太容易只做成一点点事,就对自己满意了,只在自己的安全范围内玩,从来没有真正的上进心。
我按照叁儿的指导,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
前面提到我现在是自由职业,我其实是个很不自律的人。但是后来我用了两个简单的方法,目前不自律的情况大有改善。
第一个是使用课程表。没错,淘宝上几块钱就能买到的每周课程表。像是给小学生用的。记上自己最近一周哪天要完成什么。其实每天能做的事情,也不过只有两三件。
第二是把你最讨厌最不想做的事情放在早上做,最不想写的稿子排在第一个写。道理很简单,拖到最后一刻才做,那么整个过程都是不开心的,心里搁着一件事。如果赶紧把它做完,剩下的时间都是开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