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莲县户部乡,曾有一个山环水抱、环境幽雅的槎河山庄,
是清代大学士刘墉家族的别业所在,因刘统勋、刘墉父子曾读书于此,成为闻名遐迩的一方胜地。
槎河山庄,400年古树下黄牛悠然
据考,
槎河山庄故址在今五莲县户部乡大刘家槎河村,其初创者为刘墉曾祖刘必显
。刘必显,明末举人,清顺治九年(1652)进士,官至户部广西司员外郎,
因爱诸城南部山水,遂于五莲山下构筑别业,后成为刘氏家族的私家书院,时人称为槎河山庄
。从这里,走出了刘统勋、刘墉、刘镮之三代一品重臣和几十位进士、举人,堪称刘墉家族的福地。
槎河山庄风景秀美,雍正年间安丘名士李漋在《槎河山庄记》中对山庄美景给予了生动描绘:
“峰峦秀美,洞壑幽窅,千章之木,百岁之藤,干霄而架谷”
。俨然一副引人入胜的桃源胜境。随着清爱堂刘氏家族的崛起,槎河山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康熙年间,山庄主人刘棨邀请名家绘制《槎河山庄图》。据记载,当时《槎河山庄图》版本甚多,“一时画者十许辈”,唯独唐岱的作品最为赏异。唐岱,清代著名画家王原祁弟子,康熙帝赐称“画状元”。
《槎河山庄图》是一张横幅的长卷,绢本设色,画芯尺寸为29cm×532cm, 画作与题跋总长达13.59米,上有24人题跋,内容多至5600余字。
画面的主体为重峦叠嶂,山峰苍翠绵亘百里,五莲、九仙、马耳诸山皆入画中,山庄之楼、亭、草堂历历在目。
刘家将该画作视为珍宝,刘墉父子曾邀后来登上皇位的嘉庆皇帝以及成亲王永瑆、恭亲王绵恩、东阁大学士梁国治、协办大学士纪昀、尚书德保等王公贵族、名公巨卿为山庄图作题跋,刘墉则亲笔作诗五首并序书于卷首。直到道光年间,收藏山庄图的刘鐶之之子刘喜海还邀请林则徐、程恩泽、阮元等重臣名士为画图题跋。
名人题画绵延百余年,《槎河山庄图》可以称得上是清代绘画史少有的奇葩。
该图现珍藏于山东省博物馆,是镇馆之宝。五莲县档案馆藏有复制品。
清代宰相刘墉家族也是景苏一族,刘墉在《槎河山庄图》题诗并序中,起首即开宗明义:
“东坡诗中九仙山有二,其云在东武奇秀不减雁荡者,余家实依其麓……”
光阴荏苒,槎河山庄已湮灭在历史烟云里,所有建筑今已无存。今人只有凭借《槎河山庄图》和有关文字记载,遥想当年山庄之景况。
在五莲县户部乡,曾有一个山环水抱、环境幽雅的槎河山庄, 是清代大学士刘墉家族的别业所在,因刘统勋、刘墉父子曾读书于此,成为闻名遐迩的一方胜地。
据考, 槎河山庄故址在今五莲县户部乡大刘家槎河村,其初创者为刘墉曾祖刘必显 。刘必显,明末举人,清顺治九年(1652)进士,官至户部广西司员外郎, 因爱诸城南部山水,遂于五莲山下构筑别业,后成为刘氏家族的私家书院,时人称为槎河山庄 。从这里,走出了刘统勋、刘墉、刘镮之三代一品重臣和几十位进士、举人,堪称刘墉家族的福地。
槎河山庄风景秀美,雍正年间安丘名士李漋在《槎河山庄记》中对山庄美景给予了生动描绘: “峰峦秀美,洞壑幽窅,千章之木,百岁之藤,干霄而架谷” 。俨然一副引人入胜的桃源胜境。随着清爱堂刘氏家族的崛起,槎河山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康熙年间,山庄主人刘棨邀请名家绘制《槎河山庄图》。据记载,当时《槎河山庄图》版本甚多,“一时画者十许辈”,唯独唐岱的作品最为赏异。唐岱,清代著名画家王原祁弟子,康熙帝赐称“画状元”。
《槎河山庄图》是一张横幅的长卷,绢本设色,画芯尺寸为29cm×532cm, 画作与题跋总长达13.59米,上有24人题跋,内容多至5600余字。 画面的主体为重峦叠嶂,山峰苍翠绵亘百里,五莲、九仙、马耳诸山皆入画中,山庄之楼、亭、草堂历历在目。 刘家将该画作视为珍宝,刘墉父子曾邀后来登上皇位的嘉庆皇帝以及成亲王永瑆、恭亲王绵恩、东阁大学士梁国治、协办大学士纪昀、尚书德保等王公贵族、名公巨卿为山庄图作题跋,刘墉则亲笔作诗五首并序书于卷首。直到道光年间,收藏山庄图的刘鐶之之子刘喜海还邀请林则徐、程恩泽、阮元等重臣名士为画图题跋。 名人题画绵延百余年,《槎河山庄图》可以称得上是清代绘画史少有的奇葩。 该图现珍藏于山东省博物馆,是镇馆之宝。五莲县档案馆藏有复制品。
清代宰相刘墉家族也是景苏一族,刘墉在《槎河山庄图》题诗并序中,起首即开宗明义: “东坡诗中九仙山有二,其云在东武奇秀不减雁荡者,余家实依其麓……”
光阴荏苒,槎河山庄已湮灭在历史烟云里,所有建筑今已无存。今人只有凭借《槎河山庄图》和有关文字记载,遥想当年山庄之景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