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女排精神,传播运动快乐!
欢迎关注
我爱女排
,这里是最优质的排球互动平台。
世
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期间,正在国外进修学业的著名主持人田宗琦将通过网络观看全部比赛,他和“我爱女排”约定,每场中国队比赛结束之后,撰写一篇评论,与球迷朋友分享他的观感。
他的一系列评球文章,我们称之为:“琦”谈。
——编者
大奖赛的最后一篇球评,决定以“我们”为主题。“我们”是一个相当宽泛但却温暖的词语。
“我们”这支队伍
我们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呢?郎导和教练组在上一个周期励精图治打下的是一个怎样的基础,而如今新的教练组又延续了一个怎样的风格呢?
其实,一切都是一脉相承,总体格局并没有变化。
去年奥运会的时候,郎导在队内说过:“我们这支队伍,除了朱婷,其他人员都不具备独立撑起一个位置的能力,都需要两个甚至三四个人来共同支撑一个位置。”然后又对朱婷说:“你可得撑住,我可没人换你。”
这就是中国队一直以来的现实。所谓“不具备独立撑起一个位置的能力”,是指队员们具备一定的水准,但是不具备每一场都维持一个高水准的稳定性。所以我们看到,大多数队员都有闪光发亮的场次,也紧跟着会有低迷被抑制的场次。
因此,教练组才打造了目前的打法体系——让更多的人可以打球,大家共同撑起一支球队。这是看菜下饭,也是基于现实的无奈——如果能有6个朱婷式的人才,谁不会用呢?
在这样的现实下,奥运会之后几名老将的离开,尤其是副攻线徐云丽和颜妮的淡出,使得目前的多名人员一起也无法支撑起副攻线。所以这次总决赛,我们拦网发挥不错的仅仅只有首战对巴西一场,后面几场中,中国队失去了上一个周期的核心武器“网上优势”,抑制不住埃格努、普拉克、博斯科维奇,我们的赢面就非常小了。
里约奥运会的时候,尽管队员发挥不稳定,但是大家经过四年的训练,具备了基本的水准,可以此起彼伏,东方不亮西方亮:惠若琪状态不好刘晓彤可以顶上,袁心玥拦网不佳颜妮和徐云丽可以顶上,龚翔宇进攻乏力杨方旭和张常宁可以顶上……教练手里的牌比较多了,可以拆东墙补西墙。但是如今队伍的情况是,新人初入队,能够顶上的不多,东墙塌了也没西墙可补。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现实。
“我们”的耐心
这个我们,既是指球队,也是指球迷。记得2015年的时候,我们去国家队看训练,彼时已经是上个周期的第三个年头了。一个上午的训练结束后,郎导问我们:“你们觉得我们训练了这么久有进步吗?进步在什么地方?”我们都不敢轻易回答,最后反问郎导“您觉得进步最大的地方在哪里”,郎导既没回答进攻也没回答拦网,而是说了四个字:“无球意识。”
我们恍然大悟,是的,无球意识也许是场上最不起眼的技术环节,甚至比小球串联还要隐蔽,但却是体现一支队伍整体水平的基础。球员在场上知道往哪里跑,知道去哪里,六个人能够协调分工明确,是一切防守、进攻能够实现的基础。而就是这个环节,一直到郎导接队的第三年,才小有所成。
所以,排球中越是不起眼的技术,越是日久见功夫的细活,越是需要耗费时间去磨去练。
正是基于此,对于年轻的队员来说,无论是教练组还是国人还是球迷,都要有充分的耐心,罗马真的不是一日建成的。
“我们”的信念
1982年获得世锦赛冠军之后,当时的中国女排其实也可以继续使用老将,没有人会提出异议。可是祖师爷袁伟民指导坚定地进行换血,下决心培养杨锡兰、杨晓君,结果中国队在1983年亚锦赛上以0比3输给了中田久美主二传的日本队,舆论一片哗然。可正是因为袁导的坚持,更新换代取得了良好效果,1984年奥运会我们再次夺得冠军。
而2008年,中国女排在本土奥运会上没能夺冠,后来被大家诟病最多的就是雅典夺冠后更新换代不及时。所以,更新换代必然要付出失败的代价,不肯付出这代价,未来的困难可能更大。一批老将使用的年数太多,不仅仅是她们伤病增多、能力下滑,更主要的是对手会对你太熟悉。所以,对于冠军守成的队伍来说,不及时拿自己开刀,就会很容易被对手打败。
中国队上一个周期两冠一亚,可谓战绩辉煌,但显然我们不仅仅志止于此,我们还希望这支队伍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就。那么,在这样一条无比艰难的道路上,“我们”的团结、理解与支持就更加难能可贵。教练与队员构成的“我们”,队伍与国人构成的“我们”。赢的时候是“我们”,输的时候依然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