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北,长天旷野,一座举世瞩目的现代化火箭城巍然屹立。
50年前,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第一代创业者从“两弹一星”的发源地酒泉出发,转战千里来到晋西北高原,开始建设我国第一个自主设计的航天发射中心。50年来,一代代科技人员,托“风云”、举“铱星”,先后将包括长征六号“一箭二十星”在内的100多颗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20余个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
仲夏时节,记者走进该中心,工程师芦振华向我们讲述了祖父芦克才、父亲芦玉川3代航天人接续传承的感人故事。
“爷爷和前辈们,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踊跃报名,没有人考虑条件艰苦不艰苦,待遇丰厚不丰厚。”芦振华向记者介绍,中心初建时基础条件很差,没有房屋,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常常冻得人睡不着,水和食物也很匮乏。
芦克才经常为后辈讲述“第一泉”的故事。1967年,中央决定建立新的航天发射基地,来到晋西北的第一天,口干舌燥的中心书记任瑞成看到老乡端出了一碗水,兴奋不已,可接过一看,水竟是浅黄色的,还散发出一股酸酸的味道……任瑞成没想到,原本预计的困难还没来,找到一口清水这看起来再简单不过的事都成了困扰工程建设的绊脚石。
为了尽快找到水源,任瑞成忍着多年的腰伤,每天都要在“搓板路”上颠簸7、8个小时;为了节约时间,勘察小组吃饭都是在路上,干粮冻得像石块,水也早已结成冰……就这样,任瑞成带领小分队硬是在20天内找到了水源,打了第一口井,这口井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第一泉”。
芦振华的父亲芦玉川也是一名航天人。那时,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全国,航天科技领域人才密集,不少同志都收到了多方邀请,有的待遇十分优厚,可应邀者寥寥无几。
无私奉献源于对使命的执着。芦振华介绍,在中心功勋塔架不远处有一片青山翠柏的园林,这里是中心烈士陵园。37位长眠于此的烈士,守望着塔架上一次次写入历史的辉煌。
在距“铱星”发射只剩4天时,高级工程师梁占国突然晕倒在从工作区出来的路上。醒来后,他依旧坚守工作岗位,直到再次晕倒……诊断结果表明:恶性肿瘤多发转移至肝脏、脾脏及颅内。专家们不禁疑惑,这种病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都会有征兆并伴有剧烈的疼痛,这个顽强的病人如何支撑到今天?
住院后的梁占国依旧没有停歇,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甚至没有给亲人留下只言片语,却给中心留下了一页页清晰的发射流程规范。
2005年,芦振华大学毕业后,放弃近在咫尺的城市生活,辞别相恋多年的女友,毅然选择了荒凉的晋西北高原,赓续着祖父和父亲的选择。新一代晋西北航天人,牢记习主席“建设航天强国”的殷切嘱托,始终将创新超越作为提升航天发射综合能力的磅礴动力,不断刷新着进军太空的中国高度。
“走过多少风雨从来不说,身影隐在荒岭沟壑,有过多少功勋总爱沉默,青春点燃天光地火……”采访结束,中心上空激荡起一首科技人员自创的歌曲《荣光捧给祖国》。是啊!一代代航天人就这样将荣光捧给祖国,把忠诚洒满星空!
解放军报记者 邹维荣 通讯员 路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