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朱小厮的博客
著有畅销书:《深入理解Kafka》和《RabbitMQ实战指南》。公众号主要用来分享Java技术栈、Golang技术栈、消息中间件(如Kafka、RabbitMQ)、存储、大数据以及通用型技术架构等相关的技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校人才网V  ·  淮南师范学院2025年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预公告 ·  3 天前  
铅笔道  ·  北京杀出超级独角兽:一把融资10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朱小厮的博客

李智慧:为什么有的人能在极短时间内掌握新技术?

朱小厮的博客  · 公众号  ·  · 2019-11-18 17:31

正文

在计算机软件开发领域,几乎每天都有新技术诞生,每几年就会进行一次大的技术潮流变换。 因此,作为技术人,常常需要不断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技术。

可是, 相信你身边一定有这种人:每当新技术出现,你还在苦苦从头学起的时候,他已经快速把握住新技术的核心与关键,很快上手了,还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他们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呢?

物理学中有一个词叫做 “第一性原理” ,指的是:根据一些最基本的物理学常量,从头进行物理学的推导,就可以进而得到整个物理学体系。

用更通俗的话来解释,第一性原理就是让我们抓住事物最本质的特征原理,去推导、分析、演绎事物的各种变化规律,进而洞悉事物在各种具体场景下的表现形式,而不是追随事物的表面现象,生搬硬套各种所谓的规矩、经验和技巧,以至于在纷繁复杂中迷失了方向。

在软件开发中,同样存在这样的“第一性原理”。

我们知道,绝大多数新技术其实都脱胎于一些既有的技术体系。如果你能建立起自己的技术思维体系,掌握这些新技术背后的思想和原理。面对新技术,你就可以快速把握它的本质特征和思路方法,并快速推导出它是如何实现的。

这时,你其实已经不是去“学习”这个新技术了,而是去“验证”这个新技术 ,你会去看它的文档和代码,去验证它是不是和你推导、猜测的实现方式一致。这样, 学习新技术就变成了一个轻松、快速且充满乐趣的过程了。你不再惧怕学习新技术,而是开始抱怨:为什么技术革新得这么慢,太无聊了。你甚至可以开始自己创造新技术。

比如这次要给你介绍的一位高手,李智慧,就将“第一性原理”运用到了极致。

李智慧老师拥有20多年的编程和架构经验;曾经是阿里巴巴的技术专家,Intel大数据架构师,

他写的书《大型网站技术架构:核心原理与案例分析》被一些高校选为了计算机类专业教材,还在极客时间推出过专栏《从零开始学大数据》。

听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以为他一定是个计算机科班出身的高材生。其实,李智慧老师是半路出家的,他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电工。在一次偶然得到的面试机会中,面试官让他在一周之内用Delphi写一个仓库管理软件,如果通过的话,就可以以当时工作好几倍的薪资转行成为程序员。 于是,他用一天时间看完了一本Delphi编程的书,写出了软件,顺利通过面试,就这样从一个电工走上了软件技术之路。

在后来的经历中,李智慧老师也常有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新技术的“临危受命”的经历,但他认为,这并不是因为他就比别人聪明多少,而正是因为他总喜欢钻研软件开发的“第一性原理”,才能快速学习与应用,把握住机会。

为了让更多人掌握软件开发领域的“第一性原理”,李智慧老师和极客时间合作了 《后端技术基础详解》 专栏, 希望 可以帮你构建一套完整的 后端技术知识体系,让你学以致用。

△扫码免费试读


课程介绍


《后端技术基础详解》专栏共 4 大模块,37 篇文章。正如专栏名说的,李智慧老师 会为你详解后端知识技术体系,包括 软件的基础原理、软件的设计原理、架构的核心原理 三个部分。 每一篇文章,都会从程序员常见工作场景出发,由点到面地引出背后的关键原理。

在第一个模块“软件的基础原理”中,他将主要讲述程序运行中背后的技术体系,主要涵盖运行原理、网络编程原理、数据结构原理、数据库原理等。

在第二个模块“软件的设计原理”中,主要探讨我们在编程的过程中应该有怎样的视野与知识储备,比如如何写设计文档?软件设计中的原则都有哪些?真正的面对对象是怎样的?

在第三个模块“架构的核心原理”中,将把视野投放到更大,更宏观的架构体系中,接触架构的不同类型,并了解它们的原理与区别。比如分布式架构、高可用架构,以及目前风头正盛的的AI与物联网架构等。

在最后一个模块“技术人的思维修炼”中,则主要讲述身为技术人,应该如何保持不断进步的能力以及宏观的视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