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与大家分享的文章片段,来自米原万里的《旅行者的早餐》,这是她在欧亚大陆做翻译工作时一路美食见闻随笔集。
有人对这本书有着最精辟的总结——一个文艺美食段子手的自我修养。
她可以趴在冬季俄罗斯的湖面上忍受刺骨寒冰钻孔捉鱼;到西伯利亚把冷冻白肉鱼的刨成碎屑,体会入口瞬间的鲜甜;也可以为了追寻童年记忆中的味道,走遍欧洲寻找土耳其蜜糖;还有思乡心切,把意大利面蘸酱油,充作荞麦面;让母亲从日本不远万里寄来一袋饭团...
在她的书里,充满了生活与美食之间的小趣味,还有途听到的各国小笑话。她一边聊着老虎黄油厚松饼和糖果屋,一边探讨伏特加和熊为什么在俄国人心中无可取代。追随着米原松子老饕的味蕾,游走在饮食文化的广阔欧亚地图上。胃充实了,心也就不空虚了吧。
“吃好吃的东西要死,不吃也要死,无论如何都要死的话,不吃就太浪费了。”
希望这本书能给你的八月带来慰藉,以上。
米原万里《旅行者的早餐》
/
01
我知道,在俄罗斯,不管什么场合,只要出现一个伏特加酒瓶,就会完全变成另一个世界。这时,酒瓶会发出奇异的光,而我固执地相信,看不见这束光的人没有资格谈论俄罗斯。——《俄罗斯今日也很荒凉》
只要眼前有伏特加,俄罗斯人就会找回隐藏在心底的祖先的记忆,瞬间回到大伙儿一起庆祝节日的气氛中。
02
无论是吃东西还是生存,都是多么残酷,多么罪孽深重的事情啊。杀生的罪恶感与满足口腹之欲的愿望在心中争斗,慢慢学会接受这种矛盾,才能长大成人吧。
03
很多人喜欢按血型将人进行分类,而我会先把人分成“为活着而吃饭”和“为吃饭而活着”两派。这两种方法能更准确地猜中人的性格。前者多为喜欢空想的悲观主义哲学家,后者多为乐观讴歌人生的现实主义者。拿作家来说,前者是芥川龙之介,后者是高开健。当然,大多数人都居于这两个极端中间。
04
食物是吃到肚子里去的东西,会不会痛快地吃下第一次见到的食物,能在不经意间透露出那个人的本性,像石蕊试纸般测试着他的好奇心与警惕心之间的平衡,检验他对未知事物能敞开多少心怀。
05
将人们与故乡牵系在一起的线有很多,比如灿烂的文化、伟大的人民、光辉的历史。然而,最结实的那一根线牵系的是灵魂。不,其实说到底是胃。这已经不是线了,而是一根绳子,一根坚固的绳缆。——《亡命俄国料理》
06
抓住天然速冻的鱼,像削木鱼花那样来回刨上许多次,然后把这些刨屑和薄洋葱片拌在一起,蘸上胡椒盐。入口的瞬间,刨屑悄然溶化,清淡甘甜的鱼味在口中扩散,让人幸福至极。
07
在波兰生活过七年的工藤久代在著作《华沙贫穷物语》里提到,她曾在鱼贝博览会上与主办方交涉,拜托他们展览结束后把展出的鳗鱼和墨鱼卖给她,然后自己做成烤鱼和天妇罗;去郊外远足时看到农户的院子里开着梅花,就立即和主人商量,请他在果实成熟时分给自己一点,然后做成梅干。
看到她的执着和创意,我感到自己家真是望尘莫及。即便如此,我们也付出了许多令人感动的努力,例如将面包粉和啤酒混合发酵后做成米糠,腌制黄瓜、卷心菜、胡萝卜,还做过把细细的意大利面煮熟后蘸酱油汤汁吃的“意式荞麦面”。
又因为非常想吃纳豆,听说研究微生物学的叔叔要来布拉格参加学术会议,就请他把纳豆菌放入烧杯中带过来,然后买来大豆反复试验,但最终也没有做成。
08
会讲趣闻和笑话是俄罗斯人必备的素养,一般的俄罗斯人至少要储备500个小笑话。再一本正经的优等生也要储备300个小笑话,才像个堂堂正正的大人。
苏联曾有种以难吃著称的罐头叫“旅行者的早餐”,这种罐头的名称,反映了把生产视为神圣,把商业活动尤其是促进销售的努力视为罪恶的禁欲式审美意识。
俄罗斯人却对他的生产和销售置之不理,只管努力发明揶揄它的小笑话。俄罗斯人的才能和精力似乎没有用在实处上,但因此在文学上获得的成就却让人肃然起敬。
GoodNight
-
给大家安利我和好朋友倾力打造的新号,
曲和和。
我喜欢的电影和剧集都在这里,
新剧测评,冷门推荐,再也不用担心剧荒了。
愿你在别人的故事里,终于找回了自己的人生。
更多触动和温暖一直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