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接下来讲齐家治国。
张居正讲解说,为什么说治国必先齐家呢?因为家是国之本,如果说不能修身以教其家,给家里人做一个模范榜样,却能教导一国之人,使之感化,那是绝无此理。所以在上位的君子,只修身以教其家,使父子、兄弟、夫妇各尽其道,则身虽不出家庭,而标准之立,风声之传,那一国的百姓,自然感化,也都各尽其道,他的教化就成了。这原理是什么呢,家国虽异,其理则同,比如善事父母是孝,而国之有君,就像家里有父母一样,事亲的道理,就是事君的道理。善事兄长叫悌,而国之有长,就像家之有兄一般,这事兄的道理,就是那事长的道理。抚爱卑幼叫慈,国之有众百姓,就像家中有卑幼一样,这抚爱卑幼的道理,就是那使众百姓的道理。孝、悌、慈三件,是君子修身以教于家的,然而国之事君、事长、使众之道,不外乎此,所以君子不出于家而成教于国。
修身齐家,在家为人父母,在国为民之父母。你要带领他们,驱使他们,自己心里,要持一个“父母心”去做。儒家思想,齐家治国,先家后国,以国为家,以国人为家人,强调领导者要有父母心。
所以有“父母官”之说,就是领导和爱护两个标准,就像父母对子女,父母就是子女的天,是子女的主宰,同时父母又一心为子女,心疼爱护子女。
领导者要有父母心,这是儒家最重要的思想之一。
曾国藩带兵打仗,他不是只关心战略战术怎么打得赢。他还反复强调,我们把家乡子弟带出来,他们想建功立业,升官发财,我们还要注意,不要让他们学坏,战争结束,回到家乡,交还给他们父母妻子的,是一个成长起来的有为青年,而不是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的兵油子。这就是曾国藩的父母心。
我们学这思想呢,要放在自己身上,我对人有没有父母心?
比如你是一个教师,对学生有没有父母心?既严格要求,又关怀爱护。还能有教无类,都是你的孩子,不偏心,无论学生家庭贫富,贵贱,个人智愚,善恶等等,都不轻视他,都把他当你的孩子。
比如你是一个医生,对病人有没有父母心?全力以赴为他治疗,耐心讲解开导,不要他心理负担太大。而不是想着多开点药给他吃回扣。
比如你是一个老板,对员工有没有父母心,不是只驱使他们给你赚钱,而是关心他们的成长,真心实意心里装着每个人的生涯规划。人们说“海底捞你学不会”,不是学不会人家的“技巧”,是没有人家那份心。没人家的本事,没有人家的洞察,没有人家对上上下下员工的那份父母心,有这父母心,你自己就会,不用去跟别人学。
比如你在路边摆一个早餐摊,你对食客有没有父母心?有父母心,就不会用地沟油。
比如你是一个足疗技师,你对顾客有没有父母心,有父母心,你就不会走过场,就会更敏锐,顾客能感受到你的关心,你自己也进步更快。
比如你是一个司机,你对乘客有没有父母心?如果车里坐着你的孩子,你就不会危险驾驶,不会开斗气车。
无论你是任何职业,社会分工,每个工作都是一个专业知识工作,专业就是权力,对顾客就有一定的主宰性。选择前是顾客主宰你。选择后,你就一定程度主宰了顾客,你承担了责任,用父母心去做,就是我们最高的职业道德,也是成功的秘诀。
【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康诰》,是《周书》的篇名,是周成王封康叔治理殷商旧地的诰词,执政周公写的。诰就是告,下告上曰告,上告下曰诰。上级告诫下级,就叫诰。到秦朝,不用诰字了,就像秦始皇发明“皇帝”这个词一样,他要比前面的帝王都上档次,他说的话不能跟前面一样叫诰书,他就用了一个新词叫“诏书”,于是就有了大家看戏熟悉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不过诰这个字还是流传下来,我们看戏说谁是诰命夫人,就还是皇帝加封的。
赤字,初生的婴儿。我们常说“赤字之心”,这个词也是四书里的,出自《孟子》,指某人的心,象初生的婴儿一样善良,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