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曾经历过上肢发麻,有时候症状持续时间很短,稍稍变换一下姿势就可能缓解。而有时候症状无法受益于简单的姿势调整。
一般来说,导致发麻最可能得原因是神经受到压迫。如果发麻的位置是在小拇指的那一侧,受压的可能是尺神经。
尺神经从颈胸联结区域穿出,沿着手臂内侧走行,穿过斜角肌、胸廓出口、腋下、肘管和腕管,最终抵达第4和第5手指。
而在尺神经穿过的这些区域,由于姿势、组织张力等原因,都有可能出现神经压迫,从而导致发麻的情况。
由于胸小肌紧张和相关的肩带姿势变化导致的尺神经压迫是所有因素中较为常见的,这种情况是被称为“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表现之一。
胸小肌位于胸部的上外侧,连接肩胛骨喙突和3~5肋骨。胸小肌几乎完全被胸大肌覆盖,所以从正面很难直接触摸到。
胸小肌参与肩胛骨的前倾、上抬和下旋。
熟悉解剖学的同学可能会奇怪,胸小肌不是会让肩胛骨向下运动吗?
实际上,胸小肌对于肩胛骨的作用,有点像双肩包的背带,虽然背带本身是朝下的,但由于背包在后面,所以拉背带时背部会往上运动。
除了肩胛骨的活动,胸小肌很重要的功能是在用力吸气与维持良好胸廓姿势时提高肋骨,胸小肌收缩能提高3~5肋。
胸小肌所在的位置非常关键,臂丛神经从胸小肌下面穿过。
当胸小肌紧绷时,可能会造成神经卡压,特别是尺神经,导致手臂和手部尺侧的麻木或是刺痛。
除了胸小肌之外,附着于肩胛骨喙突的其它肌肉紧张缩短也会把肩胛骨往前下方拉,导致胸小肌和第1、2肋骨之间的空间变窄,这些肌肉包括喙肱肌、肱二头肌短头。
根据托马斯·迈尔斯的解剖列车理论,正是因为在肩胛骨喙突上有共同的附着点,胸小肌和这些肌肉共同构成了臂前深线的上部,特别是在手臂外展上举的情况下,这些肌肉和胸小肌的走向接近直线,可以更加直接地传递力和运动。
利用这一点,将肩关节置于外展外旋的姿势,可以牵拉臂前深线的这一部分。如果发麻症状确实和胸小肌有关,在这样的姿势下会复现。
在坐姿或仰卧姿势下都可以进行这样的测试,主动或被动均可。
如果确定了发麻和胸小肌有关,接下来就可以通过按摩放松和拉伸予以改善。
由于胸小肌的位置比较深,普通人很难直接触摸到它进行放松。可以先用泡沫轴放松胸大肌,以便更好地透过胸大肌按摩胸小肌。
按压的位置可以稍微靠外。
按压住之后,进行小幅度的滚压。
每侧可以进行2~3分钟。
然后用筋膜球放松胸小肌。
这个位置需要一些时间来探索。如果找不到的话,可以试试放在乳头和锁骨中间的位置。
每侧胸小肌也进行2~3分钟。
不管是胸大肌还是胸下肌的放松,如果放松过程中出现手臂麻木,都要马上停止,稍作休息,然后换一个位置。
放松完之后进行拉伸。
胸小肌的拉伸很难非常充分,因为它附着的两端都有一定的活动度,很难固定。
最好的方法是请他人帮忙,躺在纵置的半泡沫轴或卷起来的毛巾上,同时把头垫高,主动收紧肩胛骨并稍稍沉肩,让伙伴将肩胛骨向后向下推。
要注意的是,拉伸胸小肌不会像拉伸腘绳肌、股四头肌等肌肉那样有强烈的感觉。关注呼吸,避免吸气时胸廓上抬。
最后,由于胸小肌所在区域有很多肌肉、筋膜、关节囊、韧带等结构,容易出现粘连,利用运动牵引可以进行有效的释放。
需要一根弹力稍大的弹力带,一端绑在固定物体上,另一端手握。
握的方式如下。
在仰卧的姿势下进行多角度的牵引。
通过身体的位置,调整弹力带的弹力。手只需轻轻握住,感受肩带周围的组织有被轻轻拉长。
身体越放松,牵引的效果越好。如果感觉不到,可以通过先收紧再放松的方式,即朝身体的方向轻轻拉一下弹力带,然后慢慢放松。
可进行三个角度的牵引,只需调整身体的位置,就可以改变牵引角度。
在牵引时,肩部放松,呼气时有意识地下降肋骨,就像在胸下肌的拉伸动作中做的那样。
① 水平方向
这个角度的牵引可以涉及胸大肌、胸小肌、肱二头肌、喙肱肌、肩袖肌群和肩关节囊。
② 45度方向
这个角度的牵引可以涉及胸大肌、胸小肌、喙肱肌、斜方肌、背阔肌、肩袖肌群。
③ 垂直方向
这个角度的牵引可以涉及胸大肌、胸小肌、背阔肌和肱三头肌。
运动牵引有常规拉伸所不能代替的作用,而且通过弹力带自己进行牵引,是非常安全的。
每侧每个角度的牵引可以持续2分钟,初学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找到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