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兰州大学学生会公共主页
创意兰大,有你有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浙江大学  ·  段永平校友返校与师生座谈交流 ·  4 天前  
武汉大学  ·  武大→北大:4个第一还能继续做室友吗? ·  3 天前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糟糕!拥有这些症状,你可能被确诊为“文字失语 ... ·  3 天前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快来pick你的心动技能 ·  2 天前  
武汉大学学生会  ·  一场邮票与书信的浪漫之约——《乙巳年》特种邮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兰州大学学生会公共主页

历史记忆 | 讲述红色故事,记录家国情怀

兰州大学学生会公共主页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17-07-29 20:29

正文


在朱德故居纪念馆的志愿服务暂且告一段落后,我们团队继续以红色革命传统的叙述为维度,开始了对红色老人的寻访之旅。


革命老人是我们非常敬重的人,他们为国家出了力,流过血,他们是那段岁月的见证人,是新中国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们不应该被历史和人们所忘却。但是现在有些生活在和平时代的人,已经忘记了老兵们所经历的一切,所见证过的历史。所以我们想用专题档案的方法来记录他们的经历和回忆,讲好红色故事,通过他们红色人生的叙述和加工来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首先是确定一个大的老兵的居住范围,为此我们首先去了当地镇政府,询问有关人员是否登记了当地老兵的主要居住地,恰巧,他们告诉我们当地有一条红军街,也被称为老街,因红军经过而得名,老街上住的大多是当过兵的老人。


实践团成员在向政府人员询问当地老兵情况


于是,我们便到马鞍老街进行了寻访之旅。经过打探,首先我们找到了老兵唐培德老人。经过交谈我们发现唐老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军人。


实践团到达朱德亲笔题词的马鞍老街,又称红军街


据老人回忆说,自己于1926年出生,至今已91岁高龄,1952年跟随24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55年回国后便居住在老街至今。在交谈中唐老虽然耳朵有些听不清,但给我们叙述时显然比较激动,向我们简要讲述了自己抗美援朝的过程并对今天的国家充满信心。值得一提的是,唐老家的墙壁上贴满了我国五代领导人的挂像,对国家的爱意令人肃然起敬。


我们随后又找到了住在唐培德老人附近的红军街87号的王老人。王爷爷叙述道自己今年已经83岁高龄。当问及老人的军旅生涯时,老人回忆道自己于民国36年参军23军,作为抗美援朝的补充兵源,随时准备上战场。


采访后与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唐培德老人合影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1933年红军路过马鞍老街时曾住在王爷爷家中。随后王爷爷向我们讲述了当时参军的一些情况,将那段峥嵘岁月叙述出来,令我们身临其境的了解到了战争的真实惨烈的模样,感悟到老一代军人们的家国情怀。


王老先生在为我们讲述抗美援朝补充军24军的岁月


我们找到的第三个老人是家住老街的杨国凡老人,据了解杨老是1939年生人,15岁时因家境锁屏参军,于1962年参加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据老人回忆他参军初期在中央情报局西北分局担任情报记录员。


在昆仑山服役时,出境几百米后迷路,在缺少粮食补给的情况下坚持了7天7夜,许多战友因此得了雪盲症。后来伤病好后他于1964年参加了在马兰的原子弹试爆,受外国势力威胁,在极度紧急的额情况下,他和战友日夜工作终于比预定时间提前5天爆炸成功。


在谈及对朱德的记忆时,杨国凡老人向我们讲说了朱德除了英勇善战的另一面,老人说朱德十分的大公无私,当年中央决定把马鞍升级为县,朱德从实际情况出发认为家乡马鞍未达到县的级别,保留了马鞍镇的原有单位。


杨国凡老人叙述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我们随后又采访了今年76岁的鲜爷爷,他年轻时曾在铁路局工作,参加了成昆线的修建。对于朱德等革命年代的记忆问题,鲜爷爷谈到:“时代不同,年轻人对朱德历史产生了怀疑,要让年轻人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过去的历史。”


另外鲜爷爷也提出了对年轻一代的殷切希望,他认为现在年轻人太讲排场,爱面子。“年轻人要多吃苦才知生活不易,才懂珍惜,要多劳动,多实践。”


鲜老先生讲述对朱德的印象


四位红色老人的叙述,四颗为国尽忠的赤子之心,让我们团队感受到了革命和建设亲历者的爱国情怀,同时我们会充分整理挖掘采访所得的材料,将这些宝贵的记忆写成系列新闻,通过线上线下的各种途径进行传播,让更多的人记起他们、牢记历史、开拓奋进,以讲好红色故事,探寻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途径。


来源:兰州大学赴四川朱德故里爱国主义教育寻访暑期社会实践团

文字:杨怀川

图片:陈月

执行编辑:范江燕

责任编辑:范江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