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专注互联网产品、用研、交互、设计、运营领域精选内容。信息爆炸的社会,每天用心的去读一篇文章,也许胜过你的走马观花。每早八点,我们等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小米成立AI平台部#,任命张铎为AI平台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今天聊聊职场吧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1-28 08:04

正文

数十万互联网从业者的共同关注!


作者:三公子

微信号:三公子的人生记录仪(ID:   sangongzi0906)

编辑 : 早读堂-Verna


有点小感触,跟朋友们聊点自己对职场的体会吧,或许有个人认知的局限性,大家多多指正,也欢迎留言区讨论。


01


我们的能力到底能打几分?


我们常常会对自己的能力判断存在偏差。举个真实的例子,我认识的一个年轻人在职场上过得很顺遂,他对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认为职场上其他年轻人都不是自己的对手。但事实上,他是遇到一位能力很强的领导,那位领导喜欢带年轻人做事,指导帮助他修改稿子完善活动策划,最后也愿意在外人面前将事情的功劳记在这位年轻人身上。


日子久了,年轻人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职场上那些攻坚克难的环节都是依靠自己能力完成的,渐渐变得自恃自大,自以为是。可惜,他不知道,他的能力是被人为镀金的,脱离了领导的润色、指点,甚至领导的人脉圈帮忙,这些能力根本扛不起重担。


此外,这里还会埋下一个隐患。自认为个人能力很强,喜欢单打独斗,不接受团队作战。当领导出现职位变动后,他的职场未来的气场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在我看来,高人的指点、广阔的人脉圈,只是锦上添花,在能力具备的前提下,给自己更大的发挥空间。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还是要看得清,低得下头,沉得住气,知道哪些荣耀是别人给的,哪些成绩是自己做到的,也要时常问问自己,倘若现在靠自己单打独斗,到底能干成几成。


02


为什么有些人特别容易遇到贵人?


在职场上互相帮忙是一种共赢的模式,如果双方都尽力做好,比如甲方付钱很痛快,乙方提供产品质量上乘,那么一来二往,合作就会有很多次。但如果一方的工作态度上出现点问题,耗光了人情面子后,合作也不会再有下一次了。


其实熟人之间是很容易找到好的发展渠道的,毕竟大多数人在需求帮助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请职场上熟悉的人帮忙。但我就会发现,其实合作是否OK,真的跟关系远近没有太多关系。


如果熟人本身是一个重质量的人,对所有人都会一视同仁,在合作中首先要确保产品过关。但如果熟人本身就先把利益最大化放在首要位置,那么更关心是钱,更有甚者会出现糟糕的局面,钱拿到手了,交货的质量非常一般,他们会抱着一种神奇的心态——反正是熟人,他们也抹不开面子指责。


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在职场上混如果这么干事情,往往得不偿失,看起来自己占了便宜,其实很可能失去了很多长远的机会。我记得几年前,我爸爸拜托行业内的朋友做个业务,结果这个人认为熟人之间不会太计较,事情办糟点没关系,一拖再拖,最后催促了很久才把活干完,质量马马虎虎。他以为付出了3成的力气和很少的成本就拿了一个大单,但不知道因为这件事情,失去了几十个大单的机会,潜在少赚了几百万。


我老爸就常跟我说,那些喜欢把自己能力摆在明面上,喜欢显摆人脉关系的人,往往没有真硬本事。而一些平日里不动声色的人有可能有庞大的人脉资源。本事大的人,洞察人性的能力都不会差,眼光也不会差,他们只需要合作一两次就能很快判断出对方的合作价值。所以我老爸就让我对每一次合作上心,尽可能做到能力范围内全力以赴,因为对方很有可能会是能够长期相助的贵人。


遇贵人,真的不是看运气的事情,自身缺乏潜力股的实力,贪念短期利益,那么身边藏着再多的贵人,也遇不到。


03


职场上,跟哪些人交朋友?


我会把职场上的人分成四类:积极表现型、积极态度型、消极表现型、消极态度型。


先说积极的两类人。一种是积极表现者,一种是积极态度者。初次接触这两类看不出差别,但日子久了,你就会发现,积极表现者的“积极”是为了尽快做出成绩,继而获得打通上升通道的功绩,支撑他们“积极”的根源是“对权力的野心”。而积极态度者的“积极”是对工作本身的热爱,继而不断做出成绩来获得内心的满足感和价值认同感,支撑他们“积极”的根源是“对职场未来的希望”


跟“积极表现者”合作可以,但不要过于交付信任。因为在他们眼中,你不是一起战斗的伙伴,而是他事业版图中可以下的一步棋。


跟“积极态度者”应该尽可能交朋友,他们是非常乐观的一个群体,最典型的特点是看问题永远先看乐观的那一面。其实团队中很需要这类整天乐呵呵的成员,跟他们在一起工作,团队的气氛就不会差到哪里去,他们很少会有抱怨的情绪,工作在艰难,总是可以找到解决的思路,也总是会给周遭人带来一种希望的感觉。


再说消极的两类人。一种是消极表现者,一种是消极态度者。前者是工作能力的偷懒代表,后者是工作态度的放弃代表。这两类倒很好区分。


消极表现者自身可能并不消极,他们只是喜欢在工作中偷懒,比如领导不查岗就迟到几分钟,上级交派的任务应付了事,反正能拖则拖,能偷工减料就偷工减料。消极态度者在工作中可能还是守责,但对于工作本身却很难保持热情,他们总是认为手头的活毫无意义,工作本身没有价值,对未来没有期待,于是在本职工作中不会有任何探索想法,只是按部就班一字不差的完成任务。


在职场上,如果遇到消极型的人,我还是会选择性地不深交,毕竟生活不是给自己添堵的,跟一个总是愁眉苦脸或者情绪低落的人在一起工作,能不被影响就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我朋友曾经开玩笑说,他们的人生是用来灭掉自己生活的灯,顺道也关掉别人生活的灯。


04


再谈最后一个事情,年终奖到手是不是可以辞职了?


其实,年终奖并不是一个人辞职的理由,基本上有了这个念头的朋友,大多数对本职工作也没有太多的期待和追求了。职场上工作流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甚至每隔一段时间更换职场的跑道,也会人为地提升个人能力,这是好事。


只是在离职之前需要考虑一些问题:这份职业中是不是该学的本事都学到了,人脉圈子是不是积累了。通过离职跳槽,是否对自己自身能力的优劣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旧职场犯的错误,是否已经找到解决的思路。新的职场方向是否已经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也找准了,新职场可能会面临的一些困境,是否考虑充分,并且找到解决思路


年终奖有时候并不是一个人选择留在老公司或者辞职去新公司的理由,在职场上真正不能错失的是时机。如果一个人面临着极好的新平台,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需要尽快入职,但由此可能错失老公司的年终奖发放。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宁可错过年终奖,也不要错过入职的好时机。


一个好平台带来的长久收益,要远远超过几万元年终奖,更何况很多单位的年终奖也不过是一两个月的薪水罢了。


职场上,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要比在错误方向加倍努力,明智得多。


PS: 上一篇文章推送后,留言区询问度最高的问题竟然是某某城市的房子是否值得投资,大家的关注点果真让我措手不及。关于房子的事情,我再多说几句。


我认同一个观点:经济规律只会迟到,但绝对不会不到。现在认为房子只会涨不会跌的人,跟6124点认为股市会到1万点的人,没什么区别。只不过股市崩盘是瞬间的事情,房子的问题,会迟来,但绝不会不来。只是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相当聪明,一定可以吃到涨的波段,还不会成为最后的接盘侠。


还有一点我一直很担忧,中国未来的人口大概率是持续下降,这对未来房价是有深远影响。当目前我可以找到更好的投资渠道时,我真的不知道为何非要把钱拿去买房子。


话再说回来,假设我别无选择,手头的钱只能投资房地产这个行业,那我也只会选择经济发达的一线大城市,我只做大概率会赢的事情。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由作者授权早读课发表,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