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博物馆头条
倾力打造博物馆行业第一新媒体集群,是“中博热搜榜”系列榜单首发平台。拥有博物馆头条(视频号)及“文博头条”“美术馆头条”“文博发展大会”“馆长圈”“中华文博共享平台”等专业发布矩阵,每日速递文博艺术行业前沿动态、权威数据、独家访谈等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汽车最前线  ·  充电机器人来了!花150万买部尊界S800值吗? ·  11 小时前  
最江阴  ·  苏B车主,速自查! ·  17 小时前  
大家车言论  ·  怕你错爱,不如先互相了解 ·  3 天前  
宝马客  ·  全新宝马M5旅行版MotoGP™安全车亮相泰国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博物馆头条

国内博物馆传播与交流热点盘点(2024.8)

博物馆头条  · 公众号  ·  · 2024-09-06 08:58

正文


博物馆头条(中博热搜榜)按: 从博博会的瞩目举办,到数字平台的创新发布;从非遗节目的精彩纷呈,到国际交流的友好洽谈,博物馆行业传播与交流密切,促进文明交流共建。本热点盘点为2024年8月以来全国网友高频搜索和较为关注的博物馆传播与交流盘点,由中博热搜榜及博物馆头条独家推出。


01

第十届博博会在呼和浩特举办

500余家博物馆与企业现场交流

35万人入馆

8月23日至26日,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简称“博博会”)在敕勒川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次“博博会”以“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教研并重,数实融合”为核心议题,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党的二十大以来博物馆行业的新动向、新理念、新创意、新技术、新成果,在教育、研究、展览展示和国际交流等多个领域,在专业化、社会化、大众性、传播性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此外,“博博会”还举办多场面向公众的专题讲座和社教活动,汇聚了来自近百家博物馆的精英力量,包括馆长、资深研究员及行业先锋。与会者齐聚一堂,探讨博物馆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共同绘制博物馆事业繁荣兴盛的新篇章。据统计,活动期间有超35万人入场,共同见证了博物馆行业的蓬勃生机。

02

七场“粤博之夜”盛大收官

文博创新呈现 文化创意点亮

今年暑期,广东省博物馆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了七场别开生面的“粤博之夜”系列活动,每一场都如同穿越时空的邀约,引领观众遨游于文化的浩瀚星河。前六场活动,更是以多元文化的交融为核心,编织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

在“粤博之夜”之中,观众与古罗马艺术对话,感受中意文化的合作交融;畅游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时光长河,歌颂美的礼赞;与阮元一家听曲赏画品荔饮茶,共赴风雅;在七夕传统佳节,读《诗经》憧憬至纯至美的情感;与清乾隆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一道,乘风破浪,环游世界;致敬经典,置身于亦真亦幻的民俗艺术世界。

03

大型融媒体专题报道

《博博生机》全球首播

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暑期文旅重点推介项目,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携手中国博协聚焦第十届“博博会”,共同推出大型融媒体专题报道《博博生机》。20人专业团队4天深度采访42位专家,拍摄超2200分钟素材,加班加点精心制作。

《博博生机》全球首播,通过镜头展现“博博会”精彩瞬间,带领观众领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及文博行业的蓬勃生机。这是双方推动文化创新传播的重要实践,诚邀全球观众共赏这场文化盛宴。

04

中博热搜榜公布百大博主热搜榜单

博物馆头条(中博热搜榜)发布的“中博百大博主榜”揭晓,该榜单旨在表彰在文博、艺术领域表现卓越的创作者。这些优质博主跨越微信视频号、抖音、新浪微博、小红书及B站五大平台,凭借出色的传播力、创新力及广泛的影响力脱颖而出。

他们通过贴近生活、深入浅出的内容,让文博知识更加个性化、亲民化,有效激发了公众对博物馆、美术馆的兴趣与参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05

“非遗里的中国”陈列馆开馆

暨《非遗里的中国》浙江篇开播活动举行

8月24日,“非遗里的中国”陈列馆在浙江湖州开馆,同时,《非遗里的中国》浙江篇开播。该馆以展示和推广中国非遗文化为目标,采用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展出多省非遗项目及作品。浙江作为非遗大省,其丰富的非遗资源在节目中得到深度展现,从传统文化到现代创新,如 龙泉宝剑锻制技艺、 古琴艺术融合创新秀演等,展现非遗传承与创新。

此外,非遗街区的美食如南浔三道茶、金华火腿等,不仅传递了烟火气,也蕴含了深厚文化。创新空间则通过水乡盛宴等形式,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保护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非遗技艺如湖笔制作、太钢淬火等与地方历史文脉紧密相连,展现了非遗在现代社会的生命力与价值。

06

湖南省博数字文博大平台

“山海”APP上线

历经半年建设,数字文博大平台“山海”APP正式面世,成为“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探索中掷地有声的落地之举,让文物从“活起来”到“走出去”,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山海”APP还将打造中华历史文博大模型,为文博知识科普、中华文化传播、文博IP变现搭建平台。首期构建的秦汉历史大模型,汇聚来自中国顶级院校、博物馆的历史学者,将浩如烟海的文物文献加工成算料,通过多模态大模型,生成完全基于物证和史实的内容。强大的“文化+科技”的工具箱,将让创作者们“如虎添翼”。

“山海”APP还探索了数字文博永久合伙共享机制,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平台和创作者之间共创、共治、共享的新型关系,整合博物馆、文博景观、文创、影视、动漫和游戏等产业资源,提供开放透明的商业化工具,并利用智能合约实现收益共享,最终形成一个全球创作者共同开发中华文化资源宝库的超级社区,通过文物“活”起来,带动数字文博产业“火”起来。

07

央视网报道“新思想引领新征程”

强调科技赋能文物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文物保护与研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近年来,文物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文物保护与修复的技术水平,还极大地丰富了文物的展示与传播方式。

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的建立,为古陶瓷研究开辟了新路径,通过高科技手段解析古瓷片信息,有望破译古代瓷业文明的密码。马王堆汉墓文物清库工作借助新型设备,实现了丝帛残片的精准整理与重要发现。水下考古技术的突破,如长江口二号古船的整体打捞与南海千米级海底沉船遗址的三维扫描,标志着我国水下考古迈入新阶段。

国家文物局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突破多项文物保护关键技术,设立科研基地与工作站,承担国家级科研任务。博物馆展览与数字技术结合,使文物故事更加生动鲜活,增强了公众的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从殷墟甲骨碎片的自动缀合到三星堆器物的数字修复,再到敦煌藏经洞的数字重现,科技创新让文化遗产活了起来。

08

"文化广东 "平台正式上线:

一站式智慧服务开启广东数字文化新篇章

广东省文旅厅推出“文化广东”平台,标志着广东数字文化服务迈入新阶段。该平台集APP、小程序、粤省事文旅专区于一体,涵盖阅图书、看演出、逛展览、观直播、阅图书、赏非遗等六大展示功能,开放场馆预约、活动报名、图书借阅三大应用服务功能。

其中,阅图书版块提供免费电子书、在线借书及“粤读通”服务,可以实现全省公共图书馆“一证通”;看演出版块汇聚精品剧目,支持多种播放模式;逛展览则利用VR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未来,“文化广东”将对接国家及地方文化云平台,持续丰富资源、优化服务,构建全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推动广东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09

李群率团访问 印阿三国

调研国家博物馆等文博机构

7月23日至8月1日,应印度国家考古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阿塞拜疆文化部、阿富汗临时政府信息和文化部邀请,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率中国文物代表团访问上述三国。

在印度,李群率团出席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访问期间,李群一行还分别调研三国国家博物馆、重要文物古迹和文博机构,就联合考古、文物展览、古迹修复、人才培养等议题开展业务交流,达成多项合作共识。

10

"拾古汲今·中华历史文化遗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