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道学
普及道学、弘传道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墨香中华  ·  毛主席影像,难得一见 ·  昨天  
白云仙院  ·  究竟何为“道”?你能说清楚这个问题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道学

丹道修真崎岖路,似曾相识《驻云飞》(2)

腾讯道学  · 公众号  · 传统文化  · 2017-04-05 08:50

正文


在道教金丹文化来讲,能“得一”者,即是朴素师所讲的阴阳相交得正法的唯一途径,是张三丰祖师告诉我们的“能知真阴者,则必真阳”的一层道理。




文/袭明居士


修真者需懂得归一、精一与得一的大道修行原则


朴素师说,佛家讲归一,儒家讲精一,道家讲得一。释道儒三家所讲的这个“一”,是为太极,是为归根复命。在道家来讲,复还这个“一”,就是返还太极本相,是海蟾翁《至真诀》明示的“太极布妙人得一,得一善持谨勿失”的道理。

也就是说,在道教金丹文化来讲,能“得一”者,即是朴素师所讲的阴阳相交得正法的唯一途径,是张三丰祖师告诉我们的“能知真阴者,则必真阳”的一层道理。


太极布妙人得一,得一善持谨勿失(资料图)


朴素师说,修真是“反手探得太极图”的修太极。也就是说,在道门来讲,修太极的核心思想,不是单指人们常见的太极拳术的那种运动形式的太极拳术。道教修真的修太极具有更深层次的涵义,已经涉及到我们日常的行立坐卧当中的修行,是《至真诀》表达的:“只道行禅坐亦禅”的修真境界。


其在文化源头上,修太极不在于有固定的、标准的套路和形式,而在于修真者如何用正确的方法达到“得一”的神明之德,才是道学文化用来炼金丹的修太极。

尽管朴素师苦口婆心地给后人解说了修太极的道理,而大多数道门人士苦于那些自诩传人的误导,而难以“一枪下马”,也就不能“恍然阳生”,成为阻碍道学文化探索者进入丹道文化深水区的直接原因。也就导致喜爱丹道文化的人们,出现永远不得其门而入的盲修瞎练现象。


故道门大德早就指出,这个“得一”而修太极的重要性,是“知得一,万事毕”的得真、得道。


“得一”是什么呢?在道家道教文化来讲,就是“玄关窍开”的秘密。在禅宗修禅来讲,就是指的“开悟”。修真者往往把“执着己身不是道”的养生法门当做修太极的金丹大道,成为痴迷于肉体的道法,都是不能“得一”的养生法门,都是不能开悟而难逃“盲修瞎练”的“不得妙法之真”的妄为。


《驻云飞》针对一些入道不深的道士,有一个心理上的解剖。说他们往往不知性命为何物,自己内心犯嘀咕,偏偏在人前自称有道。说他们:“才入门头,一字未明装真修。人前夸海口,到处称高手,只说是瞒得过同俦,谁知道耽误了年寿。”


《驻云飞》对道门出现的这些生动画面,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这也算是对刚刚入道者的一种训诫。


一批批的道门人士,一群群的高功传人,往往对道家道教的“一”字是什么,尚未弄明白,却痴迷而糊涂地以高功、高手自居。这一现象看来是道教早就有的奇葩。


道门出现这样的文化现象,在朴素师看来,均是修行者难以去掉自慢的一种心态,是现代道教文化健康发展必须予以纠正的现象。


修真者若舍弃不下这个追逐名利的妄心,却要假装有真实修行,故意在人前卖弄高手,最终的结果,朴素师说是“耽误了年寿”,反误了卿卿的性命。


发下追逐名利之心(资料图)


《驻云飞》(曲二)告诫修真者,一定要懂得“步步退人后”的道教修行哲理。要以去掉那些傲慢、欺瞒、算计的后天习气,逐步将这些欲望之心,统统地去掉,才能实现道家炼己筑基的修行价值。


这种“一字未明装真修”的修真陋习,古今皆然。朴素师发现道门的“装真修”现象,其实就是一种伪师伪道行径,这是道教文化发展中最严重、最丑陋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对修真文化产生的危害最大。所以《驻云飞》(曲二)指出了这一文化传承上的病候,并提出了“步步退人后”的纠偏之法。


从修真的理论上去看,“一字未明装真修”的道门现象,也是犯了海蟾翁《至真诀》所说的:“试问婴儿处胎时,岂解有心潜算计?”的“内有萦心两何异”的用心错误。


一个修真者一旦具有贪着之心,将直接导致修行者不能达到“炼己炼到无己”的得真阴境界,一辈子处于“孤修”的不能真阴真阳相见的后天炼养上,是为朴素师形容的“尽在鬼窟中作生涯”的活计,距离道家文化的人道、仙道远甚。(编辑:鸥鹭)


声明

1.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袭明居士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3.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