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假期休养,七夕节在农村度过。我借宿的民居有一位农民大爷非常爱读书,人格修养也在一般人之上。七夕节,他就为和自己生活了一生的老伴写了一篇文章,文章的标题就叫《老伴》。《老伴》的文笔一般,但贵在真实的反映了老一辈人的感情生活和对待婚姻的态度;下面我们就一起阅读一下这篇文章,希望每个人都能过一个属于自己的的“情人节”!
六三年正月,父亲经过极其艰难的准备,在亲邻地关照下,给我举行了“隆重”的婚礼。所谓“隆重”,就是借来了古老的牛车,挑选了几个生产队的具有驾车功能的大牲口,邀请了赶车的把式,把我的妻子迎娶到家中。当时,她还不满18岁。从此,我们怀着朴素的人生梦想,一起度过了五十多年的人生之旅。我的妻子,本镇冯家咀人,姐妹二人,姐姐早已出嫁,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而我8岁时就痛失母爱,和老父、妹妹相依为命,一家人过着衣衫褴褛、鞋袜不济的日子。第一件事,就是要改变全家人的穿戴状况,使一家人站在外人面前时不丢人。因此,不管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时,家里的纺车,总是在嗡嗡作响。妻子不但给自己人纺,还挑灯熬夜给别人纺,以借纺线所得贴补家用。一个娇生惯养的富家女,从此变成了一个贫寒之家的担当妻。尽管妻子辛苦操劳,解决了一家人的穿戴问题;可在那个年代,“粮食短缺”却长期威胁着我们这个家庭。从60年代到80年代,农村“粮荒”仍然是大部分人家的头等大事,我们家也不例外。每年夏季,每人夏粮小麦150斤左右;秋季,几乎没有粮食分配。一整年每人只有四两菜油,每个劳动工分也只能换来五分钱。妹妹出嫁后,全家8口人(我们夫妇、老父亲和五个孩子)的生活口粮成了问题。怎么办?当很多农村人都束手无策的时候,精明能干的妻子这时候却想到了做水果生意。那时还是计划经济的时代,市场经济还没有完全放开,做生意不只是辛劳,同时还冒着巨大的社会和商业风险。为了解决一家人的生存问题,妻子还是决定锲而走险了。从此,在礼泉各乡镇通向咸阳、西安的公路上,多了一辆拉着驾子车做水果贩运生意的母女(母亲就是我的妻子,女儿就是我还未成年的二女儿)。从偏远的乡村向城市贩卖水果,往返路程就100多公里,这些在当时全都要靠人力徒步完成,没有车辆协助运输。因此,无论是“三九”或是“三伏”,不管是乡间的土路、还是漫长的柏油马路上,总有妻女永不停歇的脚步。为此,妻女不知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磨透了多少鞋底;乡野道旁的草垛、农家的屋檐、城市居民楼下的晾台、军营门口……都曾是她们的宿营地。冬去春来,寒来暑往;也不知过了多少年,我家的日子终于在妻子拉驾子车(做生意)的车轮下好了起来。后来,国家实行了包产到户、改革开放,我家的日子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但每一次欣喜的改观,都离不开妻子为这个家庭的操劳和奉献。现在,生活上的温饱已经不在我们的思考之中,儿孙们也已长大成才(多数皆是硕士、博士文凭),而妻子的生命也已进入了暮年。七十八岁的我腿脚已严重不便,而妻子虽然操劳一生,身体和精神状态却比我好很多,我老年的生活一刻也少不了她的照料。我一生酷爱读书,但吃苦耐劳的精神却比妻子差了许多,对家庭和生活常常也少了一份责任与担当。因此每当看到岁月让老伴变得满脸沧桑、双鬓积霜时,心中便陡增许多愧意。今天是七夕节,古人常常有在葡萄架下听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传说;而我也想利用自己的一生所学(文学修养),为妻子写一封情书,这封情书的名字就叫《老伴》吧!
看完此文,田田老师觉得:“人生最美的婚姻,或许不是相爱有多深,而是相守有多久;不是享了多少福,而是吃了多少苦;不是浓情蜜意时的娇昵,而是糟糠落迫时的不弃!一枚价值连城的钻戒,有时可能不如一颗用心编成的草环;一桌鲜花美烛的大餐,有时可能不及一碗相依为命的粥饭!我们心中的爱情,不一定是别人眼里的羡慕嫉妒恨,但一定是自己心中的生死相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