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铁30号线银龙区间穿越中风化泥质砂岩层,局部穿越强风化泥质砂岩层。在岩体的强风化壳中,地下水水量丰富,岩体透水性较好,形成局部富水段。2023年3月底,银龙区间盾构施工掘进至约230环至330环区间时突遇裂隙水发育,地下水含量剧增,导致盾构掘进不连续、螺旋机出土不顺等诸多问题,施工进展一度搁置。
“螺旋机出土是一边吃土一边吐土的过程。”徐冬冬解释说,“在水土比例适中的环境下,土与岩层中的水能被搅和成面团状,盾构挖下来的土能被顺利带走。然而在富水区间,含水多的稀泥无法正常向上运输,盾构掘进也就不顺利了。”
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徐冬冬提出一是改变掘进思路和手法,二是将多余的水抽出,把水土调到合适比例的解决办法。“这就像是家里‘和面’,水多了就把水倒出来一些,加些面粉,就能形成合适的面团了。”他一边比划一边说。
“和面”的方案得到了项目团队一致认同,可实施起来却遇到了困难。地下水源源不断地涌进来,好像“面盆”破了个一个洞。要达到合适的泥浆比例,必须先封洞止水。专家、项目团队经过多次讨论,认为注浆截水是可行的办法。随后,项目团队经过反复试验,配置出初凝时间为30秒的泥浆浆液。“这种稠度适中的‘理想浆液’,能够有效防止未凝固的泥浆被水流带走,是止水的理想材料。”徐冬冬笑着比喻。
有了“理想浆液”,项目团队很快找准出水点,成功堵住了涌水口。5台水泵同时工作,随着水被逐渐抽出,项目团队同时改变掘进手法。“掘进的时候,我先把土存在土仓里,存一定量再放出来和水搅匀,搅成‘面团’。”在一次又一次的掘进和存土摸索中,盾构司机李欢总结出经验。“面”和得越来越顺畅,“面团”被顺利带出,成都连绵不断的阴雨天也开始放晴,一切都在变好。
此后,项目团队还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富水泥岩地层内盾构施工的技术,针对性解决施工中遇到的类似难题。如今,成都地铁30号线已顺利贯通,回忆那些曾经碰到的困难,徐冬冬觉得都算不上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