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阿弥陀经》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在所有佛教经典当中,
它是最普及、最流行的一部经典
。
佛教经典很多,我们经常说八万四千法门、经律论三藏。释迦牟尼佛对机说法四十九年,说了很多法,记载、流传、翻译到中国来的也很多。有些经典不普及,除非是作专业研究的学者才有可能去查资料,一般人可能连经的名字都不知道。
普及的经典,在中国汉地,大乘佛教经典,如《阿弥陀经》《观经》《无量寿经》《心经》《地藏经》《药师经》《法华经》《华严经》《金刚经》《楞严经》《涅槃经》《维摩诘经》等,这些经典的名字大家一般都听说过。
虽然名字听过,有些可能还没有读过,比如《华严经》就很长,很多人没有读过。
这些属于普及的经典。
其中最普及的有两部经,就是《阿弥陀经》和《心经》
。
不过,这两部经普及的人群稍有不同。
《心经》所普及的范围往往是知识分子
。因为它讲得比较玄妙,属于智慧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很多知识分子都喜欢这部经,很多书法家也经常写。
《阿弥陀经》在净土门普通大众当中流行
。净土门不需要特别强调文化素养与智慧。在净土门的修学者当中,有些人虽然不识字,但是会背《阿弥陀经》,这是不是很不可思议?
不识字怎么能背《阿弥陀经》呢?
因为他的心很虔诚,想到“这是一部重要的经典,我也很想知道阿弥陀佛对我的救度”,所以就听别人读诵,听别人读一句就记一句,这样就把这部经学下来了。这很值得赞叹。
从一部经的普及、流行程度,也能知道它的重要性。
当然,对于佛教经典,每个人各有喜爱,喜爱的都觉得很重要。这里是从总体来说的,最重要的经典有两部,就是《心经》和《阿弥陀经》。
《心经》是佛法修行的总纲,虽然很短,才二百多字,但是佛法的内容、修行的次第都说得很清楚,所以叫《心经》,“心”就是核心的意思。
不过,如果想依据《心经》得到解脱,
一般人还是做不到的
。
《心经》一开始就说: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菩萨”所修行的方法是“般若波罗蜜”,而且是甚深的“般若波罗蜜”;达到的效果是“照见五蕴皆空”,然后才能“度一切苦厄”。
这是《心经》所宣示的道理。
对于一般大众,想得到法门的利益,想要离开生死轮回,到达涅槃彼岸,究竟解脱,
就以《阿弥陀经》最为重要,最为核心
。
因为即使《心经》读得再好: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我们依然还是有生有灭
、有垢有净、有增有减。
“照见五蕴皆空”,
我们五蕴还是没有空
,仍然有五阴炽盛苦。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我们仍然有老死
,无明也不尽。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我们仍然有挂碍故
,恐怖一大堆。
这些读起来是很好,听起来很舒服,但如果不是适当的修行根机,
那就是画饼难以充饥
。
所以,《心经》最后也要归到《阿弥陀经》。
《阿弥陀经》是实实在在的,能让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属于
易行道
,而《心经》是
难行道。
《阿弥陀经》是
他力门
,《心经》是
自力门。
《阿弥陀经》体现了
佛的慈悲救度
,《心经》体现了
佛的般若智慧
,破迷开悟,自我拯救。
《心经》和《阿弥陀经》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经典,两者比较,《阿弥陀经》比《心经》更重要。
《心经》不会背,没有关系;但如果《阿弥陀经》讲的“
南无阿弥陀佛
”六个字你不知道念,那关系就大了。
所以,
《阿弥陀经》的重要程度超过《心经》
。
大乘佛法流传到中国以后,开出八大宗派,最后都归到净土。
所谓“
八宗归净土
”,是指八大宗派都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但宗派理论还是各宗自己的,不然都成为净土宗了。
虽然佛说了八万四千法门,到最后都归于念佛法门,所以净土念佛法门是整个一代佛教最后的归趣。而这部《阿弥陀经》,正是净土法门的正依经典,它所说的正是念佛法门,
所以它是一切佛法归宗结顶之法
。
其他法门犹如长江、黄河,净土法门《阿弥陀经》犹如大海,它在一个归宗结顶的地方,在最后大海汪洋的地方,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蕅益大师有四句话,
凸显《阿弥陀经》的重要性:
《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
这四句话,文字很优美,义理也很好。
“奥”是奥秘。
“藏”是宝藏。
“秘髓”,秘密骨髓,最精要、最精华的地方。
在一般通途教理当中,《华严经》和《法华经》都是经中之王,这两部经是最受尊重、最受顶戴、地位最高的。这两部经的精髓、精要、精华、核心在哪里呢?
在《阿弥陀经》
。
所以《阿弥陀经》是《华严》之奥藏,是《法华》之秘髓,由此可知《阿弥陀经》的重要性。
“
一切诸佛之心要
”,十方诸佛都出广长舌相赞叹这部经典,赞叹念佛法门。
“
菩萨万行之司南
”,“司南”就是指南针。
菩萨六度万行的指南针在哪里?导向什么方向?
菩萨所有六度万行,自利利他,
最后的目标是要引导众生归向西方极乐世界
,这叫“菩萨万行之司南”。
所以,这四句话很能说明净土法门这部《阿弥陀经》的重要性。
同时,这部《阿弥陀经》也是历来最受重视的经典。
当然,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喜欢禅,他可能就最重视《六祖坛经》,有人可能最重视《大乘起信论》。
这里是从整个佛教来讲,《阿弥陀经》最受重视。
举例来说,寺院的早晚课,整部经被选入的还是《阿弥陀经》和《心经》。只要是佛教徒,甚至只要是对佛法有好感的善男信女,和《阿弥陀经》几乎脱不了关系。
即使他活着的时候没有念过,死后也会有人帮他念,请人来助念,《阿弥陀经》一般是要念的。在家人也好,出家人也好,都会和这部《阿弥陀经》有缘。
其他经典,一般人都是用来祈求福报的,比如诵《普门品》《地藏经》,都是为了消灾祈福。但即使是普通人,诵《阿弥陀经》的目标很明确,一念《阿弥陀经》,就跟往生相关了。就我所认识的人里面,还没有哪个人诵《阿弥陀经》来祈福的,祈福念《普门品》《地藏经》《药师经》的多。
由此可见,这些经虽然都受重视,但受重视的程度不一样;其他经典是用来求现世福利的,
《阿弥陀经》是用来求往生生死大事的
。
世间的福报和成佛的利益是不能相比的,所以,到关键的时候,
遇到关键的问题,就要找关键的经典
。这也显得《阿弥陀经》的重要性和受重视的程度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