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那事已经告一段落。熟悉我的读者都知道,我就不是个喜欢蹭热点的人,但这件事的奇葩程度,让我又很有聊聊的欲望,于是现在可以说说了。
刚看到时,估计很多人跟我的感觉是一样的,只是觉得比较逗,这些人不会是认真的吧?
然而形势愈演愈烈,慢慢地谁也笑不出来了,因为真的有太多人饱含激情,参加到这场他们自认为很神圣的“战斗”里。
更可笑的是,看上去也找不到个带头的,就是这么大家一哄而上。著名的骑墙派大棋党老胡说:
这场对农夫山泉的“网暴”连个领头的都找不出来,它就是网民们自发联手干的。
类似的群情激愤发生过很多次。一个残疾人说武汉地铁问他要残疾证否则不给进,一群人立刻齐骂武汉地铁。王力宏老婆写小作文说自己结婚多年一直被欺负,大家又痛斥王力宏是渣男。
我想起以前老家闹过的蝗灾。好好的天,突然就飞来漫天遍野的蝗虫,遮天蔽日。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无一幸免。但他们很快就飞到下个地方,继续扫荡。
有人把这个问题归咎于“个性化推荐”,也就是算法。
算法制造了信息茧房,在一次次同类型内容的推荐下,远隔千山万水的人们找到同类,经过算法筛选的评论区,他们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以为这个世界必须只有一个答案。
于是呼朋唤友,汹涌而至,形成所谓的“去中心化”。
但按照张一鸣的说法,算法只负责分发,本身是没有偏好的。只能说,这是所有人观看点赞分享的结果,同时也是当下国人兴趣审美的一次全面且客观的呈现。
各种观点碰撞来碰撞去,最终胜出的,肯定是适应大多数人的思维水平。没啥弯弯绕,直击人心,让人不加思考就能接受,而且肯定是带着一些憎恨和仇视,否则传播效果不可能那么好。
所以事实和逻辑已经不重要了,网民的憎恶非常分明。管你在现实中多有钱有势,只要他们认为你屁股坐歪了,照样骂你个狗血喷头。
形成这个巨大声浪的,恰恰是现实中的“弱势群体”。
这和网络刚出现时正好相反。以前上网是个很有仪式感的事情,要到机房去,要穿鞋套,有的甚至要求带头套。这是个新鲜事,天然地把大多数人隔绝在大门之外。
现在下沉市场开始上网了,他们就没有经历过PC时代,连下线的概念都没有,直接住在网上。说句得罪人的,他们没有足够的知识区分太过复杂的东西。
经过好几年的发酵,特别是进入2024以来,总能看到动辄就群情激愤的一窝蜂式批斗,我把这个叫做:
庶民的胜利。
于是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沉默的大多数”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旧时代是作家,媒体人,记者,他们是文化精英,垄断着信息传播,而且是单向传播。意思是你不同意他们,都没有渠道反驳。
新时代,任何人都能发声。主播,博主,up主,快抖网红正全面攻陷各大平台的生态位,一人吐口水瞬间淹没一切。
以前是精英发声,庶民观看。现在是庶民登上舞台,精英瑟瑟发抖。
农夫山泉事件,传统媒体完全看不到报道,但网上杀声震天,不可收拾。
话语权下沉以后,线上开始反噬线下。
观众最大,是家人,必须哄着。但他们情绪非常不稳定,说变就变。
董宇辉之前的小作文事件,只是一个公司内部的小矛盾,再正常不过。但丈母娘们在评论区看到后,替董宇辉打抱不平,于是事情越闹越大。
短短几天之内,竟然干掉了一家上市公司的CEO。
是非曲直暂且不论,这个节奏之快实在令人瞠目结舌。
但丈母娘们胜利了吗?最终董宇辉被迫另立小号,重起炉灶。他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想说就说,因为要照顾公众感受了。也不能随便开玩笑了,否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了。
董宇辉肉眼可见地越来越不快乐,最后干脆连微博都清空了,但他又能躲到哪里去呢?
至于被扔出来背锅的CEO,充其量title被撸掉,安抚情绪罢了。你还真的以为他彻底出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