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美国洛杉矶,日本东京、大阪作为较为典型的低空经济发展城市,在政策、制度及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具有一定代表性,整体均以国家顶层设计、地方政府牵头引导、市场主体实际推进为主要形式。
以美国为例,在顶层设计方面,
自上世纪70年代起逐步划归85%空域为民用,并将私人飞机主要活动空间(3000米以下)划为非管制区,允许私人飞机无需预交飞行计划即可飞行。同时,由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统一明确城市空中交通(UAM)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及规范要求,并会同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与产业界深度合作,研发迭代地空授权和通告能力(LANNC)系统、国际空域系统等多个子系统,提供智能、高效、融合的低空管理服务。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美国各州政府和私人机构兴建了上千个通用小机场,为美国通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支持,根据Statista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有近2万座机场,其中公共机场逾5000座,私人机场近1.5万座,可适用于低空经济的通用机场数量近5000座;
在通用航空器制造方面,
根据美国航空制造商协会数据,目前全球通用航空器保有量约45.4万架,其中美国占比近半,约为21.3万架,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应用领域涉及公务飞行、出租飞行、空中旅游、医疗救援等民用民生领域。
此外,
日本
由国家机构设计顶层规划,明确低空经济各阶段发展目标。
在产业应用层面,
由政府牵头试点,开展了多个场景的低空实践应用项目;
在产业监管层面,
由国土交通省统一管理系统,优化无人机审批监管流程,提升监管效率等;
在基础设施层面,
国家机构也已通过连续性研发项目,会同市场主体共同开发了相对完善的低空空域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