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计量经济圈方法论
丛的code程序
, 宏微观
数据库和各种软
件都放在社群里.欢迎到计量经济圈社群交流访问
.
与中文期刊上常见的宏大主题研究,如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绿色金融等相比,下面这篇文章可能在某些学者眼中显得不够分量,甚至可能遭到质疑:研究的究竟是什么玩意?
然而,这篇文章其实颇具趣味。它探讨了每个个体可能面临的现实问题:
作为经济学博士的你,如果有个难念的名字,在谋求学术职位时会更加困难,甚至在获得tenure时也会受到不公平对待;即便有幸获得学术职位,也容易被分配到学术产出相对较低的研究所。
*你看这个研究值多少钱?😄(
审稿人: 你确定你文章将为社会带来万亿级的收益? 若不发表会遭受上万
亿的损失?
)
How Do You Say Your Name? Difficult-To-Pronounce Names and Labor Market Outcomes
We test for labor market discrimination based on a previously unstudied characteristic: name fluency. Analysis on two recent cohorts of economics PhD job candidates shows that those with difficult-to-pronounce names are less likely to obtain an academic or tenure-track position and are placed at institutions with lower research productivity. Discrimination due to name fluency is also found using experimental data from two prior audit studies. Within a sample of African-American candidates (Bertrand and Mullainathan, 2004) and a sample of ethnic Indian, Pakistani, and Chinese candidates (Oreopoulos, 2011), job applicants with less fluent names have significantly lower callback rates.
在劳动市场的研究中,本文发现了一个先前未被充分探讨的因素:名字的发音流畅性。通过对近期经济学博士毕业生求职者的群体分析,本文注意到那些名字难读的求职者在获取学术职位或终身教职方面面临更大的困难,并且他们更有可能被分配到研究产出相对较低的学术机构。此外,利用两项先前审计研究的实验数据,本文也观察到了名字发音流畅性差异所引发的歧视现象。具体来说,在对非裔美国候选人的研究以及对印度裔、巴基斯坦裔和中国裔候选人的研究中,本文发现名字发音流畅性较低的求职者得到的回访率显著低于其他求职者。
在本项研究中,作者们深入分析了三个不同的数据源,记录了基于姓名发音流畅度的显著歧视现象。首先,利用了学术劳动市场的观测数据,搜集并分析了2016至2017年以及2017至2018年期间,来自96个顶尖经济学博士项目的超过1500名博士生的求职简历。研究结果揭示,姓名的发音流畅度与就业市场的结果存在显著的关联。具体来说,那些名字发音较为困难的候选人在初次就业时更少获得学术职位或终身教职,并且他们所进入的工作单位往往在研究生产力上排名较低,这一结论是基于经济学研究论文数据库(RePEc)的排名得出的。本文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发音难度衡量方法,包括基于字母和音素组合常见性的算法排名、基于调查的个体发音所需平均时间的衡量,以及纯主观的个体评分,结果在这些不同的衡量方法下均保持一致和稳健。即便在控制了诸如博士学位授予机构和国籍等众多协变量之后,研究结果依然成立。
接着,本文通过分析两项先前审计研究的实验数据,进一步强化了这些在现实世界劳动市场中的发现。在对Bertrand和Mullainathan(200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那些姓名发音流畅度较低的求职者得到的回拨率较低,即便已经考虑了候选人可能隐含的种族因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具有明显非洲裔美国人特征的姓名样本中,姓名的发音流畅度与回拨率依然呈现出强烈的相关性。本文还利用Oreopoulos(2011年)的另一项审计研究数据记录了类似的结果。这再次表明,当候选人的名字发音较为困难时,他们被召回参加面试的可能性较低,即便将样本限定为具有印度、巴基斯坦和华裔背景的移民,那些姓名发音流畅度较低的人也明显不太可能收到面试邀请。
虽然数据有限,但本文依然深入探讨了这些结果背后的潜在机制。通过分析求职者的个人特征差异,本文检验了姓名发音对歧视程度和影响的差异性。实际上,在学术劳动市场的数据分析以及对先前审计研究的分析中,本文发现那些资历较浅、简历不够突出的求职者,因为名字发音的难题,遭受了更为严重的歧视;而那些资历较深、简历更为出色的求职者则相对受到较少的歧视。这些暗示性的证据与一种观点相一致:处理和记忆发音不流畅的姓名会带来一定的心理成本,而这些成本在评估高质量候选人时才被认为是值得投入的。
本文在研究劳动市场中的歧视现象方面具有几项独特之处。首先,本文聚焦于一个以往研究较少触及的领域:姓名的发音流畅度对就业机会的影响。其次,在实证分析方面,本文带来了重要的方法论创新。与以往主要依赖于将姓名随机分配给虚构申请人的审计研究不同,本文采用了真实的姓名和简历数据进行分析。此外,本文的劳动市场数据不仅涵盖了求职者的初始回拨率,还包括了最终的招聘结果,从而为早期研究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视角。
在词语流畅性的研究领域,本文也做出了显著贡献。引入了三种独立的评估方法来衡量姓名的发音难度,这些方法虽然各自独立,但相互之间显示出高度的相关性。其中一种方法沿用了之前研究中采用的三位不同个体的独立主观评估集合。另外两种方法则具有创新性:一种是基于算法的排名,提供了一种更为客观的评估姓名发音流畅度的方式;另一种则是基于调查数据,通过计算人们发音一个名字和姓氏所需的中位数时间。这些创新的评估方法不仅丰富了现有的研究工具,也可能为其他研究者在探索文本流畅性对人们认知和行为影响时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
*群友可直接在社群下载全文PDF。
下面这些短链接文章属于合集,可以收藏起来阅读,不然以后都找不到了。
7年,计量经济圈近2000篇不重类计量文章,
可直接在公众号菜单栏搜索任何计量相关问题
,
Econometrics Cir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