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辛德勇自述
發佈本人學術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加坡眼  ·  ICA新服务中心4月7日启用,过渡期间注意这 ... ·  16 小时前  
新加坡眼  ·  去年首11个月发生129起持刀相关案件 ·  2 天前  
新加坡眼  ·  新加坡必买伴手礼,看这一篇就够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辛德勇自述

晨思錄之十一

辛德勇自述  · 公众号  ·  · 2019-12-09 06:55

正文

感謝黎明先生幫助拍攝

按照我的看法,歷史研究可以分爲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事實的認定,或者說是確認史事,也就是歷史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比如說,我研究秦始皇焚書坑儒,首先要確認他到底焚的是什麼書,坑的到底是什麼人?
我的結論,是焚的是百家思想之書,包括儒家,但也有其他九十九家,包括法家在內(當然像“醫藥卜筮種樹之書”這樣沒有思想的科技著述能夠幫助國家“富國強兵”,不會“禍亂”世道人心,是可以保留的); 至於被埋到坑裏的,倒是沒有別家的人,百分之百,都是儒生(這是在《生死 秦始皇》出版之後,近日的新認識,寫在我在山東大學的講稿《秦始皇與儒學》裏面,近日會公佈)。
在這一個層次上,由於結論完全依賴史料的證據,是能夠在較大範圍內取得共識的。
第二個層次,是對史事發生原因或內在機理的闡釋。比如,秦始皇爲什麼要焚書坑儒?我的看法是,焚掉的既然是民間的書,官設的博士還有《詩》《書》以及百家之語,同時又用嚴刑峻法禁止“偶語《詩》《書》”(也就是藉着《詩》《書》說事兒)和借古諷今,那麼,就是由朝廷絕對掌控思想言論,包括對各種經典的解釋權,以便發揮正能量。坑儒而不坑其他思想流派的人,一是儒家的根本社會理念,與其暴政直接牴觸,二是儒家在諸子百家中,通過《詩》《書》等六藝的誦習,在諸子百家之中,最富有具體的知識,因而在社會大衆當中必然最有威信,而這種知識的權威性,使其最具有“鼓惑”人心的作用。所以,最好把他們埋到土裏去,這樣老百姓就再也聽不到他們的聲音了
但這樣的解釋,就大多不能完全依賴直接的史料證據,需要推理分析,研究者個人的主觀因素增大,取得共識的可能性就較史事的認定有所減少,甚至會大幅度減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