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g++ 创始人 金亦冶
文 | 拓扑社 记者 悦怡
项目名称:
Ping++
主营业务:
线上线下全渠道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聚合支付SaaS平台、大数据“增长智能”服务
上轮融资:
2016 年 1 月,宣布完成数千万美元 B 轮融资,由宽带资本领投,盛景网联、方红杉资本、线性资本跟投。
下轮融资:
暂不确定
项目关键词:
SaaS;客户2万5千多家;增长智能系统;聚合支付
2016年6月,拓扑社曾经报道过一家名叫Ping++公司,Ping++是一家全渠道聚合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当时采访这家公司的时候,碰巧Ping++正式进入商业化阶段,推出了免费、基础、标准和高级四个不同的服务版本,企业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营运情况和实际需求,来选择相应的系统与服务。
近期,拓扑社再次对
Ping++创始人金亦冶进行采访,此时的Ping++商业化进程一年多,进行多次品牌升级,近期还推出了大数据产品增长智能系统。
那么,支付技术行业发生了哪些事情?
Ping++商业化进程发展的如何?为什么要进行品牌升级?Ping++在产品、市场、运营数据上有哪些改变?
进行品牌升级,实现内外打通
金亦冶告诉拓扑社,这一年来,
Ping++的商业化进程比较顺利,市场打开了、品牌认知度提高了、产品线也更加丰富了。
”
新老用户已经认可
Ping++这个品牌,愿意付费使用我们的产品;品牌多次升级,品牌的包容度更加宽广;产品方面,不局限在支付聚合类产品,推出了面向大中型企业的大数据产品,通过分析交易数据和订单数据,有效的对消费者画像进行分析,进而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化会员生命周期管理和销售预测,使产品矩阵更加厚实。”
既然,
Ping++的品牌认知度已有,市场也打开了,为什么要多次进行品牌升级呢?
金亦冶解释道,公司成立初期内部打出的口号是
“
用交易连接一切
”
,想通过简单的概念,诠释支付聚合的这件事的含义,但是随着商业化进程的推进,团队的配合的密切、产品的厚度和维度更加宽广,过去的品牌已经
“装”不下了。
“
所以,我们把过去的行业经验、公司理念、产品理解等各方面进行一个整合,内外进行打通,品牌进行升级,这样能够让用户对
Ping++的认知更强烈,也更好的帮助我们打开市场。”
弄清楚了
Ping++的品牌升级原因,我们再追溯回金亦冶做Ping++这件事的初衷,来看看Ping++到底做的是什么生意?企业用户在支付上有哪些痛点和需求?支付技术对新零售有哪些影响?
不是支付方式的整合,而是所有的
IT能力的整合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是一个
App 商户,现在想接入 Apple Pay,首先你要先通过入网申请,需要提交包括企业资质信息、App 信息、对公账户信息等繁多的入网资料。金亦冶认为,企业的APP接入支付渠道的过程中,会遇到三方面的痛点:
第一,
IT研发投入高,时间周期长,成本高。
企业的
APP在接入支付渠道的过程中,可能会反复出现因为资料信息不全或不符合要求而需要重新提交的情况,所以在支付接口开发之前就需要一个漫长的流程。
另外,通常一个
App 不会只接入一种支付渠道,每个渠道接入过程需要提交的资料相似却不相同,这样就严重影响了研发周期和增加了人力成本。
第二,多变的交易场景和线上线下的全渠道给企业带来的账务管理的复杂。
“
客户接入的支付渠道越多,在账务管理上越要清晰明了,但是传统的账务订单管理过于复杂,不好用,用户体验差,严重影响企业内部对支付的账务管理进程。
”
第三,支付行业专业化和规范化的趋势下给企业提出更高的产品设计和业务规划的要求。
“
新经济、新零售等概念的提出,也带来许多新的商业模式,促使企业需要改变传统的支付交易系统,系统的设计理念要求更加多元化,更富有技术含量,而不是仅仅对接一个支付渠道即可,要考虑很多其他因素。
”
Ping++要做的事情是,首先可以解决的就是商户入网问题,帮助开发者完成包括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支付、京东支付、百度钱包、易宝支付和 Apple Pay 等 15 渠道的支付审核,并且在10 个工作日内就会完成全部申请。
其次,
Ping++ 可以解决开发层面的问题,其将所有渠道的接口进行了封装,商户只需要接入 Ping++ 提供的通用的 SDK,通过短短的七行代码即可完成接入,不再需要对每个渠道单独进行开发和测试。
重要的是,
Ping++ 还提供了支付数据的统一管理平台,商户可以统一管理所有渠道的交易信息,包括订单处理、退款、转账等,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运营维护成本。
目前管理平台已经覆盖到开发、运营和财务人员,并支持对不同的职位进行管理授权,让不同职能的用户看到与其职能相对应的交易数据信息。
据悉,
Ping++是国内第一家提出聚合支付概念的公司,不过在金亦冶看来,如果只是把支付宝、微信、银联等支付方式进行统一整合就是聚合支付,那就太浅显了。
“
中国的支付行业中,存在大量以通道为生的公司,他们认为把这些支付整合一起就是聚合支付,其实是错误的,真正的聚合支付是指把所有的
IT能力进行整合。”
什么是所有
IT能力的整合?
金亦冶解释道,
IT能力聚合是指,帮助企业用户在支付所有环节上,通过聚合IT能力,帮助他们降低研发、运营成本,提升使用效率。
新零售的概念提出,不但让很多传统线下零售商看到希望,也让很多线上电商看到转型的新机遇。很多人认为移动支付是企业向新零售转型的入口,把支付作为向新零售转型的一个入门神器,认为拥有支付,就可以成功跨进新零售的大门了。
金亦冶认为,
“入口”这个词有点大,只有巨头才可以敢提出这个词。“
支付是打通线上线下交易环节的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只有线上线下打通了,之后的交易环节才能进行。
”
围绕支付+大数据+场景+智能进行布局,推出大数据“增长智能”服务
目前,
Ping++是围绕支付+数据+场景+智能进行产品布局,推出两大服务体系,
专注于支付技术领域的
Ping++聚合支付体系,以及专注于大数据分析领域的 Ping++ 增长智能体系( GI )。“
增长智能
”服务是近期Ping++推出的核心商业产品。
据悉,增长智能(
Growth Intelligence),简称 GI,
指利用现代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高效发现和解决商业问题,以实现快速的、可量化的交易增长。在这里,
GMV 背后的 LTV 更加重要,收入背后的复购更加迷人,消费者背后的用户画像更加值钱。
金亦冶认为增长智能就是聚合支付之后又一个巨大的时代浪潮,原因有三点:第一,移动支付的发展,让线上和线下跟交易相关的数据首次大规模的电子化、结构化和打通,这是一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基础。
第二
,
人们进入了碎片化场景的时代,无论是时序上,地理位置上,还是偏好上,连接人与这些场景的最佳方式就是移动支付。
第三,红利时代已经终结,企业如果还希望保持过去的增长势头,就需要更加清晰的理解自己的消费客户,画像能力、策略能力以及商业的预测能力都变得异常重要。
增长智能的核心在于,通过交易数据和订单数据驱动他们的营收增长。
“
增长智能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从全局数据进行分析,而是基于用户的交易数据和订单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聚焦。
”
据悉,
Ping++ “增长智能”服务,首先,可以精准量化用户忠诚度和流失风险,快速定位用户激励的最佳时间点,为用户(会员)营销和运营设定明确的量化目标。
其次,可以更直观的关联交易用户画像,并结合消费习惯,对用户进行精准分群和个性化运营。最后,能建立更合适的预警模型发现交易数据中的潜在风险,提前预警,以便企业及早发现问题。
Ping++ “增长智能”服务目前包含四大行业解决方案:新零售、在线教育、在线旅游和内容付费,以及30多款标准化功能组件和20多项服务内容,支持定制化开发和私有化部署
。
Ping++ (品付)已开发出以下3大核心产品:聚合支付产品、账户体系、商户体系。
聚合支付产品,聚合所有主流支付渠道,满足丰富的交易场景需求,用一杯咖啡的时间,帮助客户完成支付对接。
账户系统
是一套围绕用户支付和营销的工具,让企业的产品迅速拥有余额管理及优惠券功能。
具体应用时,能
1 个小时就让企业的产品就拥有余额功能,大大提升用户支付体验,促进消费转化。商户系统
是一套高效管理多层级商户,灵活实现多级商户的分润管理系统。
整套解决方案,包括,
渠道、用户、订单、余额、优惠券、分润、商户、账务等
8 大功能模块自由组合
,用户可以简单高效的开发接入
,全面覆盖主流支付渠道、灵活的
API 调用组件、多角色交易管理等,能够API 化定制企业的专属支付系统。
“
两条产品线既可以独立,也可以形成合力,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产品。品付的产品是面向中小型企业用户,增长智能系统面向的是中大型企业。
”
目前,
Ping++的盈利模式是SaaS收取年费,客单价在10万元左右。 Ping++ 累积处理了超过 5 亿笔以上的交易,渗透 70 多个细分行业 ,目前客户2万5千多家
,代表用户有凯德集团、摩拜单车、小红书、哔哩哔哩等。
寻求报道&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或者请加微信dyy510210339,标明公司-职务-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