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们数学组老师在一起教研,
任教一年级的几位老师大倒苦水:
有些上过幼小衔接班的孩子上课不听讲怎么办?
他们自认为自己都会了,但实际并不明白。
他们连图意都说不清楚,就会计算一个结果。
一年级刚开学一个多月,超前学习的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了。可能在家长看来,孩子完成作业挺快,计算都对了,会觉得幸好提前上了幼小衔接,熟不知,在老师们这,已经有相当一部分超前学习的孩子出现了问题。
给大家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孩子都会算7-3=4,但是我们在学校,希望孩子看到一幅图时,能说清楚数学信息并会提出数学问题,这是为了以后学习看图列式和解决问题做铺垫。
但已经知道结果的孩子,尤其是那些都会计算百以内口算的孩子,他是“不屑于”去说图意的。像我们学校,一个班40个孩子,老师会尽可能兼顾,如果你们班里是七八十个孩子,那就更呵呵了。一二年级的数学很简单,孩子似听非听的,再加上生活中的积累,完全可以应付,但随着年级升高,这些不会听讲的孩子就是潜在的学困生。
所以,在我身边的老师群体中,几乎没有人让孩子上幼小衔接班。
但并非什么也不学,而是在生活中积累大量的经验和技能,我们会尽可能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而关于幼小衔接的一些具体建议,我也在前面的文章中写过,大家可以翻看(
幼小衔接班,到底要不要上?!最客观的解读在这里~
)。
今天分享的这本书
《葛小大的一生》
,不同于之前所有的《汉声数学图画书》,
这本书的开篇异常有趣,而作者也直接说是给我们播放一部影片
。我给好几位小朋友读过这本书,开篇部分,他们都是笑的前仰后合。但是,笑过之后,我们还是要一起探究它内在的数学知识。
这本书主要借助星期,来讲解有限数系的循环,但这个专业名词,学龄前的孩子理解起来太难了,我们不需要阐述,只需要带着孩子去发现星期里面藏着的秘密就好。
开篇有趣的故事会引发孩子思考:这个故事有什么问题呢?葛小大的一生为什么如此短暂,却做了那么多“大事”?对啊,故事中只说星期一、星期二......却没有说清楚是哪个星期一、星期二......。
以星期二为例,往后数7天,又回到星期二,如此循环下去,总会不停的出现星期二。接着我们就可以给孩子介绍日历和星期钟,书中关于星期钟的制作方法很详细,有了这个圆形的转盘之后,孩子去体会一周的循环就变得直观起来:总是转七天,又回到星期几。
我们重点是
通过日历,带着孩子去发现“星期”里面藏着的规律。
1、一周有7天,日历是以7天为一行(即一个周期)进行排列的;
2、横着观察日历,相邻的日子相差1(即每次增加1);
3、竖着观察日历,任选一个星期一,每次增加7天,还是星期一;
4、每月的最后一天日期,就是这个月有几天,每个月份的天数不同,有28天、29天、30天、31天四种情况。
当然,孩子是天生的数学家,他们肯定还会有我意想不到的发现,我们家长要做的是给予正确的引导,然后让他们天马行空的展开想象。
了解了这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后,我们要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关于年月日,你有哪些疑问呢?
孩子可能会问:
为什么叫年、月、日?
一年为什么有12个月?
为什么每个月的天数不同?
为什么2月有不同的天数?
我们都说一年是365天,怎么还有366天?
这些问题,是我们在这本绘本,以及将来孩子的数学书中都找不到答案的,但我却觉得这些问题值得家长带着孩子继续探秘,让他们加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所以,还等什么呢,看完今天的视频后,快去寻找各种科普资料,带着孩子,甚至还有你自己(上面这些问题,你能回答出几个呢?),更进一步去了解年月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