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爱马仕官网,趁着活动,没要配货抢到了一个爱马仕入门款的女包,觉得自己买到了物美价廉的好东西,一下子赚到了好几万的感觉。
因为购买爱马仕包,买的并不是包的实用性,而是它背后所代表的个人社会地位和财富象征。
例如,哪怕女明星背的是高仿包,别人也会以为是真的,因为她在其他方面的消费与这个包相匹配。
而像她这样的普通工薪阶层,即便花了大几万抢了个真包,别人也会觉得是高仿,因为她在其它方面的消费与之不匹配。
实际上,如果真的想买到物美价廉的好东西,最好能了解一下全球消费主义的发展历程。
看看商品是如何从以实用价值为主,逐渐发展到以交换价值为主,再到如今以彰显个人社会地位、财富和品味的符号价值为主的。
到1800年,全球仍然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即便在最富裕的国家,农民也占据了人口的绝大多数。
农民们通过耕种获得粮食,收集石头、木头和黏土建造房屋,自己缝制衣服,制作工具。
尽管也有一些分工,比如有人负责种地、有人则担任工匠,但这种分工仅在极小的范围里存在。
人们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产出很低,几乎没有剩余产品,因此也就不可能从事商业活动。
而且即使有剩余产品,因为交通条件的落后,也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商品流通,所以,
此时人们主要关注的就是物品的实用价值。
但随着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巨大提升,以及交通条件的根本改善(道路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的进步),剩余产品越来越多,而且也越来越容易进行流通,
物品的主要价值就从实用价值渐渐变成了交换价值。
例如,人们种植葡萄酿酒,不再是为了自己喝,而是为了卖出去挣钱,挣到钱再去购买一些不由他们生产的商品。
这种新的经济模式,在方便和丰富了所有人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新问题:
人们对自己使用的物品越来越陌生。
物品不再是劳动的直接产物,人们不再了解这些物品的生产环境、制作过程,展示在人们面前的商品愈发变得陌生而神奇,商品在这种掩盖之下被美化了。
尤其是当商品经过精美包装,陈列在线下橱窗或线上店铺供人挑选时,它们显得更加脱俗、纯粹,令人愉悦,在消费者的欣赏和幻想的眼光下变成了奇妙之物。
这就导致
社会变得越来越拜物,消费品的本质也凝结在这种对商品的拜物情结里。
敏锐的资本家们抓住了这种需求变化,于是开始在品牌上做文章。
品牌商开始利用广告影响消费者,将一系列想法和价值纳入产品中,而这些想法和价值从本质上说与产品本身是不相干的。
这个过程是拜物的,甚至有一点宗教的感觉,品牌用图腾的方式投射出了力量和价值观。
《消费文化与现代性》
(Consumer Culture and Modernity)
的作者唐·斯莱特(Don Slater)认为:
“商品拜物的思想使交换价值不仅以事物本身的自然属性来决定,还掺杂了一系列社会和文化价值。
这也是广告的常见表现手法,
广告里的汽车不是一件实际生活中有使用价值的人类劳动产物,而是阳刚、刺激、地位和新潮的载体。
消费者要想成为那样的人,无须做出任何自我提升的努力,只需要通过抽象化的购买和占有就能让自己拥有这些特质。”
在产品以实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为主的阶段,产品的意义取决于它的稀有程度、复杂程度和有用程度。
但到了产品以抽象的符号价值为主的阶段,资本家得以人为地为产品注入符号。
有了符号资本和品牌资本,一家公司就可以把成本只有几便士的衣服卖到几百美元,从而攫取最大化的利润。
*注:以上内容主要参考自安东尼·加卢佐所著的《制造消费者:消费主义全球史》一书。
而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在被资本家一本万利地大肆收割自身本就不多的财富时,还对此甘之如饴,甚至甘愿刷卡或借贷来提前消费自己原本负担不起的商品。
例如,前文所说的爱马仕女包,靠着一个Hermès的标,一个成本1000多元人民币的包就可以溢价到几万、甚至十几万,更高端的鳄鱼皮铂金版甚至能到上百万。
即便如此,还是有无数的女性挤破了头在抢,因为爱马仕故意搞“饥饿营销+配货政策”。
你想买一个10多万的包,还得先买10多万的其它配货才有购买资格,然后再经过或长或短的等待时间,柜姐才会告诉你,终于有货啦,你可以掏10多万啦。
爱马仕之所以能在全球将这招都玩得很溜,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抓住了消费主义的最大本质:
商品拜物的核心不是物品本身,而是物品的符号所代表的身份地位、财富和文化品味。
清楚了这个本质后,我们在全球消费主义的当下,要买到物美价廉的好东西就简单了,抓住以下三个关键即可:
符号价值,指的是商品所代表的社会地位、身份象征和文化意义等非物质属性,强调的是商品的象征属性。
符号价值主要满足的是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和社会认同感,而非实际的实用需求,因此价格通常会有较大的溢价。
例如,爱马仕女包代表了你是一个既有钱又有品味的女性,因此价格可能会溢价几万至十多万人民币。
奔驰大G的汽车代表了你既有经济实力与社会地位,同时又有独特个性与审美品味,因而价格溢价百余万至两百多万人民币。
但有时候我们过于追求这种符号价值,反而忽视了商品本身的实用性和自己的实际需求。
就像爱马仕某些款式的包既怕水又怕磨,背着时得小心翼翼,反而失去了包的实用价值。
因此,如果你想买到物美价廉的好东西,首先就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观念,舍弃过于追求符号价值的行为。
因为你的这种行为,往往不是因为你想要,而是被资本家们通过社会工程(操控群体意识的方法)和符号工程(通过广告宣传催眠)诱导出来的。
而且,舍弃符号价值并不是要我们放弃品质生活,而是要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消费,不被广告和媒体所左右,真正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来做出最合适的消费选择。
这样,我们不仅能够节省不必要的开支,还能过上更加真实、自由的生活。
市场上有很多品牌溢价较低甚至白牌的产品,它们或许没有炫目的品牌标签,但实用性与大品牌产品完全相同。
这些产品完全能够满足你的使用需求,而且无需支付额外的符号价值费用。
例如,我2012年在给上汽做咨询时,知道了上汽集团旗下有一个专门的零部件品牌APSIS。它供应的汽车零部件,跟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原厂的零部件来自同样的工厂。
唯一不同的只是零件上的Logo,不是大众或通用的logo,而是APSIS的logo,但价格就便宜了很多。
如果你拥有上汽大众或通用的汽车,在保养和维修时,用APSIS的零部件,质量完全相同,费用却会省上不少。
当然,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购买品牌商品,以传递出自己的身份地位或文化认同。
比如,选择品牌的基础款或经典款,这些款式不仅价格相对亲民,而且使用寿命长,不会像某些时尚款那样迅速过时。
博弈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指的是商品在市场中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的比例关系或价格,强调的是商品的经济属性。
它反映的是商品中所包含的抽象劳动量,通常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并且可以跟其它商品等量交换。
例如,一公斤香蕉6元,这个6元代表的是种植出一公斤香蕉所包含的劳动量的价格。
你可以卖了这一公斤香蕉,换回6元钱,然后拿这6元钱去买三个茶叶蛋。
交换价值既然是商品的相对价值,那么它的价格就一定会围绕实际价值上下波动。
所以,要买到价廉物美的好东西,我们就可以通过博弈,将想购买商品的价格压到其价值之下。
而且现在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有不少专门的比价网站,汇集了主流网上商城的报价、促销信息和历史价格走势,帮你快速找到价格最低的购物平台。
例如,慢慢买、购物党、比一比价、什么值得买、我查查这些。
此外,批量采购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特别是通过像1688这样的批发平台,你可以享受到更加优惠的出厂批发价。
商品的价格是围绕价值在波动的,你可以选择在价格低点时再出手购买。
比如,反季节购买就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在冬天购买夏天的衣服,或者在夏天购买冬天的暖心物品,往往能够享受到更加实惠的价格。
或者在618、双11、双12这些优惠力度大的购物季购买。
现在,很多商家都会提供各种内部优惠券和返利活动,我们只需要稍加留意,就能轻松省下一笔钱。
关注促销活动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在商家进行促销时,你也能捡到不少“宝贝”。
在购买商品时,你可以尝试与商家还价。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毕竟,省钱才是硬道理。
假如你处于优势地位,还可以利用竞争关系,让多个供应商相互竞价,然后从中选择最优者进行购买。
除了上面四种主要的博弈技巧,你在超市购物时,还可以多看看高处的货架或者弯腰看看底层的货架。
这些地方的商品往往溢价较少,是“宝藏”,因为它们的价格比实际价值高的不多,甚至可能低于实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