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研究院
【腾讯研究院 ★ Tencent Research Institute】 网聚智慧,连接世界!网罗互联网前沿理念、传递互联网发展声音、汇集互联网研究成果、推动互联网法治进程。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研究院

SNF倒计时·3|我们是如何完成这场名叫“斋戒”的牛掰实验的?

腾讯研究院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6-28 17:41

正文

 

社交斋戒·展

 

倒计时3天

 

过去的半年中,互联网圈里大事似乎不少,先来考考你!


1.柯洁对战AlphaGo,最终AlphaGo胜出,柯洁vsAlphaGo 比分为:__:__

2.勒索病毒“wanna cry”席卷全球,该病毒要求用哪种支付方式___支付赎金

3.2017年3月,共享单车公司首遭索赔官司,是____公司被用户告上法庭

4.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知道自己老婆漂亮的CEO是___

5.哪项共享业务让王思聪和陈欧互怼?


如果上面热点都错过了,那就千万不要错过接下来互联网圈即将发生的这件大事:


“社交网络斋戒实验”研究报告发布会

暨主题展览


先来提前认识一下这场实验的主创们……


项目时间轴

2016.12-2017.7

主试招募

被试招募

筛选调查

前测预热

基线测查

被试分组

干预周期

深度访谈

数据整合

撰写报告

成果产出


研究设计

1

实验干预

为期15日,每日使用微信不超过30分钟。

理想状态下的“斋戒”是彻底不使用。但这对微信研究存在困难:对许多人而言,微信牵涉到一些重要信息源和必要沟通。本实验将调整为“尽可能少使用”,经预实验考量后,最终设定为每日使用时长不超过30分钟。

获取每日使用时长,每日晚8点截图汇报

微信使用时长可通过第三方软件或手机自带功能进行查看。被试每晚8点收到短信提醒,将当日使用数据进行手机屏幕截图后发回。

这一机制的作用有二:其一,通过获知精确的使用时长,可对斋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其二,汇报数据可作为一种监督机制,激励被试更好地执行斋戒。


2

数据收集

量化研究

预调查与基线测查:实验前对被试进行预调查,评估人口学特征、微信使用特征、参与意图等;并在斋戒前进行4日的“基线测查”,期间被试正常使用微信,并汇报使用时长,以此评估被试的初始使用情况。


分组前后测:参与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与控制组。15日斋戒期内,实验组接受干预(斋戒),控制组正常使用微信;干预前后,两组均进行测查(即前测与后测),测查内容包含幸福感等三类研究指标;分析各组前后测数据,判断影响是否发生。



详细测查指标如下:

①主观幸福感:情绪+生活满意度

主观幸福感可通过“情绪+生活满意度”整合评估(情绪代表幸福感的情感层面,生活满意度代表认知层面)。本研究采用邱林修订Watson的积极与消极情绪量表(PANAS)和Diener的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进行测查。


②疏离感

采用Jessor的一般疏离感量表(GAS)进行疏离感测查。


③工作/学习投入

采用简化版乌特列支工作投入量表(UWES)进行测查。由于被试包含学生群体,量表中所有“工作”均替换为“工作/学习”。



质化研究

质化研究被试将与实验组接受完全相同的斋戒和测查,但需额外执行两项工作:

日记:参照指定模板进行每日记录,涉及每日生活经历、社交情况、斋戒感受等;

深度访谈:在斋戒中期及后期接受1-2次深度访谈,访谈内容涵盖个体特征、使用行为、斋戒经历、影响与改变等多方面。


需指出,经过日记和访谈,质化组被试将深度参与到研究中,不免对后测结果产生干扰。故质化组的测查数据不纳入量化分析。



执行一览

被试招募

在北京地区招募实验被试,通过微信公众号、论坛贴吧、校园海报途径,共计报名177人;筛除后,预约见面会100余人。


见面会

线下见面会包含:实验简介、前测问卷填写、操作说明。实际到场88人,会后3人退出,85人进入正式实验。


实验执行

85位被试中,22位参与质化研究,其余随机分为实验组32人,控制组31人;实验期间控制组3人退出,其余全部完成。


数据回收

实验组与控制组共63人,一共回收前测数据63份,后测数据60份;质化组22人,回收日记20份,完成访谈31场,单次访谈约为1-1.5小时。


被试概况

1

人口统计特征

被试总体中,男女比例约为1:3,女性较多;学生与非学生比例约为3:2;平均年龄在25-26岁之间(M = 25.64,SD = 5.262),以20-29岁区段最为集中(80%),最高年龄44岁,最低年龄18岁。


非学生群体中,月收入在5001-20000元的占83.4%,百分比加权计算后人均收入超过10000元;行业分布方面,IT/通信/电子/互联网类占27.8%,整体较为均衡。


学生群体中,本科/大专及以下16人,硕士25人,博士8人,整体教育程度较高;专业分布较为均衡,理工类稍多(20人,占比40.8%),社科相关专业人数有限。


2

微信使用特征


基线测查中,被试的每日微信使用时长平均为107分钟(M = 107.20,SD = 61.81)。被试平均微信好友数量为456位(M = 456.25,SD = 341.371)。最低为69位,最高为1845位,受到高位极值的影响较大。各功能的使用情况,即时通信占总时长的43.8%,朋友圈占30.3%,公众号占23.3%,其他占2.5%(包括支付、扫码等)。


局限性反思

1

样本偏差、参与意图与需求特性

本实验被试的人口特征总体符合主流人群,但依然存在一定的样本偏差。如女性多于男性,学生较多于非学生群体,收入水平和教育程度水平偏向精英。其中学生群体比例值得注意:本实验中学生与非学生比约为6:4,但由于学生占社会总体比重较小,相较之下实验结果可能包含了较重的学生属性。具体而言,学生群体的娱乐性使用可能更多;对于弱关系的理解和需求与在职群体不同;学习场景的分心问题可能比工作场景更重等。


参与意图是另一个需重点关注的问题。调查发现,约三成被试明确为了减少社交网络使用而来。有此需求的人多为重度用户(前期测查也印证了被试整体略偏重度),使用中受到的困扰较多。如对斋戒抱以好感,干预本身满足了其诉求,就更易获得正面感受和评价。因而实验结果可能体现了更多重度用户的反应,存在一定的“虚高”风险。


需求特性(demand characteristics)是实验法的普遍问题。被试若揣测实验目的,认为斋戒后应当变好(或变坏),测查结果则会受到一定影响。

 

2

实验规则与干预强度

有效干预是影响产生的前提。但为保障可行性,实验的干预规则作了一些折中:


其一,限制使用并非完全不用,由于存在每日30分钟的可用时长,使得微信使用的影响是不完全受控的。例如,一些重要的沟通联络将首先被满足,如此类行为受限,对正常生活将造成困扰,长此以往,对主观幸福感和工作投入的消极影响则可能发生;

其二,斋戒周期为15日,并非一个长效的阶段。情绪、工作投入等状态性指标较为易变,但对于疏离感、生活满意度等特质性、稳定性指标而言,未受影响不等于无关联,可能是干预强度不足以使之发生显著改变。

 

3

斋戒的影响与社交网络的影响

本实验出发点是探讨社交网络使用的影响,由于社交网络早已“干预”了我们的生活,实验采取了反向干预(不使用)操作。但其实,不使用的状态不等于未使用过的状况,因为在过往使用中,一些内在和不可逆的影响可能已经发生。如,无线上社交时,我们的线下社交可能较为丰富;而斋戒社交网络后,虽缺乏社交,但主动寻求线下社交的人并不多。社交网络已经培养了我们如今的社交模式和意识,这是短期斋戒所难以涉及的。


总的来说,斋戒实验对短期状态性影响有较好的反映,如需对更为长效、内在的影响进行评估,通过追踪调查进行早期介入或是更好的方式。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视频均为S-Tech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络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