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经网
财经网微信,用财经思维勾搭一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有限次重复博弈  ·  截至 11 月 9 ... ·  昨天  
第一财经  ·  张文宏最新发声!事关长新冠 ·  4 天前  
股市荀策  ·  【海通策略】全球市场流动性周观察 ·  5 天前  
陶博士2006  ·  241118 陶李满天下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财经网

中国武术,也许从来就不是为打人而生

财经网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5-02 20:47

正文


一场以个人名义进行的约战,激起了酝酿已久的“血雨腥风”。随着太极拳师魏雷被格斗大师徐晓冬在20秒之内击倒,中国武术被放上了“拷问台”。

                                   

        

作为未来最有可能跻身世界格斗舞台的项目,太极拳是中国功夫的代表。太极拳师输掉比赛,难免会有不少人质疑中国功夫是否真的不堪一击。


目前,此事仍在进一步发酵中。多名太极拳传人向徐晓冬下了战书,意欲一决高下为太极正名,徐晓冬也已接受挑战,但表示只和掌门人打。中国传统武术是花拳绣腿还是有真材实料,不可一言以蔽之。查古可以知今,在探讨传统武术是否有用之前,对其起源与变迁的考究具有必要性。


 先秦:“侠以武犯禁”的时代


中国武术在先秦时代初具形态。


舞蹈与古代武术关系密切,商周时期军队利用“武舞”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从这点可以看出,武术最早的萌芽与军事活动密切相关,同时它又是一种充满仪式感的事物。



周武王演练武舞


当时的武林高手是一帮什么样的人?韩非子·五蠹》记载,先秦时代“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巧妙地描述了当时的游侠状况。


作为分封制国家,先秦有很多列国诸侯与贵族,各守一方。为维护自身安全与利益,这些贵族培养或雇佣了一些“侠客”,用来执行复仇、刺杀等任务。这些凭借武力吃饭的侠客需要有过硬的武术才能谋生,这里的“生”一指生命,二指生活。


正因为有这样的一批人在,当时武术的技击性得以保持较高水准。


除这种技击性外,先秦时期的武术初具观赏性、表演性。战国之前,角力也属于古代军事文化范畴。《礼记》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


但《汉书·刑法制》记载,“春秋之后,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示,而秦更名为角抵,先王之礼没于淫乐中矣。”这表明到战国时代,中国已有类似“角斗士”的职业存在,两两相斗,以供观看欣赏。

秦汉南北朝:武士阶层走向消亡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中国。中央集权的大一统体制逐渐建立走向稳固,与之相伴发生的则是侠客的不断远去。


事实上,迄至汉代,社会上仍有游侠群体存在,具体可见《史记》中的《游侠列传》。他们多出身平民,或为私斗、或为主雇,有些甚至只是为除暴安良的个人理想……但终究被铲除殆尽。


一方面,封建贵族退出历史舞台,原本为其效力的武士集团失去主雇。另一方面,高度集权的中央不允许民间武力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当今世界最顶尖的两大综合搏击赛会UFC和K-1所在地,美国和日本长期保持了武术传统、保留了武士阶层。


欧洲骑士制度一直到近代才终结,西方人的尚武、决斗之风一直延续了下来。日本的武士制度也一直持续到明治维新才终结,日本成为东方世界最尚武的民族,发展出所谓“武士道”。


秦汉以后,民间武士群体走向消亡,但中国武术并未停下发展的脚步。


表现之一为武术活动内容更加丰富。秦汉以来,盛行击剑。随着“宴乐兴舞”习俗的流行,手持器械的舞练时常在乐饮酒酣时出现,《史记·项羽事纪》记载的“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便是佐证。


公开资料显示,汉时,有了剑舞﹑刀舞﹑双戟舞﹑钺舞等。这都说明,汉时的武舞已有明显的技击性,有招法,又多以套路的形式出现。


表现之二为武术呈现出一种艺术化的发展趋向。角力在广泛吸取了诸如舞蹈、杂技、戏曲等文化内容基础上,形成了规模庞大而奇技异异的角抵戏。                     

                         

唐宋元:民间商业武艺组织蓬勃兴起


唐末至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市民阶层形成。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武术也有了商业性质。


由于商业繁荣,出现了各种浪迹江湖,习武买艺为生的“路歧人”,目的很简单,赚点钱。


当然,前提是当时的政治环境允许这种行为。


宋元时期,由于战乱频繁,尚武的社会风气进一步促进了武术的生长。宋代武术颇受统治者重视,选拔士兵、将领皆以武为准, 这样必然促进了武艺的发展。双方为了打败对方,都力争改善和丰富武器的种类,在宋代已出现了十八般兵器之说。



当时也出现了很多习枪弄棒的“英略社”,习射练习的“弓箭社”等民间结社的武艺组织。武艺高强的人也可以上街“卖艺”,拳术套路已经成为拳师传授武艺的主要内容,甚至还出现了以表演套路为职业的女艺人。


宋元时期还出现了比较完备的拳棒擂台赛,有了裁判,有了比赛的规则,有了比赛的奖品,这是商业性武术比赛最早较为完善正式的雏形。


明清:以政治为目的民间结社出现


元朝和清朝是少数民族统治的时期,当时的统治者分别下达了禁武令,严禁民间练武。不过“武”指的是刀枪棍棒等兵器。所以,大家开始练拳。


清朝的“禁教不禁拳”政策更将习武风尚推到了极点。据《义和团档案史料》,光绪二十六年四月,直隶总督荣禄在奏折中曾写道:“良民农隙讲武,练习拳棒,自卫身家,原为例所不禁。”


帛画导引图(复原图,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


古典武艺继承者周亮曾在接受腾讯文化采访时表示:


这个时候(禁武令下达后)出现了南拳北传的现象,《一代宗师》讲拳南传,其实清朝最初出现的是南拳北传,因为很多精英人士不愿意接受异族的统治,往南走,他们参与了郑成功或者是吴三桂在福建沿海和云贵图谋的反清复明。


但是当时清政府已经完全控制了中原大地,这些反清复明人士开始建立起黑社会组织,所谓的堂口、帮口、红花亭、天地、洪门,然后他们在全国各地出来派人下来教拳,教拳不是目的,建立民间组织才是目的。



从先秦时期的初始形态到秦汉南北朝的发展,从唐宋时期的完善到明清两代的繁荣,中国武术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政治烙印,也具有搏击之外的功能属性。

近代:变身成体育项目


顺应时代变化,武术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民国时期,武术一度被称为“国术”。民间出现了一批拳社、武士会等武术组织。1927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


1928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不到一年,就在南京西华门头条巷6号设立了中央国术馆,此后将它发展成一套从中央到县级的武术推广体系。国术馆的宗旨是培养师资、推广武术、审编教材。



当年10月,国术馆举办了第一场全国武术国考。以打倒对方为胜,规则较为开放。


1936年,中国武术队赴柏林奥运会参加表演。


据FT中文网报道,令人遗憾的是,传统武术的技击含义一步步丧失。中国乡土秩序“差序格局”的特点在武术中的表现便是内外有别,数不清的武术在保守的思想观念驱动下因没有继承人而失传。


近代以来火器进入中国对传统武术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民国时期中国武术界的自信心跌入谷底。


可事实上,火器出现对传统武术的打击是具有不分国别的普遍性的。那为何跆拳道、泰拳、柔道能够保持自身的技击性?


建国后:走向软竞技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得到了蓬勃发展。


1956年中国武术协会建立了武术协会、武术队等,形成了空前广泛的群众性武术活动网,为武术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1985年,在西安举行了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并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委会,这是武术发展中历史性的突破。

1987年横滨举行了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标志武术走进亚运会。1990年武术首次被列入第十一届“亚运会”竞赛项目。

1999年,国际武联被吸收为国际奥委会的正式国际体育单项联合成员。



但在向现代体育转型的过程中,中国武术逐渐放弃了搏击的性质,走上了体操这一类软竞技的方向,即表演打分,而不是直接对抗。


而竞技化既是消解武术整体性的过程,亦是一条去文化之路。


传统中国武术在现代化进程中被分解,“套路”部分显得十分尴尬,它们和体操、跳水一样被划入技能类项群。而另一部分“散打”则被划入格斗项群。武术就这样被分解了。


伴随着技击性的走弱,其观赏性在不断增强。无论是活动表演还是荧幕影视剧,中国功夫越来越“燃”。


回溯中国武术发展史的一角,你看到了什么?


其一,它从来不是为“打”而生,而是具有多重功能属性的事物——观赏性、技击性、强身健体性,更重要的是,它是特定时代下部分人为达到商业目的或政治目的进行结社的工具或幌子。


其二,中国武术的每一次发展与变革,都有特定的历史和政治背景,它从未“自由”过。在每一个重要关头,时代会为它做出选择。


武侠小说让太多中国人怀有功夫梦,中国武术的变迁确实历经悠久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但是太极拳师败给格斗大师也是事实。众人质疑中国功夫是花拳绣腿,可这也许只是它背后历史和时代造就的必然结果。

           

财经网(ID:caijingwangwx)出品,转载请联系授权。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武术史》、时代周报、新浪体育、腾讯今日话题、搜狐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