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描述了关于银行挤兑风险、攻守策略、财政税负、市场叙事、内心贪念、机器人智能、历史观察以及全球经济和金融背后逻辑等多个话题。文章指出,在存款利率差异和挤兑风险的背景下,银行需要采取防守和进攻策略来平衡风险;财政税负要公平合理,避免压在中产身上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市场参与者会受到自身立场影响,需要数据跟踪来揭示真实情况;个体贪念和心理补偿机制需要公平对待和解决;机器人智能和暴力值需要平衡,以确保其良性运行;历史观察揭示了资源抢夺和内耗的问题。最后,文章推荐了一个星球,提供有关全球经济和金融背后逻辑的有意思书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银行挤兑风险与策略
在存款利率差异背景下,银行面临挤兑风险,需采取防守和进攻策略。防守策略包括限制取款、降低风险等,进攻策略包括拉客和奖励忠诚等。
关键观点2: 财政税负的均衡与合理
财政税负要公平合理,避免集中在中产阶层身上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国债的风险定价和市场认知变化反映了宏观财政和金融市场的发展。
关键观点3: 市场叙事与数据跟踪的重要性
市场参与者易受自身立场影响,需要数据跟踪来揭示真实情况。即使市场短暂偏离基本面,最终仍会回归基本面。
关键观点4: 贪念与心理补偿机制的探讨
个人贪念和心理补偿机制问题需要通过公平对待和解决来改善。文中通过故事揭示了不公平现象的后果和补偿心理的需求。
关键观点5: 机器人智能与控制的平衡
机器人智能和暴力值需要平衡,以确保其良性运行。对机器人的操纵和谋杀计划提醒人们要关注机器人的智能管理和控制问题。
关键观点6: 历史观察与全球经济金融背景
历史观察揭示了资源抢夺和内耗的问题。全球经济和金融背后的逻辑值得关注和学习,推荐了一个提供有关此方面的书籍的星球。
正文
1、假设有两家银行,A银行给出的存款利率是4%,B银行给出的存款利率是2%,储户在衡量风险差不多的情况下,就会愿意把钱存到A银行。
这对于B银行来说是巨大的挤兑风险,所以B银行决定“取现管制”——即每人每年只能转出5万元——以降低自身的风险。
除此之外,整个策略还包括——
但这些都是防守策略。随着时间流逝,效率或降低。
所以一段时间内,B银行还要注重进攻端——即拉客。只要净流入的规模能保持住,就能缓冲流出的压力。
进而拉客的人,成为了B银行关注的重点,既要奖励他们忠心,又要防止他们变心。
其实还有一个进攻手段,就是与其等A银行的存款利率降下来,还不如采取点方式攻击它,只是要非常小心,不能留下把柄。
2、关于攻守,饭桌上也有博弈。
一桌人,你照顾的很好,给每个人夹菜,大家都夸你客气。
结束后,伴侣问你——今天你哪根筋搭错了?
你反问:不把我们不喜欢的菜先给他们吃饱,我们怎么能把喜欢的菜都吃到自己的肚子里。
伴侣挽紧了你的手。
心却想:以后我得小心点。
3、巴菲特最新的股东信,强调了企业交税的重要性,点了那些不喜欢交税的大佬们。
这逻辑很简单,如果大家都想要少交税,多把利益揣在自己的口袋里,那么在宏观财政体现就是“收入疲软”。
税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有一个均衡税负水平。并且要公平合理。
如果这些税负结构性的压在中产身上,那么资产结局呈现的一定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因为做富人、做穷人都有各自的好处,只有中产在挨打。
于是BTC和黄金的机会在这些年就抬升了。(分别对应强风险和避险两种需求)
换句话说,国债所谓无风险的认知(质)在下滑——风险被计价。
普通人总是从一个陷阱走向另一个陷阱。
4、债的卖方,总是会强调房地产走弱;
股的卖方,总是会强调房地产拐点企稳;
你持有(下注)什么,一般总是会下意识的去寻找/相信有利于自己的叙事。
尽管有些叙事看起来很别扭。
这时数据跟踪就很重要——即使市场短暂的偏离,也会回归基本面。
5、天庭的J委找到申公豹,质问他——你为什么贪?
申说:因为无量仙翁贪。
J委:你就反映你自己的问题,不要乱攀扯。
申说:你问我原因,我回答了。因为不公平是从这个裂缝中开始的,所以我也有补偿心理,我需要从下方得到补偿。
J委:你还说?
申说:如果要改变我的心态,那么应该从这个裂缝着手。
6、看了《完美伴侣》,机器人比人容易操纵得多了,还可以执行自己的谋杀计划——
除非——主人,不小心让机器人听到真相。
那么只能赶紧在APP中把机器人的智力和暴力值都降到0。
保证它们“只谈付出,不求回报”。
7、历史老师问小明,你怎么上课在睡觉。
小明回答:历史不就是两件事,一件事是小部分人抢夺资源,抢来抢去,另一件事是大部分人在资源里内耗,耗来耗去。
老师:你给我出去。
小明:你又在耗我了。
震撼不?中美各自的贫富差距对比
对着Dalio新作照镜子
欢迎加入星球(两个星球已超过6000人,超百本有意思+不能买到的书;日更;让你快速了解全球经济和金融的背后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