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
全球瞩目的天下网商大会
即将在杭州盛大举办。
2017年,
也是网商迎来
全新技术和商业环境、
电子商务持续深化发展的一年。
为此,
阿里研究院将通过
对既往九份网商发展年度报告的梳理,
全面解读
网商这一全球最大商帮“从哪里来”。
同时,
后续我们也将
发布关于网商“向哪里去”、
也即网商未来发展的十大预测。
敬请关注!
谁是今天全球最大商帮?
犹太商人?
浙商?
晋商?
都不是。
近20年来,
借助互联网实现了异军突起的网商,
才是今天这个星球上的最大商帮。
过去10多年来,
他们已经演绎出了
一幕波澜壮阔的商业传奇。
网商的缘起
1999年前后,8848、携程网、易趣网、当当网等一批电子商务网站先后创立,共同为网商群体营造了发展环境。
同年,阿里巴巴正式创立,意味着推动网商发展的关键力量——电子商务平台正式诞生。以B2B领域为开端,中国网商发展开始走向第一波高潮。
2000年10月,阿里巴巴推出“中国供应商”服务以促进中国卖家的出口贸易。
2001年8月,阿里巴巴又为国际卖家推出国际站“诚信通”会员服务。
2002年3月,阿里巴巴中国站推出了“诚信通”会员计划。
这一服务的推出,有助于从事内贸的中国中小企业接触和使用电子商务服务,有助于网络诚信的发展。
2003年更是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先后出现了促进网商发展的三大事件。
2003年5月,个人网上交易平台淘宝网推出,网商发展迎来了在C2C领域的第二波发展高潮。
10月,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推出,成为了助推网商跃升的重要力量。
10月,阿里巴巴推出交流软件工具“贸易通”,买方和卖方由此可以实时沟通。
这一在今天看来也许不起眼的创新,实则是网商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大事件,它极大地促进了网商之间的相互交流,而这种交流则是网商作为一个群体能够涌现出来所必需的工具。
随着当时各种因素的汇聚,“网商”概念的出现已经是呼之欲出。
2004年1月,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正式提出了“网商”概念。
这一概念的提出,
标志着网商群体的发展由此开始进入社会主流视野
。
同年6月,第一届网商大会在杭州成功举办。
也是在这一年,第一份网商研究报告《
2004网商冲击波——中国网商研究报告
》正式发布。
新环境呼唤新网商
那么,2017年的网商又面临着怎样的发展环境?
刚刚过去的2016年,从多个方面来看,都称得上是全球新经济发展的关键一年,这一年为全球网商在2017年的新一轮大发展,创造出了全新的发展环境
。
比如:
-
从人口看,2016年前后全球网民已经超过了
30亿
,这意味着全球约一半人口实现了向未来新大陆的迁移。
-
从技术看,以AI领衔的“云大智物移”的新技术群落在2016年继续高歌猛进,尤以AI的跃变令人最为印象深刻。
-
从资本市场看,2016年8月,五家互联网科技公司,历史性地占据了美国股市的TOP5。
-
从组织方式看,阿里巴巴零售平台年成交额超过
3万亿
元,比肩零售巨头沃尔玛,平台模式、平台组织、平台经济、平台治理都显示出了相比于“公司”的更大活力。
面临这一全新环境,网商群体将走出怎样的未来之路?
在回答“向哪里去”的问题之前,不妨先回顾一下“从哪里来”,也即过去10多年来网商是怎样走过来的。
为此,阿里研究院将通过对九份网商发展研究报告的梳理,对此进行全面回顾。
全景记录:九份报告,九大主题
网商是如何浮出水面的?
2003年,阿里巴巴布局淘宝、eBay并购易趣、Yahoo与新浪合资成立一拍网、新浪收购云网、腾讯进军电子商务、Amazon收购卓越……,电子商务发展全面加速。
在这一环境下,继网民时代和网友时代之后,“网商时代”开始成为互联网世界新的主题。
网商的来源有两大途径,一是传统商人跃迁成为网商,二是网民/网友转化成为网商。
网商概念的提出,反映了互联网世界主题的变迁,意味着互联网应用主体及其需求发生了变化。
阿里巴巴2004年6月12日举办的网商大会,则是中国网商群体第一次大规模浮出水面。
快速成长和变化中的网商是怎样的生存状态?
研究发现,在当时:
-
中小企业是网商群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网商的规模在
100人以下的占了85%
左右;
-
企业中,专人负责、专设部门的情况开始出现,个人卖家中兼职也开始向全职转型;电子商务人才在当时极为稀缺;
-
网商区域集群现象比较突出,东部沿海地区的网商发展基础相对较好,中部地区的湖北、湖南比安徽的网商数量高出不少;
-
网商集群以电子商务平台为中心的情况非常突出,约40%的被访网商经常在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论坛里活动;
-
网商之间的生态化连接进一步加深,一部分网商开始形成产业链和利益共同体。
快速发展的网商在规模和影响力上有什么展现?
2007年是继“浮现”和“生存”两个阶段之后,网商迅速崛起的一年,主流化态势已经日益显著。
表现为四个方面:
-
数量和交易量迅速扩大
。2004 年以来,中国网商数量从
400万
增长为超过
3000万
。
-
网商的交易规模也有所提升
。2007 年上半年淘宝网总成交金额突破
157亿元
,接近2006年全年成交额
169亿
元。
-
主流化态势显著
:从边缘企业到主流企业,由沿海地区向内陆扩展,行业分布由轻型化转向轻重均衡。
-
多元化格局显现
。不同规模和实力的网商,需求和利益都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
-
社会经济影响力日益显著
。网商发展带动了支付、物流等领域的创新发展。在促进就业、资源节约和帮助弱势人群等方面创造的社会效益也日益显著。
截止2007年第一季度,淘宝网已经为社会直接创造了超过
10 万个
就业岗位,间接拉动的就业机会更多。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网商的发展呈现出了什么特点?
2008年的网商群体,一方面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则迎来了网络零售开始爆发的大好形势。
这一年里,网商的生态化、抱团化,有了持续的深化,出现了大规模的商业生态现象,如:
网商物种日益丰富;核心平台的开放全面加速;网商之间出现了知识分享、组织协作、资金联保等方式的大规模协作;“网商服务网商”的网商自我服务体系也开始走向产业化……
。
这种大规模的生态化联系与深度协同,标志着网商群体的生存基础更加坚实,网商群体内外的价值循环更加合理。
从1999到2009,网商走过第一个十年,拥有了怎样的整体样貌?
2009年网商发展趋向社会化:
电子商务覆盖了越来越多的社会人群;网商工作、学习、生活、居住一体化的形态越来越显著;网商社会影响力扩大也带来了高度的社会认可。
2009年,网货世界开始来临。
网货是通过网络渠道销售的商品,互联网对其生产方式、产品形态、价格构成、流通过程等属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2009年网规的发育也在加速。经过十年间的发展,网规的诸多特性已经越来越清晰。“诚信、分享、责任”是网规的三大特征。
网商、网货、网规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商业新世界,而从长时段的历史眼光来看,
2009年,一个新的商业文明也开始浮现:“开放、透明、分享、责任”是它的内核,“网商、网货、网规”是它的支柱,“信息时代的商业文明”则是它的时空定位与演进方向。
在第二个十年的开始,网商又有哪些新趋势?
在走过近20个省市、上门访谈了100余家网商后,给我们这些研究人员印象最深的是:
随着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随着互联网对消费模式的重塑,随着80后、90后新人类日渐成为消费主力,2010年,个性化浪潮正在扑面而来!
面对海量个性化的消费需求,网商中敏锐的先行者积极探索,初步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
以多样的标准化商品满足个性化需求;标准化商品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商品模块化与顾客自助服务相结合;根据个性化需求去量身定制等。
一个快速接近万亿级的网络零售市场,为网商发展带来了哪些质变?
2010年,网商发展正在实现规模跨越,少数草根成长起来的网商,其销售规模正在突破十亿,网商自身的“企业家化”也比较突出。
2010年,网商发展还在更大范围内带动了全社会的发展。
在沙集镇、义乌青岩刘村、青川县,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农户+公司+网络”的模式正在扩散。
网商与产业升级、中国智造、产业链整合、品牌化等中国经济脉络,也实现了更紧密的相连。
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开始成为一种较显著的现象,组织和管理领域阿米巴模式、买手制等也得到了实践。
万亿级的市场,既是网商和亿万消费者共同创造出来的,也是催化网商进一步质变的沃土。
2010,网商发展正在跨越临界点,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开始进入沸腾时刻!
随着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的剧变,更多网商如何脱颖而出?或者:什么才是健康的电商生态体系?
网络零售的火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卖家加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