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十点电影
十点电影,分享电影圈里那些有趣好玩的精彩影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电影工厂  ·  这片删改后才敢播,看了绝对不敢出轨 ·  2 天前  
张小北  ·  🙏🙏🙏-20240918201441 ·  3 天前  
银幕穿越者  ·  中秋快乐🎑 ·  4 天前  
张小北  ·  //@阿顺://@作者李媛媛:找时间去看-2 ... ·  5 天前  
张小北  ·  //@Lsltmr://@jedicat:好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十点电影

“孩子要赢在射精前”?呸,是你们这届家长不行

十点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5-20 21:51

正文



我们从小应该都听过这句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但老妹儿一直以来都非常好奇,这个所谓的起跑线在哪呢?

作者:蝉主

来源:蝉创意(ID:chanchuangyi)

经作者授权发布


最近我看了一部TVB的实况节目《没有起跑线?》




看后直接刷新了我的三观,也改变了我对当下社会教育风气的认知。

 

“赢在子宫里、更要赢在射精前”


《没有起跑线?》透过追踪香港四个真实家庭,窥探香港近年教育生态的转变情况。


这些父母为了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惜一切,不计代价。


在我看来,这片是在对“唯考试论”家长们的一次凶猛的反讽。


其中最刷我三观的是正怀着二胎的孕妈Irene,当初没让他上婴儿游戏班,等到儿子参加幼儿班面试发现被同龄人“碾压”了,才惊觉儿子已输在“起跑线”。



有的妹妹14个月大已经回唱字母歌

但我儿子21个月只会BBBBB,所以叫他阿B



有了第一胎教育失败惨痛的经验,所以Irene在生二胎前就为其报读幼儿园筹谋,决定早一点让女儿适应竞争心态,发誓一定要让自己的二胎要“赢在子宫里”。



给宝宝做胎教,对着肚子教英文,怀孕期间就已经看了五六十家幼稚园。



屯门(地名)著名的幼儿园一年只收10名1月份出生的学生,所以屯门的母亲要自己的孩子入读好的大学,便要从排期生育开始准备,所以那里的人有个金句:


要赢在射精前

因为射精前先计算好月份

然后在一月生



看到幼儿园变成竞争这么激烈的地方,我觉得真心恐怖。


Irene的老公看到她这么忙碌、操心,他对教育问题也有自己的想法:

 

孩子要那么精干嘛

小朋友这么小就上学很可伶

 

 

但老婆在害怕,在恐慌,在紧张,在焦虑。


她因为自己手握着孩子命运的责任感而热衷于控制着孩子。所以残酷的竞争,从幼儿园就早早开始了。



“如果你不进步,就是退步”

 

我留意到片中一位学习花式溜冰的小朋友,说压力来自于自己:


如果你不进步,就是退步



这话没毛病,但出自一个小朋友的口中,我一时不知道该夸她学习觉悟高,还是应该说家长逼得太严。


调查发现,香港儿童每星期平均参加3.5个兴趣班,最多11个。


这群家长追求名校,对教育的目的、功利性极强。


家长们宁愿熬夜陪孩子做作业,节日不休息也要把孩子送去培训机构。


你要学十个兴趣班,我就要学二十个



这个现象背后的根源,是我们父母希望“孩子能过得比他们好”。

于是家长把童年变成竞技场,把孩子送去启蒙班、兴趣班、参加奥数等各种竞赛。

我们这一代的孩子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都比上一代人更优越,是幸福的,但也是最辛苦的。


随着竞争压力增大,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不愿等,用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将孩子的业余时间填得过满。



但这也借着我们在“都是为你好”的借口,满足家长们的虚荣心。


因为家长心态,最怕孩子输给旁人。所以越“底层”的家长,就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我在片中看到的是家长们对子女过多的施压,因为旁边的家长都在加速,家长们都崇拜“别人家的孩子”。

 

整个大环境都暗自恪守着规则,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奔跑,自然不甘心自己的孩子慢悠悠的爬行。


中国教育的畸形发展


中国学生全世界考试最好,这个说法相信不会有人质疑,因为中国教育最擅长应试教育。


每次高考过后状元们会接到源源不断的采访,他们各种考试战绩被不断传颂。


社会把这种“神童”的崇拜尽情放大,因为这个社会需要“超级小孩”。


所以就有了那些“名校加工厂”,被称为“超级高考工厂”的衡水中学,学生课余时间在路上都要用跑的,晨跑之前还要拿着书。


有的学生甚至睡觉袜子也不脱,一顿饭只吃五六分钟,超级学霸就是这样炼成的。


用鸡血的标语、励志的口号

为学生们去营造学习的氛围


很长一段时间,钢琴家郎朗都被认为是成功学的励志典型,那段时间全国立马掀起了“郎朗”模式化教育和培养。


就像《摔跤吧!爸爸》里面那个父亲,最开始是因为自己的执念,想要自己的女儿拿摔跤冠军完成自己的梦想。


然而这种少数成功的例子被媒体大肆吹捧,还有无数在家人控制和管教下失败的孩子,人们并不知道。


说句揪心的话,中国不少父母把养育孩子当成自己未完成梦想的延续。



那起跑线的标志是什么?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现在已经基本成为现代家长的共识,然而“起跑线”是小学?幼儿园?还是胎教?


父母抱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养育子女心态,设定的起跑线没有最早,只有更早。


对于孕妈Irene来说,孩子没能报上婴儿班,早就输了,连站在起跑线上都没资格。



这些“怪兽家长”的做法令孩子失去童年,“赢在子宫里”、“赢在射精前”等口号是在扭曲教育生态。


这自然引来网友的讽刺:以后要“赢在投胎前”。


因为有些人的终点目标,可能是别人的起跑点,比如年仅28岁的王思聪已经登上中国富豪榜的第一名。

 

虽然这是个极端的例子,但背后折射出来的是根本就没有衡量起跑线的标志。

 

因为家长的相互比较,在这条起跑线上,大家跑得越来越快,补习班一个接一个,各种参加各种考级,所以这条道上也越来越挤,把孩子都挤得喘不过气。

 

《赢在起跑线?》里有一个十项全能的Tessa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聪明、勤奋、懂事又有礼貌,但是模范儿童每天想着赢,日子过得又累又无趣,她说:


我知道老师和爸妈都是为我好,但我脑子里只有零食,动画片

(最近在看Paw Patrol,机器猫),疯玩

妈妈说我身体里的内在小孩还停留在幼儿园阶段


培训机构宣传海报


这个月,一位9岁小男孩吴耀杰用一首自己的原创作品《我只是个孩子》发出深藏心底的呐喊,唱出了生活中面对的巨大学习压力,引发网络热议。


人民日报微博评价


因为时常被父母拿来和其他孩子比较,九岁的他把自己心里没机会跟爸爸妈妈说的话,用一字一句、每一个音符唱出孩子独有的压力和苦恼。

隔壁邻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

王大妈的孙女,钢琴她过了十级

我爸战友的儿子,一口流利的英语

我妈身后的女儿,有深厚的舞蹈功底

听到这些消息,我只能默默不语

你们的期待,我都明白在心底

无忧无虑的日子,已经变成回忆

晚上睡觉常常梦见,做错的那道题

我拿着试卷不敢去签名 因为分数没到老爸的预期

我知道少壮要努力 可为什么要和别人比

我只是个孩子啊 其实也会俏皮

我只是个孩子啊 给我多一些拥抱吧

我只是个孩子啊 请给我一支画笔

我只是个孩子啊 让我为童年画出最美的四季

身边的小伙伴 都要忙着到处学习

哎,你成绩怎么样了 变成了礼貌用语

地球上有一种孩子啊 叫别人家的孩子

可在我心底 老爸老妈 我不想比

 

公益短片


电影《摔跤吧!爸爸》中的爸爸发现女儿身上的惊人天赋,最后赢得一个又一个冠军。

可是,是不是每个子女都扛住种种压力奔跑到最后?是不是每个父亲都能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独特的天赋?


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无可厚非。


但用短跑的速度跑马拉松,能不能到达终点都是个未知数,何谈名次!

易中天曾经说,中国教育是个“奇迹”:


中国教育的目标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

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还美其名曰“压力即动力”

至于孩子们是否真实,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乐,没人去想。

最需要“以人为本”的领域,却最不拿人当人,这真是一个奇迹!



但我想说,这种要赢在起跑线上的中国教育不是个奇迹,只是我们在无形中被洗脑了。


9岁小男孩吴耀杰在舞台上说:

“我想告诉大家,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点击图片,看更多好戏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十点电影

欢迎把十点电影推荐给你的好朋友哦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前女友视频

推荐文章
张小北  ·  🙏🙏🙏-20240918201441
3 天前
银幕穿越者  ·  中秋快乐🎑
4 天前
猿题库星球  ·  怎样学习文综最有效?
7 年前
高考数学左老师  ·  2015全国新课标2卷理科第12题
7 年前
占豪  ·  男人心要宽,女人心要善
7 年前
风青杨  ·  人不可以无趣(深度好文)
7 年前
癌图腾  ·  电刺激会让“脑洞大开”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