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个对你好的人”
是妈妈给你挖的坑
【90%的不幸福】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中国的婚姻90%都是不幸福的。开设这个专栏,就是希望将这90%不幸福的故事作为一面镜子,照一照我们现在的关系。或许,经由这90%,我们可以离另外的10%近一点,再近一点。
这个情人节对筱舒来说很特别:满世界都在秀恩爱,而她,在这一天离婚了。
走出民政局,她想:若是向朋友们公布离婚的消息,恐怕所有人都难以置信吧?因为从恋爱到结婚,在大家眼里,筱舒的老公真真算是个挑不出半点毛病的优质男。
大学毕业后,筱舒从求学地回到老家工作。虽说是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但毕竟离开了那么些年,儿时的朋友早已各自分散,加上筱舒本身是个宅女,因此生活圈子小得不得了。一次偶然的聚会,她认识了后来的老公,在对方的穷追不舍下,她接受了。
他是本地人,高大帅气,家境富裕,高中毕业在当地上了个大专,打小没离开过老家。平日里最关注的就是吃喝玩乐,因此可以把筱舒的生活安排得很开心,加上有点大男子主义,更是将让女朋友开心视为自己男人的尊严,基本筱舒说什么就是什么。跟他在一起,筱舒的确什么都不用操心,而且相当肆意。
比如,约会的日子,筱舒选定的餐厅要等位很久,而男朋友饿得快昏过去了,提出换一家不用等位的,但筱舒不愿意,她还没开口只是一瞪眼,他就当即改变主意了。
再比如,筱舒无意中提起想给家里添台净水机,男朋友立刻选好几款,把链接发给了她,筱舒回了个“哦”后再没说话,男朋友居然就明白她生气了,一星期后净水机便送到了家。
为此,筱舒的妈妈已经心满意足地念叨过好多次了:“就是要找一个听话的男人”“找一个爱你比你爱他多的男人准没问题”“找一个无条件对你好的男人就对了”……
但尽管如此,一个人静下心来的时候,筱舒依然知道跟男朋友在一起是少了点什么的。她清楚他们俩并不是同类,不过是因为自己实在没什么朋友,而对方又对自己那么好,她才动的心。而每当面对这个问题心慌慌时,她就会想起妈妈和所有鸡汤文里所说的:女人本就该找那“他爱你比你爱他多的男人”,然后,就安心了。
恋爱三年,两人顺理成章结了婚。
婚后老公对筱舒的态度,跟婚前没有什么大变化,惹得筱舒的闺蜜们羡慕不已。但筱舒对老公的态度却发生了巨大变化——恋爱时,两个人不住在一起,也无需天天见面,筱舒只用享受男朋友带来的惬意和快乐就够,而如今朝夕相处,以前她视而不见的两人间的差异,如今一览无余。这让筱舒很烦躁。
一次,老公跟哥们儿喝酒,醉得一塌糊涂,吐了一身被送回来。从前她就知道他爱喝酒,偶尔也喝醉,但她从来亲眼见过这仗势,更别提给对方清洗了。她本想把老公一脚踢到地上去,让他酒醒了自己起来收拾,但实在忍受不了满屋子酒气和呕吐物的难闻气味,只好皱着眉头给清理干净了。
那一刻,她突然意识到:尽管跟老公在一起这么多年,自己也是爱他的,但因为当初选他的最大动机就是图他对自己好,导致自己竟从没把他真的放到心里去!那之后,她每次被老公当宝贝捧在手心时,愧疚之情便油然而生。
她也试着去爱对方,可致命的问题在于,她回避不开也接受不了两个人三观的差异,就连从前那些把她照顾的很好的“能力”,也慢慢变成了“不思进取”的罪证。她无数次动过离开的念头,又割舍不下自己的需要和依赖,害怕再也找不到像老公那样爱自己的人了。直到有天,她在老公手机里坐实了他找小姐的事实,愤而提出离婚,才算是终结了内心纠结。
老公解释说只是应酬,她也很清楚老公原本的生活方式就是如此,确实谈不上所谓“背叛”,只不过,以前她觉得那不重要,如今她觉得那很重要罢了。她不明白的是,“找个他爱你比你爱他多的男人就能幸福”的“真理”,怎么就破灭了呢?
其实,筱舒选择婚姻的动机本身就错了。
她选择婚姻,并非基于真爱,而是为了对自己进行心理补偿。
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偏差,力求得到补偿。从心理学上看,这种补偿其实就是一种移位,应用到恋爱上,即指为了满足恋爱中一方或双方的心理期望,另外一方或双方在某一方面给与对方补偿,从而在心理期望值的总量上达到平衡,使恋爱成为可能。
筱舒在明知道老公与自己三观存在巨大差异的前提下,依然愿意跟他在一起,正是因为对方对自己的百般呵护满足了在她在童年没有得到的心理补偿,使她将对方当成自己的理想父母并作为心理寄托,从而不去正视其他方面的不和谐。她不是不爱,只是
她建立亲密关系的目的,是希望利用伴侣来满足自己对安全感和爱的需要,而非彼此支持
。由于她过于关注自己的需求,使得她根本感觉不到伴侣的需求,所以注定失败。
英国剧作家蕾秋·乔伊斯曾写过:“给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馈赠,既需要谦逊,也需要勇气。”对筱舒而言,她只会接受,却不懂给予,也没有勇气给予。于是,当关系出现问题时,她只能以分开收场,既自私,也无能。除非她有意识地发现自己的缺失而去主动地成长,直至理解:再相爱也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并且这种独立是真爱的基础而非障碍——才不会重蹈这次婚姻的覆辙。
如何去爱是需要学习和练习的,相比于被爱,主动付出爱会让人变得更有力量。
如果你像筱舒一样以“找个对自己好的人”为理由进入亲密关系,那么:就请别去欺负人家啦,放那些好男人好女人一条生路吧。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 所谓的灵魂伴侣就是这样的吧
点击图片阅读 | 见字如面,我希望有人给我写封信 5个关于爱情亲情的书信故事
点击图片阅读 | 袁维娅再见,很高兴认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