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7,iPhone8
傻傻的分不清。
如此升级,感觉某果好像在低估我们的智商。
所以iPhone8的销量,你懂的。
云计算也采用了同样的玩法。谷歌宣布将在Google Compute Engine、Container Engine、 Cloud Dataproc,以及 App Engine上实行按秒计费。
一周前,谷歌云竞争对手亚马逊AWS刚刚宣布了EC2按秒计费的消息。
曾经,谷歌集团 Compute Engine产品经理Paul Nash曾指出,没有太多客户提出按秒计费的需求,如果提高计费精度的话,按分钟计费已经能够帮助客户节省成本。听到这句话,让我们想起了马云爸爸的那句“饿死也不做游戏”,脸打的啪啪的。
按秒计算看似很实惠,这项升级类似于iPhone7像iPhone8的转变。
云主机的一些属性是按使用时长计费的。时长就是结束时间减去起始时间。所有的度量都有个精度,IDC的计费精度是年或月。有了云计算以后,大部分服务商采取了小时为单位。就是不管什么时候开始结束,一次计费周期至少是一个小时,算法可能是四舍五入、向上取整等等。
很显然,时间精度是精确到小时、秒甚至毫秒,在技术上没有区别,技术所有的硬件和操作系统都支持毫秒时间。手机也不例外,不用说服务器了。
原来用户使用了3700秒,会算成2个小时,费用是2*小时价格。现在按秒计费了,会算成3700*每秒价格,或者是小时价格*3700/3600。也就是说,只需要在计算的时候,把精度调整一下。
总的来说,变更计费精度,从小时到秒,对于一个产品来说,一个熟练的工程师可以在数天或数周内完成。只需考虑周全,剩下的就是体力活,普通的初级工程师一样干。
结论是:秒级计费,就是个有研发工程师的团队都能干的事。
秒级计费很重要吗?普通的云主机通常在0.1元到1元每小时之间,换算成每秒的费用大概在0.0001到0.001元之间。肯定差3600倍。如果只用一秒、十秒、一百秒,却收一小时的钱,好像很不好吧。
然而,这种场景有没有?有。概率是多少?1%不到。很难找到需要用几秒几十秒甚至几百秒去完成的工作,基因分析?地质数据分析?分布式计算?操作系统启动,是需要几秒到几十秒的,程序和数据的初始化是需要网络传输的,至少也要几秒到几十秒。而什么样的任务只需要运行几十秒?
所以只有极端的极少数场景下,按秒计算对客户有意义。所以,各位请淡定,一切只是噱头。
IDC圈微信群扩大招募!与业内人士零距离互动交流,找志同道合的朋友。长按二维码识别或添加midiexiang6为好友,快来和中国IDC圈成为朋友吧!